视频加载中...
“鲁迅同款毛背心”爆火?鲁迅长孙周令飞:并不感到吃惊
在刚刚结束的2025年上海书展上,一款“鲁迅同款毛背心”火上热搜。
这款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旗下文创品牌“人文之宝”推出的“鲁迅系列·大先生的毛背心”,吸引年轻一代争相抢购。有网友戏称,这是文豪的战袍,穿上秒变“人间清醒文学青年”,也有作家表示,穿上之后写稿更快了!
“鲁迅系列·大先生的毛背心”。
鲁迅长孙、鲁迅文化基金会会长周令飞告诉南方+记者,多年来,他与基金会的同事们一直密切关注鲁迅文创等话题,因而他对这款文创产品的“爆火”现象并不感到吃惊,“鲁迅向来是中华民族的一面文化旗帜,他逝世近90年,但他在全球的影响力依旧无法撼动。”
鲁迅长孙、鲁迅文化基金会会长周令飞。
“毛背心”的诞生与广州有关
这款文创产品的原型来自1930年鲁迅的一件标志性穿搭——紫色绞花针织背心,原件现珍藏于鲁迅纪念馆。
这件背心的诞生,还与广州有着一些渊源。1926年秋天,许广平在广州为鲁迅亲手编织了一件紫色绞花针织背心,并从广州寄到厦门,在鲁迅与许广平的往来书信合集《两地书》中,许广平写道:“今天放假休息,早上无事,仍在寝室里继续编织……”
信中提到的背心,正是这件紫色背心。收到背心后,鲁迅立刻穿上,甚至写信“炫耀”:“背心已穿在小衫外,很暖,我看这样就可以过冬,无须棉袍了。”
鲁迅与许广平。
鲁迅十分喜欢这件背心,曾穿着它上课、会友、拍照、伏案写作。如今,在鲁迅纪念馆这件毛背心与泛黄的手稿并置,不仅成为时代洪流中一抹温柔的注脚,也是许多读者心目中鲁迅先生的标准形象之一。
鲁迅身穿紫色毛背心。
记者发现,这件“鲁迅同款毛背心”被复刻以后,不仅受到年轻人的大力追捧,引发“鲁迅OOTD”风潮,许多名人学者也都兴致勃勃地穿了起来,其中不乏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文化学者赵冬梅,古董鉴赏家马未都等名家。它让鲁迅不再只是教科书上的形象,而是一个真实可感的人。
赵冬梅穿上“鲁迅同款毛背心” 。
截至目前,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鲁迅同款毛背心”相关话题阅读量突破2亿,已跃升为今年以来最为出圈的文化符号之一。
有评论表示,这款产品不仅还原了历史细节,也赋予了文化温度,成为人们表达文化认同、展示生活态度的理想载体。
“它将历史记忆转化为当代消费语言,消费者更愿意为‘既能彰显品位又有实用价值’的产品买单。此时的购买行为已不仅是普通的消费,更是一次 ‘知识分子风’的文化参与和圈层身份的表达,情感共鸣与时代情绪拉满。”全国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会徽及吉祥物设计团队负责人、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院长刘平云表示。
“鲁迅同款毛背心”的爆火并非偶然,它映射了当下文创消费的巨大潜力。记者在广东文学馆的“鲁迅家”展览厅里也曾看到这件“毛背心”的复制件,据广东文学馆工作人员王玥介绍,广东文学馆也正在进行鲁迅文创的开发工作,目前已设计了一款以鲁迅故居白云楼为原型的开合式冰箱贴。
“鲁迅曾在广州住了八个多月,在白云楼中编订了《朝花夕拾》《野草》等重要作品,我们希望这款冰箱贴能够通过还原历史场景,将鲁迅在广东的文学创作与日常生活关联起来。”在王玥看来,鲁迅的文创产品之所以能出圈,一方面源于鲁迅的国民认知度,另一方面也与其作品中的批判精神密不可分。“当毛背心成为一种时尚符号,当鲁迅成为年轻人的‘嘴替’,鲁迅精神正在文创载体中实现从历史到当下的穿越。”
广东文学馆中的毛背心仿制品。
对轻视名人形象的文创开发说“不”
“我对文创开发这件事情持有乐观的态度,我们不能够让名人和名人的文学作品,一直‘躺’在故纸堆里,和年轻人保持遥远的距离。”周令飞介绍,除了文创,现在还有非常多的“黑科技”表现手段,让名人的展示从平面转向立体,从静态转向动态。
“通过这些方式来拉近人们与名人的距离,我觉得是好事。这是我们把经典、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周令飞说。
白云楼鲁迅故居。
不过,令人担忧的事情正在发生。这些年来,周令飞发现,市场上有不少“问题产品”,对鲁迅肖像进行各种萌化、恶搞。比如将鲁迅形象设计成四方脸臭豆腐形的,圆脸面团型的,戴海盗眼罩的,甚至是染金发挂金项链的……种种乱象,让他和其他家属、基金会同事备感痛心。
数据显示,从小学到高中,语文教科书共集纳鲁迅文章15篇,影响持久而广泛。而“恶搞风”的鲁迅文创,会让青少年对鲁迅形象构成错误认知,造成极为不良的影响。
“名人的文创,和文物的文创是不一样的。以名人肖像创作卡通形象并进行文创开发,本质是‘肖像的艺术化二次加工+商业转化’的复合行为。这些贬损鲁迅形象的文创产品,侵犯了鲁迅的姓名权、肖像权,肆意将鲁迅严肃、深邃的形象变得庸俗不堪。我们要从多个维度来净化市场,才能够获得中国文创健康发展的空间。”周令飞表示。
记者了解到,对英烈、历史伟人等具有重大社会影响力的人物,即使去世,其肖像(及卡通衍生形象)也会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等法律的保护。也就是说,若对鲁迅、雷锋等形象造成歪曲、调侃,会构成违法行为。
鲁迅。
“相关文创设计还是需要在艺术表现与尊重人格之间找到平衡。英雄的崇高性不在于流量密码,而在于精神传承。他们真实的身影,本身就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周令飞说。
而在刘平云看来,广东历史底蕴深厚,文化名人辈出,是一座文创开发的“富矿”。除了鲁迅,还有孙中山、梁启超、黄飞鸿、冼星海等都适合用来打造“文化IP”。
广东省博物馆副馆长、广东省博物馆协会理事长、粤港澳大湾区文创联盟理事长陈邵峰则表示,作为广东省博物馆馆区之一,广州鲁迅纪念馆近年也在探索围绕鲁迅名人语录开发文创产品。“文创产品的开发不但能传播历史知识,也有助提升各地文旅产业发展知名度,比如韶关的张九龄、东莞的袁崇焕,还有曾经流放广东的苏轼、韩愈都拥有全国号召力。”他补充道。
“相关机构应扮演好 ‘守护者’‘连接者’和‘赋能者’ 等不同角色。”刘平云表示,这些IP的开发,关键在于如何实现“从历史符号到现代IP”的转化。例如由政府文化部门牵头,建立“广东文化名人IP资源库”,对名人的历史资料、图像、经典语录、精神符号进行系统性的梳理与数字化归档,明确版权归属与授权规则。同时还要建立“产、学、研、销”一体化平台——由博物馆、纪念馆提供内容支持,高校、设计学院提供人才和创意,文创企业负责产品落地和生产,再通过景区、线上平台、社交媒体进行销售。
采写:南方+记者 戴雪晴 杨逸 实习生 张瑀轩
图片:源于网络
剪辑:陈文焕
【作者】 戴雪晴;陈文焕;杨逸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更新时间:2025-08-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