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海72小时惊变,100万小艇撞沉2万吨巨轮,美国为何突然装聋作哑

7月,红海变天。三天时间,一艘2万吨级巨轮被击沉,全球供应链被搅动,超级大国美国却选择沉默。权威数据显示,红海每年承载全球近12%的海运贸易,涉及经济总量高达2万亿美元。72小时里,世界经济、地缘格局、军事定势集体被打乱。

升级版“蚂蚁撼大象”

7月6日,红海再次成为世界聚光灯下的主角。挂着利比亚国旗、由希腊公司运营的“Magic Seas”号2万吨货轮,在荷台达港以西51海里处遭遇八艘快艇包围。对手不是海盗,不是普通渔船,而是也门胡塞武装。

胡塞的战法已焕然一新。先用快艇吸引安保注意力,再用四艘遥控自杀无人艇从侧翼包抄。两艘无人艇撞击船体后引爆,货轮瞬间破损起火。船员弃船逃生,火势蔓延至次日凌晨,整艘巨轮最终沉入海底。

安保人员全力反抗、拉响警报,结果无力回天。英国安保首次在红海与胡塞发生实战交火,场面一度失控。这场袭击并非临时起意,而是标准的现代“群狼战术”:用低成本装备瘫痪高价值目标。

胡塞无人艇造价不到100万美元,却能给全球供应链制造几千万美元的连锁损失。传统武装力量面对成群自杀艇无可奈何,机枪难以阻挡蜂拥而至的无人艇。红海这一夜,教科书级的非对称作战彻底颠覆了传统海权理论。

胡塞武装的战术升级并不是偶然。2024年以来,红海多起商船被袭,胡塞精挑细选目标,主要针对以色列运输及其盟友的船只。英国“Rubymar”号、希腊商船接连中招,红海已变成高风险区。

以色列反击与胡塞多线作战

7月7日凌晨,20余架以色列战机腾空而起,对胡塞控制区实施大规模空袭。荷台达港、萨利夫港、摩卡港等地遭遇五十多枚制导炸弹轰炸,能源设施与后勤通道首当其冲。以色列意在切断胡塞后勤、遏制其海上袭击能力。

胡塞方面宣布,“Magic Seas”号沉船载有1万吨硝酸铵,暗示可能涉及军火运输。以色列官方未回应,但空袭力度显示其高度警觉。

胡塞没有被动挨打。7月7日当天,胡塞向以色列发射11枚弹道导弹和多架无人机。至少一枚导弹命中目标,且未被铁穹系统拦截,相关画面在全球社交平台疯传。胡塞还用本地制造地空导弹反击以军战机,迫使以色列飞机撤退。

胡塞的前身是被视为“山地游击队”的地方武装,如今已进化为掌握海空两栖打击、精确防御能力的“准军事力量”。他们敢于正面对抗以色列空袭,能在红海精准打击大型目标,实力不容小觑。

美国的战略沉默

红海爆发激烈冲突,距离事发地最近的美国第五舰队却没有任何实质行动。美方仅表达“密切关注”,既无航母机动,也无制裁表态。2024年美英曾联合出动两艘航母、七架B-2A轰炸机空袭胡塞阵地,试图“斩首”胡塞高层,结果收效甚微。

美国的全球投入明显收缩。红海护航一天成本高达500万美元,而胡塞袭击一周成本不到100万。全球多线压力——乌克兰、台海等热点——让美国不得不调整重心,“从全世界都管”变成了“看情况再说”。

美国选择沉默,盟友感受到压力。英国安保不得不主动开火自保,欧洲国家对美国“战略性沉默”议论纷纷。美国的全球责任感下降,直接推动传统盟友寻求更多自主防务选择。

美方的“装聋作哑”并非无因。美国国务院6月内部报告显示,红海危机投入产出极低,军事介入风险高于收益。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指出,红海已成为美军全球战略收缩的典型案例。

红海是全球最繁忙的贸易航道之一。马士基等航运巨头被迫下令船队绕道非洲好望角,航程增加7-10天,运费飙升。保险费率从0.1%暴涨至0.7%,普通货轮每天保险成本多出2万美元。部分船东为防止被袭自掏腰包装防护设备,每趟航程多花15万人民币。

新加坡港口数据显示,红海通过量暴跌三分之一。马士基不得不增派6%运力维持亚欧航线,整体运输成本上升40%。迪拜燃油期货一周内暴涨17%,东非-欧洲货物运输严重延误,欧洲超市已出现亚洲商品断货。

企业不得不转用铁路运输维持供应链稳定。中国大量出口商品依赖红海通道,运输成本上升已成必然。中国交通运输部与商务部6月联合发布报告,强调加快“一带一路”替代路线建设,推动贸易多元化,以应对红海危机带来的供应链风险。

红海危机已远超单一地区冲突,成为全球经济的“灰犀牛”。生产端和物流端“双杀”,亚洲、欧洲、非洲三地经济体同步承压。保险、航运、燃油等多项经济指标同步剧烈波动,全球产业链重组压力骤增。

小艇搅动大国棋局

胡塞武装用低成本无人艇、弹道导弹和本地制造地空导弹,突破了传统海上军事对抗的防线。红海事件,证明小型武装力量通过科技与地理优势,有能力对抗传统大国海军。

非对称作战成为全球安全新痛点。胡塞无人艇造价低廉,却能让万吨巨轮沉底,保险公司和航运企业难以承受高额损失。传统海权理论失去优势,制海权定义被迫重写。

美国、英国等传统大国面对非国家武装的群狼战术,防守难度倍增。多极化博弈加剧,红海危机成为美国全球影响力下滑、多极化格局加速的典型信号。

布鲁塞尔海事研究中心6月发布分析称,未来十年,非国家组织利用无人装备、网络战和地理优势,可能成为全球海上安全最大变量。国际航运规则、海权理论面临重塑。

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红海航线安全直接关系出口大局。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对欧出口中有超60%需经红海。红海危机爆发后,国内企业面临成本上涨、交货延期、客户流失等多重压力。

中国政府加快“一带一路”陆路通道、北极航道等多元贸易路径建设。商务部与中国船东协会联合推动航运保险创新,探索数字化风险预警系统。中国出口企业转向东南亚、非洲等新兴市场,分散风险。

参考资料:

环球网:2025-07-10 09:05:也门胡塞武装:红海受袭希腊货轮沉没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1

标签:财经   红海   装聋作哑   小艇   巨轮   美国   小时   以色列   全球   货轮   传统   安保   中国   英国   成本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