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上当:逛早市6不买,因为都是假的,赶紧转告家人


熙熙攘攘的人流、琳琅满目的摊位、叫卖声此起彼伏,不少中老年朋友把这当作生活的“仪式感”:既能锻炼身体,又能享受淘货乐趣,还以为能赶上最新鲜、最实惠的食材。

作为医学博士,我就用专业角度聊聊【早市六大假货骗局】,以及如何科学辨别、规避疾病,守护您和家人的健康。



一、散装假蜂蜜:慢性疾病背后的“甜蜜杀手”


许多人知道蜂蜜有润肺、抗氧化等益处,被视为养生佳品。但据《食品安全报告》,菜市场三分之一的散装蜂蜜样本检出糖浆、色素。“勾兑蜜”只有甜味,营养近乎为零。而长期大量食用高糖勾兑蜂蜜,中老年人易患上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与肥胖,抑或诱发脂肪肝。


【医疗建议】

真蜂蜜流动性黏稠,香气清幽,倒置不易串流。假蜂蜜颜色不均,有异味、刺鼻气。

中老年人每日蜂蜜摄入推荐≤25克,保持血糖平稳,切忌迷信“补益神效”,关注血糖、血脂动态监测。



二、假土鸡蛋:并非越贵越营养,警惕心血管风险


“坐月子吃土鸡蛋”深入人心,但其实现在纯天然土鸡蛋极为罕见。市场上所谓“土鸡蛋”往往是普通蛋擦泥冒充,营养差别很小,甚至外观处理过程中污染残留细菌。


【医学分析】

真实土鸡蛋的胆固醇略高,但摄入过量反致血脂升高、动脉硬化。

对50/70岁人群来说,每周3-5枚蛋足矣。慢性病患者(如高血压、冠心病)更要谨慎,优先选择正规超市或品牌供应。


三、假海鲜:注水变重、化学处理,小心急性食物中毒


不少早市海鲜被冠以“野生”“刚上岸”,但多为大棚养殖或注水“增重”,更有残留甲醛等防腐剂,短期食用可导致腹泻、呕吐、过敏等急性中毒;长期则增加肝肾负担。


【专家观点】

冰鲜海鲜短时间内“返活”可疑,买前轻捏表皮,若手感异常、鳞片发黏、有药腥味应果断放弃。

购买海产品推荐凭证规范渠道,食用前充分加热,避免生冷。



四、手工糕点:微生物滋生温床,糖尿病风险悄然逼近


手工糕点看似新鲜,其实多为批发半成品,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与灰尘下,含糖量和油脂普遍偏高。“空腹食糕点”更易引起血糖剧烈波动,中老年群体本就胰岛素敏感性下降,极易形成隐匿性糖尿病。


【科学建议】

能不买就不买,更别作为早餐主食。偶尔食用建议自制控制糖油比例,搭配豆浆、鸡蛋、蔬菜等均衡饮食结构。

有血糖异常、肥胖倾向者,请定期检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五、卤味熟食:源头可疑,肠胃炎及肝病高发


不少“现卤现卖”的熟食并非摊主自制,而是批发半成品随意加热,卫生条件难保障。《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据显示,食品微生物超标,美尼拉杆菌、沙门氏菌污染尤为常见,是中老年肠胃炎、感染性肝炎的隐形元凶。


【健康指南】

尽量选择大型超市透明厨房的熟食。购回后务必二次高温加热。

有慢性消化系统病史、免疫力慎重购买。


六、假调味料:一勺下去,“造假”可能害全家


许多老人觉得市场“便宜调料”划算。但酱油、醋、辣椒粉等很可能是勾兑产物。长期食用会摄入过量色素、亚硝酸盐,增加癌症(尤其消化道肿瘤)、高血压风险。


【医生提醒】

认准“大品牌、正规包装、QS认证”。切勿贪图便宜购买散装产品。

饮食两淡:淡盐、淡糖,“原味”更健康,减少对调料和高钠食品的依赖。


防骗攻略+医学建议:选购健康食材的四个原则


1. 信息来源可靠:偏爱正规商超、知名品牌,有“一物一码”追溯机制

  1. 适量购买:当天食用当天买,防止存储变质

3. 关注感官判断与保质期:闻气味、观颜色、查日期,发现异常果断拒绝

4. 搭配运动、定期体检: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控糖控油,半年体检一次血脂、肝肾功能


结语


中老年健康,是每一个家庭幸福生活的基石。早市虽然热闹,但别让“假货”毁了养生初衷。只需多一分警惕,善用医学常识、提升选购能力,就能轻松守护全家健康!家人的健康,从明智逛菜市场开始,请把这一篇转给身边每一个重视健康的人。


让科学防骗成为生活好习惯,您的平安健康,就是最大的实惠!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30

标签:美食   早市   家人   蜂蜜   土鸡   健康   血糖   中老年   熟食   糕点   医学   建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