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中美贸易额逆势增长8.1%,中国对美出口再创新高;全球半导体市场格局悄然生变,英伟达芯片重返中国市场。G7峰会期间,特朗普团队三次主动调整对华政策,连美媒都直呼“反常”。彭博社、路透社、华尔街日报等权威媒体以醒目的标题聚焦一个新话题——特朗普究竟在酝酿怎样的“大动作”?一场涉及全球科技、经贸与地缘博弈的“九三阅兵变量”已然浮出水面。
G7会议落幕后,美国白宫的态度悄然转向。2025年6月,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中,半导体对华出口审批通过率跃升至73%,创下两年来新高。分析背后的原因,特朗普团队的“交易哲学”再次显现。美方在经历关税、技术管制的极限施压后,主动开启“筹码谈判”模式。
2018到2024年间,白宫对中国高科技企业连环制裁,芯片、AI、供应链环节层层设限。全球半导体协会(SIA)2025年6月最新报告披露,出口限制导致美国芯片制造商全球份额下滑4.7个百分点,亚洲市场占比逆势提升。特朗普团队基于这一现实,放松对华芯片出口管制,英伟达、英特尔等巨头率先获得许可证,H20等AI芯片重新登陆中国市场。
政策转弯的背后,是美方对当前全球供应链格局的理性审视。伦敦与日内瓦谈判期间,美方主动提出暂停加征部分关税,以换取中国在稀土、磁性材料等关键领域的合作。外界普遍关注,特朗普是否会用芯片管制、市场准入等作为“谈判筹码”,推动中美达成一揽子科技协议。
6月中旬,彭博社披露,特朗普批准英伟达H20系列AI芯片对华出口。美国半导体产业协会指出,上半年AI芯片出口中国金额同比增长11.2%。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过去三个月对华高端芯片出口许可数量环比攀升。
这一政策调整激怒了华盛顿部分对华强硬派,却也引发了美国科技公司股价的同步上涨。科技巨头在资本市场的压力下,推动白宫放宽部分出口管制。多家美国科技公司公开表示,失去中国市场将导致研发投入锐减,不利于美国全球创新生态。
科技松绑的直接效果,是中美科技产业链重新出现“交集”。中国市场的巨大需求和产业配套能力,成为美企权衡全球布局的核心考量。特朗普用“交易型思维”介入科技博弈,为中美未来达成“科技大交易”埋下伏笔。
自2023年以来,美方对中国产品加征145%高关税,令全球市场哗然。2025年上半年,中国实现创纪录的贸易顺差,数据显示美国加征高关税未能遏制中国产业链优势。世界贸易组织的季度报告显示,全球制造业产能向中国和东盟再度集聚。
今年5月,日内瓦和伦敦双边谈判中,美方同意暂停部分关税,并提出降低关税、放宽出口管制换取中国增加稀土磁体、关键原材料出口。6月,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多次公开表示,对中美“关税暂停期”持开放态度,并希望尽快与中方重启高层经贸对话。
贸易战的降温,折射出美方对全球供应链安全的再认知。中国市场与美国技术、资本存在高度互补,中美贸易已成为全球经济稳定的“压舱石”。特朗普团队低调释放“和解”信号,意在为两国高层元首会晤铺路。
2025年6月以来,特朗普对华表态发生明显变化。美媒注意到,在谈及中美AI竞争和芬太尼走私问题时,特朗普语气空前温和,称“美国将以友好方式与中国展开竞争”,并罕见表示“中国一直在帮助我们打击芬太尼”。
这一表态的转变,与美方希望推动中美元首会晤有直接关联。彭博社分析称,特朗普团队在对华议题上“三步后退”,本质是出于对选情、经济和国际战略的再权衡。美方在长达数月的制裁与反制过程中,逐步认识到“脱钩”并非最佳选项。
在外交层面,中美高层互动明显升温。7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与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在吉隆坡会面,双方一致认为应加强各层级沟通、扩大合作领域,并把元首共识落实到实际政策层面。美方主动淡化对华“威胁论”,强调“合作共赢”的可能性。
2025年9月3日,中国将举行抗战胜利80周年九三阅兵。美媒分析,九三阅兵可能成为中美元首实现“同框”的关键契机。八十年前,美国曾为中国抗战提供军事和金融援助;八十年后,全球格局迎来新一轮博弈,九三阅兵成为全球媒体关注的焦点。
普京已确认出席九三阅兵。俄罗斯与中国在当前国际安全局势下频繁互动,全球安全格局深度调整。美媒大胆预测,特朗普若能以“特殊嘉宾”身份出席,将成为全球安全与地缘战略史上的标志性时刻。
九三阅兵不仅是历史纪念,更被外界视为中美关系的“温度计”。若中美元首同台,不仅有助于缓和当前紧张局势,还将对全球经济、科技、地缘安全产生深远影响。中美俄三方高层互动,有望形成新的“稳定三角”。
中国方面,要求美方全面取消高关税(包括针对芬太尼的20%关税及特朗普、拜登延续的关税),放宽对华投资限制,并在出口管制上进一步松绑。中方强调,合作应以平等、尊重、互惠为基础,推动两国实现和平共处和共赢。
美国则希望中国扩大稀土、磁性材料等关键材料出口,加强市场准入与知识产权合作,同时要求中国在打击芬太尼等跨国犯罪方面提供更多配合。美方还关注TikTok等中国科技企业在美业务问题,要求中方保证稀土出口不被“武器化”。
谈判桌上的筹码不断变化,任何一方的让步都可能引发新一轮的利益博弈。九三阅兵为两国提供了一个高层博弈的“窗口期”,各方都在为最大化自身利益做最后的准备。
特朗普自2016年以来的“交易型总统”标签深入人心。他习惯于在谈判桌上反复横跳,以利益为核心随时调整政策立场。2025年6月,白宫内部多次出现对特朗普对华政策“反复无常”的担忧,甚至有高层官员提醒,任何“软化”都可能是为下一步更强硬的谈判做铺垫。
历史经验表明,特朗普对俄政策、对华关税政策都曾多次快速转向。即便在放松管制、缓和关税的表象下,美方仍在核心技术、关键领域保留“随时加码”的可能性。全球投资者、供应链企业、国际组织对中美关系未来走向,普遍抱有高度警惕。
经济学家分析,若美国经济与就业稳定,特朗普或许会再次收紧对华政策。2025年6月底,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失业率降至3.6%,通胀水平基本可控。美方可能在经济无忧时,再次对中国发起高压谈判。
半导体、稀土、AI芯片成为中美博弈的“新战场”。6月,彭博社、日经新闻等多家国际媒体注意到,中国稀土出口增幅达到7.9%,美国高科技企业对中国市场依赖反而进一步加深。在此背景下,美方对中国AI芯片市场的开放,被视为“以退为进”的策略。
中美科技产业链的再交融,对全球创新生态意义巨大。全球半导体设备制造商协会(Semicon)2025年6月报告指出,亚太地区(主要为中国)半导体设备采购总额同比增长15.8%,美国市场份额则持续下滑。美企在全球创新体系中,愈发难以割舍中国市场。
中美双方都在利用各自优势,试图在新冷战格局下抢占制高点。美国希望通过科技松绑,换取中国在稀土等领域的让步;中国则以市场和产业链为依托,维护自身在全球供应链中的核心地位。九三阅兵成为中美“高维博弈”的关键观察点。
参考资料:美媒:为了能和中方对话并达成贸易协议,特朗普已经开始软化对华语调
2025-07-17 11:27·观察者网
更新时间:2025-07-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