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美股盘中,台积电股价创下两年来最大跌幅。几乎同一时刻,美国白宫传来消息:特朗普政府将对进口芯片及半导体产品征收100%的超级关税。市场瞬间哗然。台、韩、日三地半导体板块当日蒸发市值超过2000亿美元。台湾经济界一片哀号,韩国高层紧急召开应对会议。美国总统一纸命令,令全球科技产业链再一次地裂变。
8月4日,台北媒体爆出惊人内幕。过去两年,台湾当局为争取美国贸易关税豁免,已向华盛顿递交三轮“大采购”计划:能源、芯片、军火全面加码。台积电更是被“半推半就”地投资美国亚利桑那州新建厂房,追加投资额度高达1000亿美元。2025年3月,台积电美厂终于产出首批芯片,但无论是产能还是成本,远未达到预期。
特朗普政府的“对等关税”名单公开后,台湾一度以为自己能享受“日韩同等”优待。现实却冷酷:台湾被征收20%关税,芯片和半导体产品更是直接100%,仅次于叙利亚、缅甸、老挝的41%和40%。台湾政坛和产业界哗然。岛内媒体直言“跪成这样,还加那么高的税”,网络热议“跪破膝盖仍遭背叛”。过去数年,台湾地区的对美让利,终究换来一纸冰冷的关税清单。
赖清德政府试图安抚舆论,声称关税“尚未最终敲定”,一切都还在“总结会议”讨论中。但没有人能说清楚,美方到底要什么,台湾又能再让出什么。经济主管部门曾拍胸脯承诺,台湾税率“绝不比日韩高”,现实却狠狠打脸。
韩国政府反应迅速。总统李在明宣布将在8月24日前后访问美国。据韩国《中央日报》披露,李在明准备带上一份高达3500亿美元的对美投资清单,作为“保护费”换取美国驻军安全与芯片关税豁免。韩国选择以“真金白银”换取现实利益。韩国芯片产业链企业早已秘密布局美国本土产能,以应对突如其来的关税暴击。
对比之下,台湾则陷入被动。台积电被要求“二选一”:要么入股英特尔49%,要么再对美投资4000亿美元。更为残酷的现实是,特朗普的谈判风格从来不是“二选一”,而是“全都要”。台积电被推向美国“锁链”的深渊,台湾社会却只能被动承受外部压力。
台湾内部对美国的信任感持续崩塌。岛内最新民调显示,超七成受访者对美国信心不足,认为美国只是把台湾当作“提款机”而非伙伴。民进党当局面对美方步步紧逼,已无底线迎合。台当局一再强调“不会对美进行关税报复”,反而表示要“加大对美采购力度”,甚至称“吃苦当作吃补”。岛内民众的愤怒和无力感在网络空间持续发酵。
美方最新政策的真正杀伤力,在于对全球高科技产业供应链的结构性重塑。2025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预计将突破6500亿美元。美国市场占据全球芯片消费量的近四成。台积电、三星、英特尔三巨头彼此依赖、互为竞争。美国100%芯片关税落地,不仅直接威胁亚洲半导体的出口命脉,更加剧了供应链“去中国化”、“去亚洲化”的趋势。
台积电的“美积电化”已成既定事实。2025年3月追加的1000亿美元投资,仅仅是美方策略的开胃菜。美国商务部和白宫多次释放信号,要求台积电为美国本土高端芯片供应链“保驾护航”。与此同时,日本、韩国企业也被要求“加大本土投资”,形成“供应链堡垒”。
美国芯片法案(CHIPS Act)2025年执行细则明确,凡未在美设厂的半导体企业,将面临高额关税及技术壁垒。台积电、三星、中芯国际等企业不得不“二次迁徙”,全球半导体产业版图被强行重绘。亚洲经济体的“芯片红利”正在被美国强势收割。
2024年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的贸易总额达到2929.71亿美元,台湾自大陆获得顺差1425.93亿美元,占其全年对外贸易顺差的近两倍。台湾对外除大陆外几乎都为逆差。大陆对台农产品大规模关税减免,部分产品即使达不到标准,依然享受政策优惠。
台湾经济的真实困境在于,除了台积电等少数高科技企业,其他传统产业国际竞争力有限。美国新一轮关税壁垒,使台湾大宗出口产品面临“断崖式”萎缩。农产品、渔业、传统制造业首当其冲。台湾农产品对美出口本就微乎其微,美国低价农畜产品一旦零关税涌入,岛内相关产业将遭受沉重打击。
两岸经济联系依然紧密。大陆对台产品减免关税,台湾却对大陆产品持续设置壁垒。此前台湾曾禁止大陆超5000项产品,加入世贸后减为2400多项。即便如此,台湾市场仍对大陆高度依赖。2025年上半年,台港澳地区对大陆出口同比增长7.6%,显现大陆市场对台湾经济的拉动作用。
特朗普政府的“穷台”政策,核心并非经济利益,而是战略控制。台湾在美方的强势压力下,一再以巨额让利换取虚无的“友谊”。无论是台积电的产能迁移,还是大规模采购美制武器和能源,台湾都在“被动出血”。美国的芯片关税新政,将台湾锁定在美国高科技产业链的“下游”,失去议价空间。
台湾当局对美的“示好”已然陷入“赌徒困境”。赖清德政府以“维护美台关系”为由,不断让渡经济自主权。岛内相关产业的生存空间被严重挤压。台湾农民将低质品卖大陆、高品质产品卖日本和欧美的现象,是经济结构异化的缩影。美国对台加征关税,台湾却不敢有丝毫反抗。
美国的“对等关税”名单出台后,台湾“跪成这样,还加那么高的税”成为全网热议。阿富汗、委内瑞拉等国关税仅15%,台湾却高达20%。岛内媒体一针见血:美国“先打响穷台第一枪”,民进党当局“跪破膝盖仍遭背叛”。
台湾社会的“疑美论”持续升温。岛内主流媒体和智库多次发声:美国真正关心的是自身利益,台湾只是美国对华博弈的“棋子”。2025年第二季度,台湾对美出口同比下降12.5%,对大陆出口却逆势增长。岛内企业家和普通民众的“疑美”情绪不断发酵。
大陆方面意识到美国“穷台”政策的窗口效应。学界和政策圈呼吁,借助美方施压契机,加大对台经济、舆论、政策多元联动。“民进党卖台,美国吸台”成为两岸新一轮舆论攻防主线。大陆相关政策建议已明确:加码“穷台”策略,配合美方压力,加速民进党及“台独”势力的瓦解。
两岸统一的主要障碍早已不是普通民众,而是岛内政治势力。大陆政策主张通过经济、舆论和法律多方施压,削弱民进党执政根基,为和平统一打下民意基础。2025年7月,大陆全国政协最新报告指出,“两岸融合发展”将成为未来五年工作重点,台资企业将享受更多大陆本地化优惠政策。
美国新一轮关税政策背后,是全球高端制造业的“美国回流”战略。特朗普团队的经济顾问公开表示,未来三年内,将力推全球半导体供应链“以美国为核心”再布局。苹果、英特尔等巨头已在美追加投资。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美国本土新增半导体产能同比增长23%。
对亚洲经济体而言,美国“经济安全”战略已令日韩台陷入“新依赖陷阱”。韩国以3500亿美元投资换取美军驻留和贸易豁免,台湾则被动成为美国产业链“附庸”。日本正在加大对美高端芯片材料的出口力度,试图以“科技换市场”。亚洲高科技经济体正经历前所未有的结构性重塑。
大陆有能力把握美国“穷台”窗口,联手收拾民进党。当下,台湾社会对民进党当局“倚美谋独”路线质疑不断。大陆政策建议已强调,需通过经济、产业、法律和舆论多维发力,加快推动两岸融合。大陆对台农产品和高科技企业的市场开放,将成为未来博弈的关键筹码。
2025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的最新统计显示,已有超过13000家台湾企业在大陆实现本地化运营,2025年上半年新增投资总额同比增长15%。大陆市场对台企的吸引力不断提升。未来两岸经济融合的广阔空间,将进一步削弱民进党“台独”势力的政策基础。
参考资料:特朗普:将对芯片征收100%的关税
2025-08-07 07:45·北京日报客户端
更新时间:2025-08-1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