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震荡中积蓄能量,投资者正站在一场大规模牛市爆发的前夜。
去年9月24日,一场史诗级的政策“组合拳”让A股市场彻底扭转了预期。一年后的今天,上证指数累计涨幅已超过40%,深证成指涨65%,创业板指更是暴涨108%。
但这仅仅是开始。随着连续31个交易日成交额突破2万亿元,A股总市值突破100万亿元大关,市场正悄然完成从“政策驱动”到“内生增长”的深度转型。
这一次,牛市的基础更为坚实。中银证券最新研报指出,本轮牛市有望实现从“结构牛”到“全面牛”的演变,形成一轮“混合牛”。
01 市场生态重塑,从狂热到理性的蜕变
回顾“9·24行情”初期,市场呈现的是纯粹的“情绪驱动”。政策出台后,A股在6个交易日内狂拉千点,2024年10月8日一度冲高至3674点,单日成交额创下3.48万亿元的历史纪录。
当时,大量投资者“跑步入场”,2024年10月新增开户数高达684万户,创下近五年新高。然而,快牛来得猛去得也快,市场随后进入长达半年的调整期。
经过一年的洗礼,A股市场完成了根本性转变。截至2025年8月,“9·24行情”以来,A股新开户数激增至3057万户,增幅近84%。
与去年相比,投资者心态发生了显著变化。“去年是怕错过,今年是怕选错。”一位从2024年10月入市至今的投资者坦言。
市场稳定性也大幅提升。截至2025年8月,A股年化波动率降至15.9%,较“十三五”期间下降2.8个百分点。市场不再是大起大落的‘赌场’,而是逐渐成为具备资源配置功能的成熟市场。
02 资金结构优化,长期力量逐步入场
市场生态的重塑,核心在于资金结构的根本性变化。保险资金作为“压舱石”和典型的长期资金,股票投资规模从2024年9月的23344亿元增至2025年6月的30686亿元,占比提升至8%以上。
同时,外资通过陆股通累计成交49.29万亿元,持股规模突破3万亿元;融资余额从1.5万亿元攀升至2.38万亿元,杠杆资金活跃度大幅提升。
“市场不再只是散户的情绪战场,而是由机构、外资、险资等多方力量共同构筑的生态系统。”一位券商策略分析师指出。
与2015年相比,当前市场更健康、更成熟。机构持股占比升至22%,长线资金真正成为“压舱石”。这轮行情并非短期疯牛,而是依托产业、政策、资金三重支撑的慢牛主线。
兴业基金邹慧表示,本轮行情与2015年依赖杠杆资金推动的行情截然不同,可能是A股历史上首次‘系统性慢牛’的开端。
03 科技引领结构性牛市,投资主线彻底切换
本轮牛市最显著的特征是科技板块的强势崛起。数据显示,“9·24行情”以来,涨幅前十的行业几乎被科技板块包揽:通信、电子、机械设备、计算机、汽车等行业涨幅均超100%。
概念板块中,CPO、人形机器人、液冷服务器、英伟达产业链等成为“牛股摇篮”。寒武纪-U涨幅546.25%,上纬新材更是因智元机器人入主而暴涨17倍。
更具象征意义的是,电子行业总市值历史性超越银行业,成为A股市值新霸主。这一变化标志着市场投资逻辑的根本转变——从看重现有资产到看重未来成长性。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过去一年A股市场的牛市走势确立,尤其是科技股上涨趋势明显,科技牛的行情特征非常突出。”
业内认为,“9·24行情”之前,以银行、非银金融、石油石化等传统经济为主的万亿市值“铁三角”旧格局已被打破,电子、新能源等新经济巨头崛起。
04 牛市基础牢固,三重支撑驱动长期行情
牛市的形成一般需要四个要素:企业盈利改善、良好的资本市场制度、中长期资金和短期流动性、以及投资者风险偏好的提高。目前来看,这四个要素正在逐步完善。
从政策层面看,决策层对资本市场的定调持续积极,从“稳定活跃”到“巩固回稳向好势头”层层递进。资本市场基础制度不断完善,科创板改革提高了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的包容度。
从资金面看,中长期资金持续入市,居民资产有序向权益市场转移。险资权益投资比例上限从30%提升至35%,社保基金权益投资比例从20%提升至25%。
在房价低迷和存款利率下行的背景下,股市的财富效应对居民资产配置产生了巨大吸引力。
从全球视角看,A股估值吸引力显著。高盛最新研报维持对A股和H股的“增持”评级,预测未来12个月潜在上行空间分别为8% 和 3%。其逻辑核心在于中国资产的估值优势、盈利改善前景以及全球资金的再配置需求。
05 牛市前夜,下一波暴涨线索浮现
虽然A股已实现可观涨幅,但专业机构认为,市场仍处于牛市前期阶段。中银证券分析指出,本轮牛市的扩散行情将分三步走:科技缩圈结构牛、泛科技成长结构牛、全面牛。
当前市场仍处于第一阶段,即科技缩圈结构牛。这一阶段的特点是结构性景气明显,具有业绩抓手的AI硬科技方向领涨,如AI算力、端侧等。
接下来,市场将进入第二阶段——泛科技成长结构牛。中报后,科技行情将扩散至泛成长,如机器人、军工、创新药等。最后,在宏观经济改善线索出现后,市场将进一步扩散至“全面牛”。
中信证券建议,目前的行业选择应围绕资源+新质生产力+出海三大主线展开。右侧趋势品种继续聚焦资源、消费电子、创新药和游戏;左侧配置关注化工和军工。
产业趋势层面,近期重点关注AI从云侧逻辑开始向端侧逻辑扩散。华为全联接大会发布的昇腾芯片路线图,展示了算力产业的巨大成长空间。
投资者可以关注两条主线:一是AI产业链的扩散机会,从算力到应用;二是“反内卷”政策受益行业,这些行业有望从供给端优化中受益。
牛市不是一蹴而就的。中银证券在最新研报中提醒,由结构牛转向全面牛依赖于宏观经济“U”型修复的兑现。但可以肯定的是,A股市场已经开启了不可逆转的转型升级之路。
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市场在波动中前行是基本规律,而每一次回调都是进场良机。
更新时间:2025-09-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