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国《NSJ》9月17日报道,乌克兰军方正在对俄罗斯境内的重要能源设施展开一系列高强度打击。
文章披露,乌克兰无人机在9月中旬成功袭击了距离前线将近800公里的基里希炼油厂,该厂是俄罗斯境内产能排名前列的重型油品加工基地。
据报道,此次袭击导致厂内一个关键装置停工,而该装置负责近40%的产出量。
仅仅两天前,乌克兰还打击了普里莫尔斯克石油港,导致俄方原油出口暂停。
这一系列行动是乌方深思熟虑的战争战略的一部分。
乌克兰高层和军情部门多次公开表示,俄罗斯能源产业并非民用设施,而是“普京战争机器的供血中枢”。
现在乌方的战略是尽全力打击俄罗斯能源设施,从根本上切断俄罗斯能源产出,如此一来俄罗斯就耗不起了,乌克兰就能打赢了。
俄石油设施遭袭
乌克兰的判断,确实是有依据的。
俄罗斯不是一个产业多元的国家,它的国家财政、对外贸易乃至外交影响力,大部分都建立在全球最大能源输出国的定位上。
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俄罗斯的出口总额中,高达61.5%来自于能源与矿产产品,尤其是原油、天然气和煤炭。
在这些产品中,石油出口占据压倒性比例,仅石油及其衍生品的年出口收入就超过1900亿美元。
从财政角度看,2025年俄罗斯政府的预算中,石油与天然气税收占总收入的比例仍接近三分之一,达8.3万亿卢布。
这些收入用于支付军人工资、维持战场后勤、重建受损基础设施、收买地方政权、补贴经济衰退地区,是战争维持的物质基础。
俄乌战争已打了三年多,尽管俄罗斯受到多轮经济制裁,其军费支出却在不断增加,2025年预计将占GDP的7.2%。
这表明:只要能源还在卖,就一直能赚到钱,俄罗斯就有能力维持这场战争,哪怕经济结构崩溃,战争也能维持下去。
俄石油设施遭袭
那么问题就来了,既然知道能源是俄罗斯的命门,为什么西方仍未能真正封锁这条命脉?
实际上也不能怪西方不努力,从2022年起,欧洲国家就开始了对俄能源的多轮脱钩行动,切断了大部分天然气管道输入,逐步禁运俄油,建立LNG接收站,转向挪威、中东、非洲等替代供应商。
这一过程中,德国遭遇天然气危机,法国电价飙涨,意大利重启煤电,波兰和芬兰甚至出现断气限电,一度引发恐慌与示威。
整个欧盟为此投入了数千亿欧元的能源补贴,几乎重构了过去三十年建立的能源体系。
可以说,欧洲确实下了重手,付出了巨大代价。
但即便如此,俄罗斯能源的出口量并未断绝,反而通过各种方式,维持了基本稳定。
甚至绕了一圈,还会卖向欧洲,而且欧洲自己也没有完全自宫,购买俄罗斯高价天然气的数量居高不下。
俄能源设施
此外,俄罗斯石油出口还有两个主要买家,印度现在已经遭到了美国的加码制裁,但印度仍在继续进口俄罗斯石油。
这使得西方开始矛头对准中国,目前的情况是,美国、欧洲、北约、G7,你看我我看你,都不愿意现在对中国下手。
这里面有不敢的问题,毕竟中国是全球经济的发动机,且制裁属于非法行为。
再一个则是,能源的流动是全球市场结构的产物,欧美自己也一直在买俄罗斯能源,包括乌克兰都从印度进口石油制品,这根本是拦不住的,总会有人买。
所以最现实的,还是继续打击俄罗斯能源设施,这也是西方和乌克兰一直在干的事情,毕竟连北溪管道都炸了,还有什么是干不出来的呢?
更新时间:2025-09-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