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将至,传统月饼市场迎来新变化。一股充满奇思妙想的“月饼”新浪潮正通过社交媒体悄然兴起,并成为很多年轻人追捧的节日新宠。这种将汉堡包、面包等食物用月饼模具压制而成的“月饼”,不仅外形酷似传统月饼,更承载着年轻人对传统节日的新理解。
普通的月饼模具如同“魔法棒”,将日常熟悉的汉堡包、面包、蛋黄派乃至米饭,压制成象征团圆的月饼形状。10月2日,新黄河记者采访了创意的发起者、美食博主秦夏,她表示,这更像是年轻人的“节日氛围单品”和认真的“食谱创新”。
创意源于学生需求:校园中秋的“无火”解决方案
秦夏的创意源于她自己的经历。作为北方人,她在南方上大学时,曾因无法回家过中秋而感到失落。“我做汉堡月饼的初衷很简单,”秦夏介绍道,“很多粉丝都是学生,中秋假期可能回不了家,又不能在宿舍开火,买来的月饼又吃不完。我感觉不如让大家在宿舍里就能动手做自己喜欢的‘月饼’,既有节日氛围,又能吃上喜欢的口味。”
这一创意迅速在校园中传播。秦夏的粉丝群里,许多学生开始尝试制作。“以前中秋只能吃在超市买的月饼,现在能自己动手做喜欢的口味,感觉特别有参与感。”其中一位粉丝表示,不少学生宿舍的桌上摆着月饼模具,学生们正忙着将汉堡包、面包等食物变成“月饼”。
令秦夏意外的是,这个源于体贴的创意,迅速超出了解决具体需求的范畴。“后来发现,大家喜欢的远不止是解决‘吃’的问题,更是其中的创新性和动手的乐趣。”她发现,粉丝们不仅热衷于制作汉堡月饼,还举一反三,开发出了“蛋黄派月饼”“老面包月饼”“米饭夹菜月饼”等各种令人意想不到的品种。
零门槛、低成本:一个月饼模具玩转节日创意
“制作过程非常简单,就是把食物想办法团在一起,或者直接塞进模具,用力压实成型就行。关键是能够和朋友、同学一起动手,互相展示‘作品’,这个过程本身就充满了欢声笑语,极大地增添了节日的快乐和趣味。”秦夏的分享,勾勒出大家其乐融融协作“创新”月饼的场景。
这种简单性正是它受欢迎的关键之一。秦夏表示,“后来我尝试了‘蛋黄派月饼’‘米饭月饼’,都是用同样的方法。”她补充道,“操作过程中只需要一个月饼模具,制作过程简单,但效果很惊艳。”
在社交媒体上,秦夏的“蛋黄派月饼”制作教程获得3万点赞,“奥利奥月饼”制作视频获得了1.3万点赞。“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本身口味是没有变化的。”秦夏表示,比如“汉堡月饼”还会是汉堡包的味道,“蛋黄派月饼”也是蛋黄派的味道。“这种保留原味的创新,让大家既能享受节日氛围,又不会牺牲口味体验。”
中秋新食尚:“氛围单品”与“文化符号”的双重属性
“对我而言,它更是一个成功的‘节日氛围单品’,也是一次认真的‘食谱创新’。”作为美食内容创作者,秦夏习惯于在食物中注入巧思,“食物不仅是能量来源,更是情感和文化的载体。通过形态的改变,让日常食物在特定节日里扮演新的角色,它就能激发新的情感共鸣和社交互动。”
秦夏和众多实践者都表示,“模具改变的只是它的物理形态,以及因为这个形态而被置入的‘中秋’语境。它的本质,更像是一次关于节日符号的趣味应用。”随着中秋节临近,“汉堡月饼”的热潮仍在持续。
本文照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作为美食博主,我喜欢在做食物时加入小巧思,让它们更好吃更有趣。”秦夏补充道,“这深刻反映了当代年轻人、特别是Z世代与传统节日互动的新方式,我们或许会看到更多传统与创新融合的节日新形式。”在她看来,在社交媒体上晒出自己制作的、形态独一无二的“创新月饼”,并配上有趣的文案,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参与。
记者:夏晰琳 剪辑:夏晰琳 编辑:韩璐莹 校对:王菲
更新时间:2025-10-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