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家族遭痛击!长子被港府精准除名,长和港口风波或仍在发酵

文章均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一律举报


图源:网络


引言:长和出售港口一事,或许还在持续发酵之中。李泽钜长子在前几天,遭到港府的精准除名,香港顶级豪门,一夜之间就被“边缘化”。


2025年6月27日,港府对外发布了新一届的特首顾问团名单。这个顾问团是在2023年的时候建立的。


首个顾问团,成员一共有三十四人,任期从2023年3月17日到2025年的6月30日。正常来说,如果没有什么特殊的情况,顾问团成员都是继任的。


但是在6月27号宣布第二届顾问团成员的时候,发生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情况,那就是除了李泽钜没有获得继任外,其他的顾问团成员都继续任职。


图源:大公报


为什么其他人都继任,就李泽钜没有呢?是因为李泽钜的能力问题,不适合再在顾问团任职了吗?


恐怕不是,李泽钜的能力之强,一度得到了李嘉诚的认可,认可到了什么程度呢?


李嘉诚甚至公开对外说,如果有一天自己去世了,只要还有李泽钜还在,那么李家的企业就能继续发展下去


可见李嘉诚对李泽钜的商业能力的认可和放心。


而正因为李泽钜有足够的能力,可以一定的程度上代表商界,所以才会被选为第一任顾问团的成员。


图源:网络


同时,现在李泽钜也才61岁,对于一个董事长来说,正是年富力强运筹帷幄,人脉、资源、经验的黄金年龄时期。


可为什么能力又可以,年纪也不大的李泽钜,会成为唯一没有继任的成员呢?


另外顾问团的成员,都是香港各界人士的杰出代表,李泽钜没有成功继任,也说明李家正在边缘化。


可以说6月27日,一夜之间李嘉诚家族在香港的地位,可能就已经发生了巨变。但其实如果仔细观察。这些巨变好像又有迹可循。


长和港口风波

或仍在继续发酵


李泽钜没有成功的继任顾问团成员,自然引起了外界的高度关注,甚至有媒体去问港府和李泽钜所在的长和。


其中港府并没有正面的回答这个问题,只是说顾问团的成员,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吸纳的。


这个说法也合情合理,因为这次顾问团除了李泽钜没有获得继任之外,还吸纳了三个新成员


图源:观察者网


其中两人就是大家熟知的“杭州六小龙”中的做机器人的宇树科技的王兴兴,还有做脑机接口的强脑科技的韩壁丞。


这两人背后所代表的都是前沿的科技产业,而这也正是香港所需要的。当然除了“社会发展需要”这个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原因也是广受外界推测的。


那就是从今年三月份起,一直发酵至今,长和打包出售旗下港口一事。


在今年3月开始,知名媒体《大公报》甚至公开批评李嘉诚,长和打包出售全球港口,无异于给“敌人”送刀子。


图源:直新闻


更加重要的是,李嘉诚家族在收到各界屡次发出的信号之后,却仍然一意孤行。


最开始,长和在3月4号放出消息,要出售旗下的43个全球港口,给美资贝莱德的时候,大家还以为这是正常的商业交易


但是当大家发现贝莱德和特朗普交往甚密,当时的美国正在打压我们,而李嘉诚就是在这个背景下,把旗下43个遍布世界的港口全部卖给美国公司。


面对《大公报》的苦劝,希望李嘉诚能够回头是岸,李嘉诚却不管不顾,执意要卖,后来还想出了拆包的方法。


图源:大公报


最后官方站出来声明,要对长和出售港口一事,进行依法审查,李嘉诚出售港口一事才告缓。


当然长和暂停港口交易还有一个大背景,那就是因为港口风波,李嘉诚旗下的上市公司,市值总计已经蒸发了781亿港元。


可以说,这也是李嘉诚家族为他们的错误决定买单的结果。经过此事之后,李嘉诚的真实面目也被看清。


但是让人没想到的是,李嘉诚都做了这种无异于给敌人“递刀子”的事情,在网络上依然还有人为他甚至为长和出售港口辩护,这实在是魔幻。


3天被点名2次

李家完全不冤


2025年3月长和传出要打包出售旗下43个港口之后,《大公报》在三天的时间里,连续两次对其进行点名。


希望李嘉诚不要站错了,不要把重要港口卖给美国公司,并且《大公报》还举出了一系列的严重后果,如果一旦把港口卖给贝莱德,中国的外贸可能会大受影响。


图源:大公报


让人没想到的是,面对《大公报》的观点如此明确,利弊说的如此清楚,网络上却还有一帮人为长和出售港口一事辩护。


比如说什么李嘉诚卖港口,是因为赚不到钱,所以才卖的,不要去过多的干预和解读。


甚至还有人说美国的贝莱德购买长和旗下的港口,符合程序,别冤枉了他们。


更有甚者,说李嘉诚这次是因为美国的强烈要求,加上这些港口又离中国很远,卖港口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图源:极目新闻


还有人说李嘉诚家族许多人都是,拿的加拿大的绿卡,都不是中国人,所以人家也没有义务说要为了中国怎么样,港口想和谁交易,就可以和谁交易。


还有些人单独为李嘉诚开脱,说他的儿子才是长和的掌门人,两人已经分家了,长和要卖港口,根本不关他的事情。


那么这些为李嘉诚家族开脱的网友所言,真的是这样吗?


李嘉诚


在这里先介绍一下李嘉诚什么时候拿下巴拿马的两个港口的,李嘉诚是在1997年与巴拿马签约的,两个港口的经营期为25年。


所以到2021年到期之后,李嘉诚和巴拿马又签了25年约为什么才签约4年,李嘉诚就急着把港口卖出去呢。


这里还有个背景,那就是今年1月初,特朗普多次说要拿回巴拿马运河。


2月份特朗普就迫不及待的派人和巴拿马方面谈判,巴拿马直接妥协,再过一个月,就传出了长和卖港口的消息。


图源:网络


这一切是不是太蹊跷了,第一如果港口不赚钱的话,为什么要续签25年的约,到期直接走人就好。


第二美国和巴拿马的谈判一完,长和就把辛苦续约的港口让出去,而且买方贝莱德,还和特朗普来往密切,这里面真的存在正常程序程序吗?


换位思考,如果李嘉诚的行为发生在美国,一间在本国赚尽钱财的公司,要把掌握全球航运命脉的重要港口,出售给竞争对手公司。


这在美国恐怕早就被取缔了,而不仅仅是被点名这么简单。


图源:网络


何况李嘉诚发家致富,在之前赚的都是内地和香港人的钱。如今却为了利益“端起碗不认人”。


李嘉诚是英国的

“救命恩人”?


李嘉诚家族作为香港的四大豪门之一,曾经在香港叱咤风云,呼风唤雨,如今李嘉诚的产业触手,更是遍布香港社会的方方面面。


然而随着李泽钜没有继任顾问团成员,李嘉诚家族在香港政商界的地位,势必也会一落千丈。


李泽钜


其实落到这种局面,并不开始于今年长和出售港口,此事只是助推剂,早在李嘉诚起家时候,所用的种种手段时,就注定了李嘉诚家族必然会走到今天的局面。


纵观李嘉诚家族的发家史,李嘉诚使用的各种商业手段,充分印证了什么叫做资本商人。李嘉诚虽然是靠塑料厂起家,但是真正让他发家的其实是土地。


在1958年的时候,港府为了刺激制造业的发展,对工业用地实行批租。李嘉诚看到了土地未来的增值前景。当即拿出大量资金,买下了一块工业用地。


李嘉诚


果然仅仅三年之后,香港的制造业迎来爆发式增长工业用地身价暴涨,甚至溢价二十倍,李嘉诚由此大赚一笔。


随后李嘉诚便在房地产这条路上越走越宽,然而物极必反,李嘉诚的路宽了,香港买房者的路就窄了。因为李嘉诚让买他房子的人,变成了“房奴”,


李嘉诚在看到了房地产的前景之后,很快就成立了长实进军香港房地产行业。在操盘过程中,李嘉诚还采用了分层销售的方法来卖房。


图源:网络


在掌握对土地的垄断之后,李嘉诚就把在土地上建起来的楼盘,并把房子从居住产品变成了金融产品。而李嘉诚则从其中的高溢价中获取暴利。


在1982年的时候,由于各种原因香港的资本大量外移,而李嘉诚就利用这个时候,进行逆周期抄底,拿下了香港国际货柜码头50%的股份。


拿下码头的之后,李嘉诚却并不着急发展航运,而是搞起了房地产,其利用当时存在的港口管理漏洞只用2000港元/平方的价格,拿下了许多维港周边的土地。


图源:网络


如今的长实总部的地就是在那个时候买的,而建成之后,长实总部的地价已经达到了10万港元/平方,甚至以上,溢价足足超过了5000倍。


基础设施项目的价格拿地,获得了土地垄断权之后,再建楼盘输出供应,从其中的高溢价中获取暴利,这就是李嘉诚在香港地产行业中的常规操作。


李嘉诚还不断开发所谓的“纳米房”,以及引入公摊,购房者一家人几乎要用一生60%的收入,贷款30年才能买到一套房。


而在香港人普遍住房难的情况下,李嘉诚旗下的许多楼盘全长时间空置,因为大量楼盘已经被李嘉诚用做资本抵押了。


李嘉诚


香港大学还曾经对李嘉诚在1980年到2010年这三十年间,李嘉诚通过各种手段,在房地产项目中,获得的溢价利润进行了统计,总价值大概在香港GDP的12%左右。


李嘉诚家族的产业不仅仅涉及地产,李嘉诚的商业触角,已经触及了香港社会的方方面面。基建和零售方面,李嘉诚更是大搞垄断经营


其所控制的屈臣氏、百佳超市,还有和记电讯等产业,分别控制了香港零售市场、电力供应的大部分市场份额。


而在香港赚到了钱,李嘉诚又把钱投到了英国。


图源:观察者


早在2015年的时候,李嘉诚就拿出近1000亿港元买下了英国电信。成为当时李嘉诚海外并购中,交易价最大的一笔。


随后李嘉诚又出资110亿英镑收购英国国家电网。最高峰的时候,李嘉诚控制了英国30%的电力市场,以及40%的通讯市场。


面对李嘉诚在英国的频频出手,当时的英国财相乔治奥斯本,更是给予了李嘉诚极高的待遇。


在之前李嘉诚玩的都是多边套利的模式。


李嘉诚和李泽钜


然而这次在港口风波中,他却把自身利益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如今等待他的,不仅仅是股价的暴跌,还有各种“清算”。


写在最后


李泽钜被顾问团除名之后,香港中文大学的教授,曾经这样点评道,这次李泽钜被除名,是对资本无国界迷信的一种清算。


李嘉诚“聪明一世”,以极其灵敏的商业嗅觉纵横商海,没想到到了晚年却“糊涂一时”,在国家利益上面打算盘。


要知道中国商船航线中,有超过了21%的航线要经过巴拿马运河。


更加重要的是,早在2021年的时候,就有中资企业和李嘉诚接触,愿意拿高出市场价的价格,买下其手中的全球港口。


图源:网络


据说彼时中资企业的出价高达350亿美元,可谓是诚意满满,如此高溢价,却换来了李嘉诚的“非卖品”的拒绝。


但是没想到,李嘉诚口中的“非卖品”却在4年之后,被低价卖给了美资企业贝莱德


现在虽然长和出售港口一事暂告一段落,但是后面李嘉诚会怎么做,这还真不好说


图源:大公报


如今从顾问团成员的新增情况来看,也看得出香港未来必定以科技为发展方向,而李泽作为为传统商人代表,本来就已经逐渐跟不上时代。


而再加上长和出售港口的一系列操作,到如今李泽钜失去进入顾问团的门票。


表面上看是李泽钜的个人得失,实际上整个李氏家族已经失去了参与香港未来发展的机会。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发表您的意见或者看法,谢谢。


#发优质内容享分成#



国内运营最早的财经自媒体,百万商界精英的必备读本,聚焦每日热点事件、财经人物、创投故事、财富商机等内容!每日为您提供更真实、更专业的商业报道,欢迎关注!@首席商业智慧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04

标签:财经   港府   长子   精准   港口   风波   家族   顾问团   香港   巴拿马   大公报   成员   美国   溢价   英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