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台湾有多难?毛主席作过精准预言!当时机到来时,必果断出手

作者:欧阳林

毛主席一生中曾表达过:“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

然而,作为伟大领袖,毛主席在解放台湾的过程中并未成功,由此可见,解放台湾问题的难度比我们想象的更为复杂。

北平和平解放时, 毛主席就开始思考解放台湾的事。

1949年1月31日,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米高扬秘密访问西柏坡,毛泽东主席就谈到“比解放西藏难得多”的台湾问题。

1949年3月,中共中央制定了“武力解放台湾”的战略方针。3月15日,新华社发表题为《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的社论,首次提出“解放台湾”的口号。

4月下旬,人民解放军跨过长江天险之后,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估计到,处于危局中的蒋介石将把台湾作为国民党的存身之地,决定立即研究解放台湾问题。

1949年10月,随着福建的全面解放,毛主席决心趁势而上。他提出:“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决不允许美国的侵略势力侵犯我国的领土。”这一战略决策,在伟人心中显得格外坚定。

1949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不仅向台湾发出了新年祝贺,还发布了向全国人民和前线将士的《为祝贺新年告前线将士和全国同胞书》,在祝福台湾人民的同时,明确指出了1950年解放军的光荣使命——解放台湾。

1956年9月30日,毛泽东主席在勤政殿热情接见了到访的印尼总统苏加诺,当苏加诺询问关于台湾未来的看法时,毛主席不仅对台湾未来做出了精准的预测,毛主席就曾预言“台湾会通往北京”,这是伟人对祖国统一的坚定信念。

毛主席将台湾问题视为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甚至将海南岛和西藏问题置于台湾问题之后。毛主席预示解决台湾问题将面临的三个主要复杂难题:

第一,无法突破环绕台湾的海峡天险;

第二,美国的干预,遏制新中国的成长;

第三,美国进驻台湾海峡,同时对蒋介石进行直接支援。

从1949年6月到1950年6月,整整一年间,毛泽东对这一战役进行了认真的战略谋划,并把攻台任务交给第三野战军,由粟裕负责作战指挥。毛主席原本关于解放台湾的策略不得不暂时推迟。从此,“台湾问题”久拖不决,成了举国上下的一块心病。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毛泽东主席是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战略大师。1945年5月,他在中共七大上作的“结论”中,面对抗战即将“胜利”的大好形势,却一口气列举了“十七条困难”。

1945年党的七大召开时,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已发生重大变化。经过延安整风,全党在思想上、行动上实现了伟大的觉醒,实现了新的团结和统一;已成为一个经验丰富并拥有 121万党员的强大政党。

国际国内形势一片“光明”,“胜利”的桅杆似已跃出地平线。

但是,就在人们准备庆祝“胜利”之际,5月31日,毛泽东主席在其作的七大“结论”中,强调要“准备吃亏”,在看到“光明”的同时“更要准备困难”。他还一口气列举了可能出现的“十七条困难”:

第一条,“外国大骂”。

第二条,“国内大骂”。

第三条,“准备被他们占去几大块根据地”。

第四条,“被他们消灭若干万军队”。

第五条,“伪军欢迎蒋介石”。

第六条,“爆发内战”。

第七条,“出了斯科比,中国变成希腊”。

第八条,“不承认波兰”,即我们党的地位“得不到承认”。

第九条,“跑掉、散掉若干万党员”。

第十条,“党内出现悲观心理、疲劳情绪”。

第十一条,“天灾流行,赤地千里”。

第十二条,“经济困难”。

第十三条,“敌人兵力集中华北”。

第十四条,“国民党实行暗杀阴谋,暗杀我们的负责同志”。

十五条,“党的领导机关发生意见分歧”。

第十六条,“国际无产阶级长期不援助我们”。

第十七条,“其他意想不到的事”。

在列举这些困难的时候,毛泽东主席还批评“从前我们党内有一个传统,就是讲不得困难,总说敌人是总崩溃,我们是伟大的胜利”。

他说:“如果我们不准备不设想到这样的困难,那困难一来就不能对付,而有了这种准备就好办事。”

面对“胜利”将至的美好前景,毛泽东为什么迎头泼了一瓢凉水,一口气讲了“十七条困难”,反复强调要“准备吃亏”呢?毛泽东之所以这样做,他在告诫大家:“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

在讲了十七条困难后,毛泽东紧接着就讲了保证“我们一定要胜利”的八个方面的“光明面”,包括:

第一,“暂时吃亏,最终胜利”;

第二,“此处失败,彼处胜利”,“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

第三,“一些人跑了,一些人来了”;

第四,“一些人死了,一些人活着”;

第五,“经济困难就学会做经济工作”,“自己动手,发展生产”;

第六, “克服天灾,太行有经验,共产党会捉蝗虫”;

第七,“党内发生纠纷,使我们获得锻炼,来一次大纠纷,就是一次大锻炼”;

第八,“没有国际援助,学会自力更生”,等等。

在把“困难”和“光明”都估计充足的基础上,中共七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制定了一整套正确的路线、纲领和策略,为党领导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深厚基础。

“现在我们得了天下,还是要从最坏的可能来设想”作最坏的准备,归根结底是为了谋得最好的前途和结果。

毛泽东主席在七大上设想的“十七条困难”,在抗战胜利后不久,一些“其他意想不到的事”也出现了。比如,七大闭幕后不到两年,中央所在地延安就被国民党军队占领,这是七大召开时谁也不会预料到的。

正因为有了应对一切困难的思想准备,我们主动放弃延安又重新夺回了延安,毛泽东主席原来设想“争取五年左右根本上打倒国民党”最终只用三年就做到了。

我们常说,穷,不仅指物质,也指精神;弱,不仅指体格,也指内心。

同样,在1947年,人民解放军即将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在“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关键时刻到来之际,毛泽东主席一连问了“四个敢不敢”:“我们长期在农村打游击,我们敢不敢进攻大城市?进去以后敢不敢守住它?敢不敢打正规战、攻坚战?我们这么大的国家,这么多的人口,要吃、要穿,面临这么多问题,我们共产党敢不敢负起责任来?”

毛主席问周围人的四个“敢不敢”,强调的不仅是态势,更包括内心:首先在心中战胜对手,这是迈向胜利的第一步!

在毛泽东主席看来,凡事从最困难、最坏处准备,努力去争取最好的结果,这样一个思维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都是要始终坚持的,这对我们解决台湾问题带来了深刻的教育和启迪。

解放台湾到底难在哪里?解放台湾面临诸多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军事方面

①台海地理环境复杂。台湾海峡宽度约百公里,水深较浅,靠近台湾西海岸的部分区域深度不到20米,大船难以通行,登陆舰强行靠近易搁浅。且受季风影响,每年10月到次年3月的东北季风季节,风速可达每秒20米以上,登陆窗口期有限。台湾岛海岸线适合登陆的地点少,滩头背后有消波块、礁石及陡坡,大型装备难上岸;东海岸地形复杂,几乎不具备大规模登陆条件。

②台军防御体系完备。国民党在台湾经营了几十年,台军在岛上新建了15个导弹基地,部署“雄风”和“鱼叉”反舰导弹,可有效侦察并打击登陆舰队。“雄风-3”导弹号称能击沉航空母舰,射程可达几百公里远,“雄风-2”导弹射程也超过160公里。岛内还构筑了大量坑道、碉堡、地雷阵等防御工事,一些战略要地的地下工事可抵御大规模轰炸。

③城市作战难度大。台湾78%的人口住在城市,台北、高雄等大城市建筑密集,街道狭窄,适合进行巷战。巷战中敌我双方犬牙交错,解放军需逐屋逐街争夺,会付出巨大努力和伤亡。

④后勤补给困难。台湾海峡一旦开战,补给线将面临敌方严密封锁。台湾拥有反舰导弹和潜艇等武器,解放军海上运输补给面临巨大威胁。国际社会也可能封锁大陆的海上通道,进一步加大后勤保障难度。

第二,国际方面

①美国“以台制华”。台湾是中国内政问题,其他国家不能插手”,这句话说过太多遍了,可偏偏美国不当回事,美国不仅自己要插手,还要拉着亚洲多个小弟经常挑衅。

②外部势力干预。美国是台湾问题的主要外部干扰因素,其拥有强大的海空军力量,若介入台海冲突,可能会改变战局走向。日本与台湾地理位置接近,也可能以某种形式介入冲突,如日本宣称“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并调整了北海道、冲绳等地16个机场和港口的性质,为将来两岸冲突做准备。

③国际舆论压力。美国主导的西方舆论环境对中国极为不利,西方媒体常将两岸动静炒作成“威胁”。美国通过“印太战略”拉拢日本、澳大利亚、印度等国,一起围堵中国,对中国施加舆论压力。

第三,经济方面

①国际制裁风险。一场台海冲突可能引发国际制裁和经济封锁,对中国经济造成冲击。中国可能面临西方主导的经济制裁,甚至全面“脱钩”风险,被迫转向经济内循环。

②高端产业链受损。台湾是全球半导体产业的重要基地,军事冲突可能导致这一产业链受损,进而影响全球科技产业和中国自身的高科技发展。

第四,社会方面

①“台独”势力阻挠。台湾岛内“台独”势力,他们企图分裂国家,不断进行“台独”分裂活动,如推动“去中国化”教育、修改历史教材等,试图割裂两岸同胞的文化和历史认同,给两岸统一带来巨大阻碍。

②两岸观念差异。2024年,台湾政治大学的民调显示,18到29岁的年轻人中,支持“维持现状”的占70%以上,明确支持统一的不到10%,甚至还有30%多的人倾向“台独”。由于历史原因和台湾当局的错误教育,部分台湾民众对大陆存在误解和偏见,对两岸统一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

③“武统”带来损失。“和平收复”还是“武力收复”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当年,毛主席选择炮轰金门,而不是直接登台作战,其中一个原因是“是否要对同胞动手”。这个问题如今又一次摆在了明面上。

但是,我们不主动选择“武统”,并不是没有能力“武统”,若真到了那一天,相信国家也会果断出手。随着,美国的介入越来越深,我国也对美国和台湾省内的“台独”分子亮了拳头。

今年的“海峡雷霆-2025A演习”,以及这几年解放军台海设设亮剑,都足以说明,我国已经有能力登陆台湾作战了,只是,我们还没有下最后决心。解放台湾,我们当历史机遇到来,必须果断出手,不可瞻前顾后、患得患失。

能战方能止战,敢打才不会挨打!坚决不能让敌人把我们逼到墙角,未来一旦武统,必须敢于亮剑、气贯如虹,摧枯拉朽、一锤定音!

统一台湾,首战就是终战,绝不能心慈手软。要把统一之战真正打成国运之战、立威之战。要么不动手,要么下死手。

离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0

标签:历史   台湾   精准   果断   来时   出手   时机   困难   美国   台湾问题   毛泽东主席   中国   延安   台独   两岸   战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