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分娩风险,很多人会想到大出血、难产,但有一种发病率较低却致命的产科急症常被忽视——羊水栓塞。它被称为产科“死神”。
羊水栓塞,简单理解就是羊水“跑错了地方”。正常情况下,羊水包裹着胎儿,存在于子宫内的羊膜腔中。
但在分娩过程中,若羊水通过子宫破损的血管或其他通道,进入妈妈的血液循环,就可能触发一系列致命反应:
Ø 过敏样反应:羊水内的胎儿毳毛、黏液等物质,会被母体免疫系统识别为“外来物”,引发剧烈过敏,导致血压骤降、呼吸循环衰竭。
Ø 凝血障碍:羊水成分会激活体内凝血系统,大量消耗凝血因子,进而引发全身出血(如阴道大出血、皮肤瘀斑、脏器出血等)。
Ø 多器官衰竭:缺氧和凝血紊乱会迅速波及肺、肾、心、脑等重要器官,最终危及生命。
1、高龄产妇:年龄超过35岁以上的产妇,羊水栓塞的发生几率比较高。
2、生产次数多的产妇:生产的胎数愈多,发生羊水栓塞症的比率愈高。
3、胎死宫内的孕妇:胎儿死在子宫内的时间越久,发生羊水栓塞症的几率越高。
4、胎盘早期剥离的产妇:在生产的过程中,羊水里的胎儿细胞、胎脂或胎便经由胎盘静脉进入母体血液的可能性会增加。
5、胎儿窘迫:胎儿发生窘迫时,羊水内常有胎便,此时产痛通常都很强烈,易发生羊水栓塞症。
6、使用催生素催生而造成产痛非常强烈的产妇。
羊水栓塞发病急骤,从出现症状到危及生命可能仅需短短几分钟,但并非毫无征兆。分娩前后(尤其是破膜后、产后30分钟内),若妈妈突然出现以下表现,需立即就医:
前驱症状:憋气、呛咳、呼吸急促、心慌、胸痛、寒颤、头晕、恶心、呕吐、乏力、麻木、针刺样感觉、焦虑、烦躁、精神状态的改变及濒死感等
核心表现:
呼吸循环衰竭:呼吸困难、发绀(嘴唇、指甲发紫)、血压骤降。
凝血障碍:阴道出血不止(血液不凝固),或皮肤、黏膜、针眼处出血。
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多器官功能损害:孕产妇的全身器官均可受损。
1. 预防也很重要
- 规范产检:积极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提前发现胎盘异常等风险因素。
- 合理分娩:避免盲目追求“快产程”,配合医生控制宫缩强度,规范使用催产素。
在分娩的过程中,如果出现胸闷、心情烦躁、全身发冷打哆嗦等不舒服的感觉,一定要及时告诉医生,以便医生及早发现,并做好治疗工作。
2. 抢救争分秒
羊水栓塞的抢救堪称“与死神赛跑”,需要多学科协作(产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输血科等):
原则抗过敏、抗休克;解除肺动脉高压,改善心肺功能;纠正凝血障碍;防治肾衰及感染。
若胎儿未娩出,需紧急剖宫产;若子宫出血不止,可能需切除子宫以保命(减少胎盘剥离面血窦大出血,且可阻断羊水内容物继续进入母血循环,进一步导致病情恶化)。
3. 准妈妈不必过度恐慌
虽然羊水栓塞死亡率高,但随着医学进步,早期识别和规范抢救可提高生存率。且它的发病率低,相当于“小概率事件”,不必谈之色变。保持良好心态,配合医生做好产检和分娩管理,就是最好的“防护盾”。
分娩时,若妈妈突发异常,家人需保持冷静,第一时间信任并配合医护团队——羊水栓塞的抢救刻不容缓,任何犹豫都可能错失黄金时间。医生会根据病情快速决策,而家人的支持,是妈妈对抗风险的重要力量。
愿每一位准妈妈都能平安度过分娩,迎接新生命的到来!
更新时间:2025-08-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