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小客车指标配置、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北京发布提振消费24条

7月10日,《北京市深化改革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在首都之窗官网发布。《行动方案》从推动居民增收减负、优化服务消费体验、增强商品消费动能、延伸消费链条、打造多元融合空间、持续优化消费环境等6个方面,提出24条任务。

《行动方案》提出,力争到2030年,北京市市场总消费额年均增长5%左右,打造2—3个千亿级文商旅体融合消费新地标,在全球消费市场的辐射带动能力、资源配置能力和创新引领能力进一步提升,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取得新突破。

健全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

在推动居民增收减负方面,促进工资性收入合理增长,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以高质量充分就业推动城乡居民持续增收。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加强灵活就业劳动者权益保障;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鼓励发展新业态,带动更多劳动者就业增收。健全公共就业服务机制,推进家门口智慧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健全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科学合理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在重点工程项目和中小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因地制宜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带动更多劳动力增收。

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增收,拓展乡村生态富民多样化路径。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和生育友好型社会配套支持政策,提供多样化托育服务。鼓励金融机构丰富第三支柱养老金融产品,提高老年群体金融服务可得性。鼓励医疗卫生机构为托育服务提供支持,提升托育服务质量。持续拓展社会保障卡“一卡通”线上线下应用场景。

规范发展“谷子经济”,鼓励创作优质动漫产品

《行动方案》把握服务消费升级、数字消费崛起、绿色消费普及、国潮消费盛行、银发经济扩容等新趋势,前瞻性部署丰富银发经济新业态、扩大家政服务新供给、培育美丽健康消费新引擎、树立数字消费新标杆、拓展绿色消费新范式、引领国潮消费新风尚等系列举措。

提出“规范发展‘谷子经济’,鼓励创作优质动漫产品,打造二次元和新生代潮玩聚集地”“积极引进国际电竞赛事,丰富‘电竞+’消费场景,打造‘赛事+’消费场景,支持举办多元场景融合的电竞主题消费活动”等具体举措。

鼓励具备开放条件的历史文化场所活化利用,推动会馆、园区、商业综合体等建设文化新空间。支持线上演出、在线观展、直播拍卖等新业态发展,丰富文娱消费供给。繁荣演艺经济,吸引国内外优秀院团来京演出。加快传统出版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创办北京地区网络文学赛事活动。

推进环球影城二期、“两园一河”等重大项目建设。推出中轴线等世界文化遗产旅游产品,以及大运河、长城、西山永定河三大文化带主题旅游线路。丰富相关消费产品与服务供给。

依托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场所,通过举办短期冬夏令营等形式,满足多元化、个性化教育需求。建立第三方机构进校园遴选审核机制,支持学校高质量开展课后服务。

研究制定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带押过户”政策

优化住房消费方面,优先向轨道交通站点和就业密集地区供应住宅用地,完善“保障+市场”住房供应体系。进一步发挥住房公积金促进作用,支持缴存人在提取公积金支付购房首付款的同时申请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研究制定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带押过户”政策,并开展相关业务。鼓励建设智慧社区,探索“物业服务+生活服务”模式,发展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实现“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覆盖。

优化小客车指标配置,更好服务家庭用车需求。培育壮大二手车经营主体,持续落实二手车销售“反向开票”、异地交易登记等便利化措施。加强汽车领域信息共享,支持第三方二手车信息查询平台发展,促进二手车放心便利交易。拓展汽车改装、租赁、赛事及房车露营等汽车后市场消费。在京津冀范围策划组织新能源汽车系列赛事,激发新能源汽车消费活力。

对新模式、新业态坚持包容审慎管理

《行动方案》聚焦消费领域堵点难点,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提出系列突破性改革措施,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激发市场活力和创新动力。

提出“制定大型活动分级分类安全管理标准,创新数字化监管方式,降低安全管理成本”“对新模式、新业态坚持包容审慎管理,探索更多消费场景‘一件事、一次办’”“持续实施‘一馆一策’,精简展会审批流程,完善展会审批标准”等具体举措。

这些举措将有效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监管效能,便利企业高效办事,为经营主体松绑减负,不断释放改革动能。

■解读

增强北京在全球消费市场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市级层面政策文件精神,优化本市消费供给,提升消费品质,优化消费环境,减少消费领域掣肘,增强北京在全球消费市场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北京市出台了《北京市深化改革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

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把握消费热点需求

《行动方案》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把握消费热点需求,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角度出发,提出“丰富银发经济新业态”“扩大家政服务新供给”“培育美丽健康消费新引擎”“树立数字消费新标杆”“拓展绿色消费新范式”“引领国潮消费新风尚”“构建首发时尚新矩阵”等措施,进一步优化升级消费供给。

以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为例,近年来,为方便群众看病就医、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效率,北京市积极支持“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截至2025年6月,全市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的医疗机构达307家,其中互联网医院102家。2025年1-6月,全市互联网诊疗量111.59万人次,同比增长44.98%。下一步,将持续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建设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深化医疗大数据应用,鼓励开发智能健康产品,培育健康体检、咨询、管理等新型服务业态。

聚焦消费领域裉节难点推出系列措施,激发市场活力

《行动方案》聚焦消费领域裉节难点,着力推动降低安全管理成本、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完善区域配套商业设施等相关工作,提出“持续提高滨水空间开放共享和运营管理水平”“推动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区域闲置低效场馆、老旧厂房改造”“鼓励前店后仓等模式创新”等系列改革措施,激发市场活力。

以提高滨水空间开放共享和运营管理水平为例,近年来,北京市持续扩大河湖空间开放共享,已完成南旱河、通惠渠等10项河湖提升工程,新增慢行系统70公里,潮白河顺义段正式通航。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入选首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聚集区。

今年,北京市将实现温榆河公园二期、宋庄蓄滞洪区二期等工程对外开放,打造“两园一河”、北运河等一批水岸公共空间,加快实施“点靓凉水河”二期等一批滨水空间提升工程,为市民提供更多亲水休闲好去处。

结合北京实际,提出针对性落实举措

《行动方案》与10余项国家政策文件形成有效衔接的同时,结合北京实际,提出针对性落实举措。

如,在框架结构上,增加“消费空间”部分,提出要焕新商业消费空间、推动闲置公共资源商业化运营。突出“双枢纽”建设,提出要发挥机场对要素资源的汇集作用,打造国际消费桥头堡。在任务举措中,突出中轴线、三大文化带、博物馆之城、演艺之都等内容,提出推进双奥国际赛事名城建设。

以焕新商业消费空间活力为例,2022年至2024年,北京累计新开大型商业设施面积超450万平方米,2025年上半年,全市新开大型商业设施面积约75万平方米,昌平区超极合生汇西区、海淀区中关村ART PARK大融城、西城区中海大吉巷等相继开业。

新开业商业设施注重场景营造、融入文化,例如,大吉巷基于街区形态、历史文化和多元业态,打造了传统与时尚融合的“四合院商业”。下一步,北京市将坚持消费空间更新提升与新增培育并重,多维度、差异化、特色化引导商业空间升级,高质量推进北京多元融合消费空间建设。

突出惠企利民,明确推进一体化综合监管

《行动方案》突出惠企利民,明确要推进一体化综合监管,严格落实扫码检查,完善轻微违法免罚和初次违法慎罚制度,要包容审慎做好新模式、新业态管理,探索更多消费场景“一件事、一次办”,落实巡演项目首演地内容审核负责制,便利企业高效办事,缩短项目审批周期,释放商业创新活力。

《行动方案》提出“支持缴存人在提取公积金支付购房首付款的同时申请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研究制定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带押过户政策,并开展相关业务”,便利居民降低大宗消费门槛,减轻资金压力。

以推进一体化综合监管为例,北京市全面实施非现场监管、扫码检查,非现场监管是指用视频AI巡查、数据比对等方式,减少对企业不必要的现场检查。扫码检查是指现场检查时,扫描营业执照上的二维码记录检查行为,目的是减少多头检查、重复检查。

当前,全市非现场检查量占比提升至42%,截至2025年3月底,全市扫码检查29.3万次,重复检查、低效检查提示阻断成功率达88%。

新京报记者 陈琳

编辑 张磊 校对 薛京宁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1

标签:财经   北京   指标   小客车   北京市   方案   空间   举措   商业   住房公积金   场景   经济   健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