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跌破1700元,从炒作神坛回归常态,真正喝酒的人反而受益了

飞天茅台市场价跌破1700元的消息传开后,不少舆论立马将矛头指向年轻人,说他们不爱喝白酒才导致价格下跌,这种说法看似有理,实则站不住脚。

仔细拆解背后的逻辑就能发现,价格回落戳破的是围绕茅台的金融炒作泡沫,真正受冲击的只有那些囤货套利的投机客,而非白酒消费本身。

拒绝的是高溢价不是白酒

把茅台降价归咎于年轻人不喝白酒,实在是找错了对象,南方日报2024年的调查显示,只有不到10%的年轻人是完全不碰酒的,他们的酒单里既有白酒,也有洋酒、果酒等多种品类。真正的问题不在于年轻人排斥白酒,而在于他们对高价酒精饮料普遍不感冒。

哪怕是在网上常被用来对比白酒的威士忌,一旦价格超过1000元,销量也会明显下滑。前些年被热捧的日本威士忌,为了打开市场,也不得不把主力产品价格拉回千元以下。

数据很清楚,30岁以下消费者能接受的主流价格大多在100到300元之间,超过300元后,购买意愿就会大幅下降,对年轻人来说,飞天茅台无论是1700元还是2000元,都远超他们的心理价位,这种价格错位和爱不爱喝白酒没有关系。

他们不买茅台,就像不买高价威士忌一样,不是不喜欢,而是觉得不值。把价格波动归罪于年轻人厌酒,本质上是对消费市场的偏见。既然年轻人不是价格下跌的元凶,那茅台能稳得住的底气又来自哪里?答案藏在实打实的财务报表里。

财务数据藏不住底气

要是真的出现需求崩塌,企业的财务报表肯定会给出信号,但茅台的业绩数据却相当稳健。2023年,茅台营收达到1741.44亿元,同比增长15.66%;净利润862.28亿元,同比增长15.38%,顺利完成了年度目标。

到了2025年上半年,这种稳健势头还在延续,营收910.94亿元、净利润454.03亿元,分别增长9.16%和8.89%,正好契合全年约9%的增长节奏,从渠道端看,即便市场价跌破1700元,也明显高于1169元的出厂价,经销商的利润空间依然存在。

这说明茅台的核心消费需求没有萎缩,商务宴请、礼品往来和固定饮用群体的购买行为并未受价格回调影响。所谓的需求崩塌,更像是炒作退潮后的错觉。

茅台这种“营收稳、利润厚、现金流足”的表现,完全是一家成熟大企业的样子,根本不需要靠年轻人来“续命”。基本盘稳住了,那价格下跌跌的到底是什么?其实是被炒起来的泡沫。

商品属性回归本质

过去几年,飞天茅台被赋予了太多金融属性,成了像邮票一样可以炒作的藏品,有人把它当成“可囤、可涨、可抵押、可套现”的资产。在这种炒作氛围下,市场情绪好的时候大家抢着囤货,情绪一落又急于抛售,价格自然跟着剧烈波动。

这次价格从1800元跌到1700元,本质上是市场在去杠杆,挤掉的是投机带来的溢价。就像日本威士忌的经历一样,山崎12年曾经被炒到2400元,后来价格大幅回落。

但这并不是因为没人喝了,而是多层分销带来的信息差被电商打破,黄牛制造的稀缺神话破灭了。即便价格跌了,2024年三得利威士忌业务还是实现了10%的增长。

对茅台来说,价格回落反而倒逼渠道回归理性。原来靠多层加价、囤货拉价的玩法行不通了,渠道开始更注重周转效率,库存压力得到释放,价格也慢慢回归真实需求。

这种“去金融化”就像一次必要的排毒,让品牌甩掉投机包袱,更聚焦于真正的消费者。泡沫退去不仅没伤着根本,反而让行业生态更健康,这背后是消费逻辑的转变。

回头看茅台跌破1700元这件事,其实是一场清晰的市场分化:投机客因为溢价消失而受损,真正的消费者和品牌本身却几乎不受影响。

真实饮用者不会因为几百元的波动改变选择,经销商仍有利润可赚,茅台的财报更是延续了增长势头,这些都说明白酒消费的基本盘没有动摇。

年轻人没有成为“背锅侠”,他们只是用钱包投票,拒绝为虚高溢价买单;茅台也没有因为价格下跌失去根基,反而在去泡沫后更贴近消费本质。这场价格调整,本质上是市场从炒作回归理性的必然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2

标签:美食   神坛   茅台   常态   价格   白酒   威士忌   溢价   飞天   年轻人   泡沫   市场   日本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