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补贴+幼儿园免费,年轻人还是不生?年轻人的顾虑不止是钱

这几天大家都被育儿补贴和幼儿园免费的消息刷屏了。这两项政策一出,迅速引发网友热议,有人忙着领育儿补贴,并开心的晒出补贴的钱,表示自家不满3岁的小娃娃也算出息了,奶瓶都拿不稳的年纪,居然也有“工资”领了。当然也有人觉得,即便有了这些福利,很多年轻人对生孩子这件事也望而却步。

国家给大家免费发钱,当然很开心,也应该感激国家的好政策,但养过孩子的人也在感叹:“这点钱,真不够养娃塞牙缝的。”

作为一个每天被娃折腾到崩溃的二胎妈妈,我太懂这种心情了。不是年轻人矫情,是生娃这事儿,早就不是给点补贴就能解决的简单账了。

先算笔明账:3600块,够娃造一个月吗?

刚看到3600块补贴时,我问队友:“这钱够干啥的?”他想了想:“够买6罐好点的奶粉,或者3箱尿不湿吧。”确实,我家老二现在1岁多,光奶粉和尿不湿,一个月就得小2000。再加上辅食、益生菌、偶尔感冒发烧的药,3600块撑死了用两个月。

等娃再大点,花钱的地方更像无底洞。我闺蜜的儿子刚上幼儿园,公办幼儿园是免了学费,可被褥费、园服费、兴趣班、亲子活动,杂七杂八加起来,每月照样得掏小1000。更别说周末带娃去个游乐场、买套新绘本,哪样不要钱?

有次在小区遛娃,听见两个宝妈聊天。一个说她家娃报了个平衡车班,一节150元,一周两节课,比她健身卡还贵。另一个笑着说她家报的早教班,一节课200元,感觉钱跟大风刮来的似的,花在孩子身上根本就看不见。

这还只是基础配置,等娃上了小学,学区房、补习班、兴趣班、午托班、夏令营等等,随便一项都能让普通家庭喘不过气。我表姐在一线城市,为了让孩子上重点小学,咬牙买了套老破小,光房贷每月一万多,夫妻俩平时连外卖都不敢点贵的。

年轻人不是不想生,更不是图潇洒,只是真怕生得起,养不起。3600块补贴,就像给沙漠里的人递了一杯水,当时解了点渴,但要说能让人有勇气走进沙漠,那不可能。

再算笔暗账:生个娃,丢了多少“隐形资产”?

前几天跟大学同学聚会,聊起生娃的事,还未婚的小洁说了句大实话:“我不是怕养娃花钱,是怕生了娃,我连赚钱的本事都没了。”

这话戳中了多少妈妈的痛处?

我生完老大那两年,为了带娃辞了职。等再想重返职场时,发现原来的岗位早就被新人占了,面试时HR总会绕着弯问:“有人帮你带孩子吗?孩子生病了是不是要请假?能随时加班吗?”问到这些问题时,我就知道人家不会要我。

后来只能找个清闲、请假相对容易,但工资只有2千多的工作,和朋友抱怨工资低,朋友说你能找个工作,还能兼顾带娃就够好了,还想咋?不知道工作有多难找,不知道职场对女性有多残忍吗?

又要带娃,又要工作,还挣不了几个钱,生活压力就大,房贷车贷的压力只能让老公多承担,这样一来,两个人便经常因为经济压力而吵架。

身边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我表妹怀孕后反应大,项目进度跟不上,被迫调去了边缘部门。小区里的全职妈妈们每天聊的不是娃的辅食,就是婆婆嫌我不赚钱,老公又没回家。

对女性来说,生娃不止是暂停工作,更可能是职业生涯重启失败。3600块补贴,补得了奶粉钱,补不了被打断的晋升机会,更补不了那些年和社会脱节的焦虑。

更别说带娃的精力成本了。我家老大刚上幼儿园时,经常生病,不是发烧就是咳嗽,我和老公轮流请假,有次两人都要开会,只能拜托邻居帮忙接娃,晚上十一点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去人家里道谢,那种狼狈,现在想起来还发酸。

年轻人不是不想生,是怕生了娃,连自己的生活都丢了。

最后算笔“未来账”:政策再好,能保证一直有吗?

那天在妈妈群里聊补贴,有个妈妈说:“我妈当年生我时,还说生得多有奖励呢,后来不也变了?”

一句话让群里安静了半天。

养娃不是养小猫小狗,是十几年、几十年的事。年轻人担心的,不只是当下能拿到多少钱,更是以后会不会变。

就像幼儿园免费,听着挺好,可我家附近的公办园就3个,每年招生时,家长都是半夜去排队,名额比春运火车票还难抢。真等全免费了,会不会更难进?会不会有些幼儿园变着法又收回去?

还有教育资源的公平性。我堂姐家孩子原先在镇上上幼儿园,免费是免费了,可一个班40多个孩子,3个老师管,孩子尿了裤子都没人及时换。她说她宁愿多花钱送私立幼儿园,至少老师能多照看些。

年轻人不是不信政策,是见过太多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事,他们不敢赌,毕竟孩子不是商品,生下来就没法退回去。

比起钱,年轻人更怕的是没人搭把手。

有次带娃去医院,看到一个年轻妈妈抱着发烧的孩子,一手拎着输液袋,一手给娃擦眼泪,急得满头大汗。我帮她扶了下袋子,她红着眼圈说:“要是有个人搭把手,我也不至于这么慌。”

这才是很多年轻人“恐育”的核心:不是钱的问题,是没人帮忙的孤独感。

我爸妈身体不好,带娃全靠自己。每天早上六点起来做早饭,送完老大去幼儿园,回来带老二,下午接老大、做晚饭、给俩娃洗澡、讲故事……等躺下时,经常是夜里十一点。周末想睡个懒觉,可娃比闹钟还准时。

老公还算给力,但他加班多,多数时候还是我一个人扛。有次我重感冒,还得硬撑着给娃冲奶粉,那一刻真觉得特别委屈。一个都顾不过来,怎么敢再生一个?

现在的年轻人,大多是独生子女,夫妻俩要养4个老人,再带1个娃,压力已经非常大了,要是生二胎、三胎,谁来带?请月嫂,一个月一万多,请不起;指望老人,他们年纪大了,身体不允许。

所以你看,年轻人不是不想生,是怕生了之后,连喘口气的地方都没有。

写在最后:生娃的勇气,从来不是靠补贴

讲真国家出台补贴政策,肯定是好意,也有很多人受益,可年轻人怕的从来不是少那3600块,而是生娃后要面对的一连串现实问题。

怕赚钱的速度赶不上养娃花钱速度,怕事业被耽误,怕没人分担带娃的苦,怕孩子得不到好的教育……这些焦虑,不是一笔补贴、一项免费政策就能抹平的。

什么时候生娃不用辞职,生完后重返职场不被歧视,带娃有地方托管,上学不用挤破头,老人生病有人帮,那时候不用催,大家也愿意生。

毕竟愿意生孩子的人,从来不是冲着那点补贴去的,大家只是想如果生了这个孩子,我能给他足够的爱和保障,也能不丢了自己的人生。

这届年轻人,不是不愿生,是想有底气地生。您觉得我说的对吗?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3

标签:育儿   年轻人   顾虑   幼儿园   孩子   妈妈   政策   奶粉   工作   压力   工资   老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