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四月十九,记得:1不踩、吃2样、3不宜、4不拖,别不当回事

今儿农历四月十九,老辈人总说“再忙也要记着吃几样”,从新麦蒸的馒头到地里现摘的青菜,从凉拌双耳的清爽到香酥鲫鱼的焦香,这些藏在饭桌上的讲究,到底有啥门道?

应季而食,是刻在老菜谱里的养生经

四月的风里裹着麦香,地里的青菜嫩得能掐出水,这时候的吃食最讲究“应季”。就说凉拌双耳吧,黑木耳和银耳泡发后过凉水,脆生生的拌上醋和生抽,酸辣开胃。老一辈人可不单图个爽口,更看重这“黑白配”的营养——木耳清肠,银耳润喉,正好给春夏交替的身体“打个底”。

还有香酥鲫鱼,小鲫鱼炸得酥脆,连刺都能嚼,焖的时候加了醋和糖,酸甜入味。小时候总觉得这是“费事儿菜”,现在才懂:四月正是鲫鱼肥美的时候,炸透焖软,连刺都能补钙,老人孩子吃着都放心。

再看那盘蒜蓉皇帝菜,茼蒿切得齐整,蒜末一炒香,青菜一翻锅,绿莹莹的冒着热气。老话说“四月吃青,一年精神”,现在看可不假?茼蒿里的维生素能帮着提精神,这老习俗和营养学撞了个满怀。

每口热乎饭,都裹着家的温度

记得小时候四月十九,奶奶准会早起揉新麦面。面发得软乎乎的,包上红枣和红糖,蒸出来的“富贵馍”掰开直冒热气,甜丝丝的能香满屋子。那时候不懂“丰收”“富足”是啥,就知道捧着馍啃,奶奶在边上笑:“慢点儿,管够!”

妈妈总在这天摘青菜,菠菜根上还沾着泥,她蹲在院里洗,我蹲在旁边扒拉:“这叶子上有虫眼,肯定没打药!”洗干净的菜炒得油亮,我扒拉着饭直喊“再来一碗”,妈妈就说:“多吃青菜,长得高。”

去年四月十九,我和闺女试着包粽子。糯米泡了一夜,红豆煮得绵软,她包得歪歪扭扭,绳子系得死紧,煮出来的粽子倒是香得很。她举着粽子喊:“妈妈你看,棱角分明!”我突然明白,老辈人说“粽子象征有原则”,可不就是想教孩子:做事要实诚,做人要方正?

老讲究新过法,幸福藏在小仪式里

有人说现在日子快,哪有功夫按老规矩做饭?可我觉得,讲究不在“照搬”,在“用心”。没时间炸鲫鱼,煎条小鲳鱼也成,抹点盐腌一腌,煎得两面金黄,一样能讨个“年年有余”的彩头;没空蒸富贵馍,煮碗长寿面总行吧?面条煮得滑溜,卧个溏心蛋,浇上番茄卤,孩子吸溜吸溜吃着,这不就是“福寿绵长”?

前几天去菜市场,看见卖茴香苗的。想起参考资料里说茴香苗做包子香,我买了一把,和肉馅拌了,发面、包馅、蒸上。包子出锅时,邻居阿姨凑过来:“哟,四月十九吃茴香包?”我笑:“老说法是‘吃青’,茴香苗嫩得很,图个新鲜!”阿姨一拍腿:“巧了,我家今天煮了豌豆尖汤,也是应季的!”

你家四月十九的饭桌上,藏着啥故事?

最近刷朋友圈,有人晒妈妈做的蒲公英炒鸡蛋,金黄的蛋裹着绿莹莹的蒲公英,配文“奶奶教的老方子,苦中带香”;有人发和孩子一起包的歪粽子,底下评论“这棱角,比我包的强多了”;还有人晒凉拌双耳,配了句“老辈人说‘黑白分明’,日子也得清清爽爽”。

我突然觉得,这些藏在饭桌上的讲究,哪里是“迷信”?分明是一辈辈人把对生活的盼头,揉进了面里、拌进了菜里、煮进了汤里。就像奶奶说的:“吃啥不重要,和谁吃、怎么吃才重要。”

今儿不妨问问家人:“咱四月十九吃点啥?”是按老方子做道香酥鲫鱼,还是试试新学的蒜蓉皇帝菜?哪怕只是煮碗青菜面,一家人围桌吃着,热热闹闹的,这不就是老辈人说的“家宅安宁”?

你家四月十九的餐桌上,最近有啥特别的应季菜?是妈妈传下的老做法,还是你琢磨的新花样?来评论区聊聊,让我们一起把这份“吃出来的幸福”,传得更远~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19

标签:美食   不当   今日   鲫鱼   青菜   老辈   茴香   粽子   讲究   妈妈   饭桌   奶奶   富贵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