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快到了,空气里已经飘起粽叶香。从小到大,粽子都是记忆里最浓的节日符号——奶奶坐在灶台前裹粽子的背影,煮粽子时咕嘟咕嘟的水声,还有剥开粽叶那一瞬间的清香。可这粽子要怎么煮才好吃?怎么吃才健康?今天就和大家好好唠唠。
新鲜粽叶得先洗干净,丢进开水锅煮几分钟,滴点油撒点小苏打,叶子才会软乎发亮,包的时候不容易破。干粽叶更麻烦,得提前泡一整晚,泡到软得能打弯才行。糯米要选圆粒的,提前4小时泡到能用指甲掐断,泡好沥干水,撒点生抽老抽五香粉,抓匀腌上,米才更入味。五花肉得切小块,加葱姜蒜料酒腌够4小时,咸蛋黄喷点白酒去腥,香菇栗子提前泡发——这些琐碎的准备,都是包出好粽子的底气。
新手包粽子别贪大,两片粽叶叠一起,光滑面朝上,卷成小漏斗。先铺层糯米打底,放馅料,再盖层米压实。折粽叶时四个角要捏方正,棉线得绑紧,不然煮的时候容易进水散架。我第一次包,米放太少粽子塌成饼,绳子绑太松漏了半锅米,奶奶在旁边笑着说:“不急,多试几次就熟了。”现在想想,那些手忙脚乱的瞬间,不正是传承的温度吗?
煮粽子最容易翻车的,就是火候和水温。一定要冷水下锅!热水下锅外面的米都糊了,里面还夹生,冷水慢慢升温,粽子才能里外受热均匀。水要多到完全没过粽子,至少高出10厘米,煮的过程中水分蒸发,得随时加热水,可别让粽子露出来“晒太阳”。大火煮沸后转中小火,保持微微沸腾就行,火太大粽子互相碰撞,容易散架。一般煮2-3小时,大粽子得再久点。
煮好别急着捞,关火焖1-2小时,糯米会继续吸水,变得更软糯。怎么判断熟没熟?用手指按一下,有弹性不塌陷,米粒黏手就成;或者偷偷解开一个,米变透明就是好了。煮的时候往水里加点盐和油,盐让味道更渗透,油让粽叶更油亮。老一辈还会扔几片竹叶艾草,煮出来带着天然清香,那味道,隔着厨房都能勾人。
粽子好吃,但也不能放开肚皮吃。甜粽有豆沙蜜枣,糖分高;咸粽有蛋黄五花肉,油盐多。控血糖的、减肥的、消化不好的,更得注意。自家包粽子可以改良,糯米里掺点燕麦小米红豆,加栗子莲子紫薯,膳食纤维多了,口感也更丰富。少加油盐糖,用红枣枸杞提味,健康又香甜。买粽子要选正规渠道,包装完整、生产日期近的,配料表越简单越好,过敏的人得看清楚原料。
吃粽子要趁热,热乎的时候糯米支链淀粉糊化,好消化;放凉了淀粉变致密,吃多了胃里胀得慌。别一顿只吃粽子,搭配点蔬菜沙拉、凉拌黄瓜,或者喝杯豆浆牛奶,营养更均衡。肉粽油多,配点清口的凉菜,解腻又舒服。
包多了吃不完?别急,教你个存粽子的妙招。粽子晾凉后,拿张厨房纸巾蘸湿攥干,轻轻裹住粽子,尤其是棱角部位。再用保鲜膜紧紧包裹两层,确保没空气,装进密封袋挤掉空气扎紧,放冷冻室。吃的时候提前一晚放冷藏解冻,水开后蒸10-15分钟,拆开包装,粽子立马恢复软糯弹牙,一点不串味不变干。这个方法存三个月都没问题,平时买的速冻粽子也能用,想吃随时热,方便得很。
小时候总觉得粽子年年有,奶奶的手艺也永远在。可现在才明白,有些味道,得自己动手学才能留住。今年端午,我打算跟着奶奶再包回粽子,把她的手艺记在脑子里、揉进糯米里。你呢?今年打算自己包粽子还是买现成的?甜粽和咸粽,你站哪一队?有没有和家人一起包粽子的温暖回忆?说出来让我也羡慕羡慕!
更新时间:2025-05-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