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桥水基金的创始人瑞·达利欧 (Ray Dalio) 宣布,他把自己做成了一个 AI,一个可以和任何人进行无限对话的「AI 克隆体」。这听起来像是科幻小说里的情节,但确实正在发生。
这个名为「Digital Ray」的项目,与其说是一个技术产品,不如说是一个哲学实践。它试图回答一个在 AI 时代越来越重要的问题:当信息无限、算力无穷时,什么才是决策中最稀缺的资源?
Ray 的答案是:一个连贯、经过验证且个性化的决策体系,也就是一个人的「原则」。
那么,这究竟是不是一个华而不实的玩具,或者一个蹭概念割韭菜的项目?
要理解 Digital Ray 的价值,首先必须将它与我们今天所熟知的 AI 产品,尤其是 ChatGPT 这样的大型语言模型严格区分开来。
LLM 本质上是一个「知识的公约数」。它通过学习海量的互联网数据,掌握了语言的统计规律,能够生成在语法和事实上看起来都颇为合理的文本。当你问它一个问题,大模型给出的是基于全人类知识库的一个经过加权平均的、最有可能正确的「通用答案」。
这种答案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很有用,但它天然缺乏三样东西:价值观、视角和偏好。
LLM 没有真正的信仰,它不会告诉你它「认为」什么是对的。它没有独特的个人经历所塑造的视角,因此无法提供跳出常规的「洞见」。它更没有个人化的偏好。LLM 的智慧是一种统计意义上的智慧,而非哲学意义上的智慧。
用 Ray 的话来说,他「在 LLM 中看到了海量的知识和处理能力,但没有看到多少哲学智慧、想象力或开箱即用的思维」。
而「AI 克隆」的目标恰恰相反。它追求的不是通用性,而是极致的个性化。
它要复刻的不是全人类的知识,而是一个特定个体的完整思维框架,包括他所有的价值观、原则、偏好,甚至是他思考问题的方式和逻辑链条。当你问 Digital Ray 一个关于市场的问题,它给出的不应该是维基百科式的答案,而应该是 Ray Dalio 本人会给出的答案。这个答案背后,是他管理桥水基金几十年的经验、他对于经济周期的理解、他对人性的判断,以及他那套著名的《原则》。
所以,可以这样理解:LLM 像一个知识渊博但没有观点的图书馆管理员,而 AI 克隆则希望成为一位有自己独特思想体系的导师。
你会向图书馆管理员查询事实,但你会向导师请教如何做决策。Ray 的问题非常直接:「你会信任任何一个 LLM 来为你做最重要的决定吗?」大多数人的答案恐怕是否定的。因为重要的决策往往不是信息不足,而是缺乏一个可靠的决策框架来处理信息,而这个框架,必须与你自己的价值观相符。
那么,如何才能创造一个真正的 AI 克隆?Ray 指出了唯一路径,也是这个项目最难被复制的护城河:训练。
不是常规意义上用公开数据进行的模型训练,而是基于个人一手思想的「深度定制化训练」。Ray 能够做到这一点,并非因为他今天掌握了某种秘密的 AI 技术,而是因为他在过去 40 年里,一直在做一件看似枯燥乏味但至关重要的事情:将自己的决策过程「算法化」和「文本化」。
自桥水成立不久,Ray 就开始构建计算机决策系统。他有一个习惯,每当做出一个重要决策时,他会停下来思考并写下他所依据的原则和标准。然后,他将这些原则编程输入计算机。这样一来,计算机就能与他和他的团队并行做决策。当人与机器的决策出现分歧时,他们会复盘、辩论,最终将更优的逻辑融入系统。这个不断迭代、自我完善的系统,就是桥水基金成功的核心引擎,也是 Digital Ray 的前身和基石。
这个过程从投资决策,逐步扩展到公司的人事管理,乃至他生活中的几乎所有决策。他后来写的书、在社交媒体上的问答、为新加坡财富管理学院设计的投资课程,所有这些内容,都成了训练 Digital Ray 的高质量、结构化的「私有数据」。
当 ChatGPT 出现后,Ray 和他的团队要做的,就是将这 40 年积累下来的海量个人思想结晶——数以千计的问题和回答、无数条决策原则、完整的思想体系——「喂给」一个经过定制的 LLM,对其进行精细的训练和校准。
这是一个无法取巧、无法弯道超车的「苦功夫」。Ray 提到,他与世界上一些最有知识和资源的人交流过,他们也想做自己的 AI 克隆,但却做不到。原因很简单:他们没有像 Ray 那样,几十年如一日地将自己的思考过程明确化、系统化。
他们脑中有智慧,但这些智慧是内隐的、零散的,无法被提取出来训练一个 AI。
由此来看,算法和模型本身可能很快会商品化,但高质量、结构化、体系化的私有数据,将成为最稀缺、最宝贵的资源。
Digital Ray 的强大,不在于其底层模型有多么先进,而在于其训练数据是独一无二、无法替代的 Ray Dalio 思想全集。
目前推出的 Digital Ray 是第一个 Beta 版本。根据数百名内部测试者的反馈,它在「生活和工作原则」方面,与 Ray 本人交谈的相似度达到了 95%;而在「市场、投资、经济和地缘政治」方面,相似度约为 80%,因为后者的训练还在进行中。
Ray 强调,这个 AI 克隆经过了严格的校准,几乎不会产生 LLM 常见的「幻觉」。 例如,前几天有人问了他几百个关于黄金的问题,他让 Digital Ray 根据他过往的观点生成回答,然后他亲自审阅和微调了每一个答案,确保其准确无误。这种人工监督和策划的过程,再次凸显了 AI 克隆与通用 LLM 的区别——前者追求的是「忠实复刻」,后者追求的是「概率生成」。
Ray 对 Digital Ray 的期望,不仅仅是作为一个问答机器人,而是成为一个「超级思想伙伴」。他鼓励用户进行 PrinciplesYou 人格测试,让 Digital Ray 了解用户的个性和思维方式,从而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对话和建议。
根据 Ray 的设想,未来人们将拥有自己的个性化 AI,可以称之为「My AI」。这个 AI 会根据你的偏好筛选信息,成为你可靠的数字管家。更进一步,你可以与那些你敬佩但无缘见面的人的 AI 克隆进行深度对话。
想象一下,你可以组建一个由 Digital Ray、Digital Elon Musk 和 Digital Steve Jobs 组成的虚拟顾问委员会,让他们共同探讨一个商业难题。知识和智慧的传承与交流方式,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尽管对 AI 克隆充满热情,Ray 仍然保持着清醒和现实。他明确指出了 AI 的局限性。
他认为,AI 缺乏人类大脑通过数百万年进化而来的复杂互动能力。这种互动产生了潜意识、直觉、本能和情感。AI 可以「假装」拥有这些,但它并不真正拥有。因此,AI 可以是出色的分析工具,在处理复杂信息方面远超人类,并且没有情绪干扰,但它没有真正的同理心 (EQ) 和直觉。
Ray 发现,正因为 AI 严重依赖已经学到的知识,它往往缺乏那种对于成功至关重要的「跳出盒子」的原创性洞见,至少在投资和经济领域他尚未看到。 当然,他也承认在某些领域,如医药和材料科学,AI 已经做出了一些令人难以置信的发现。
最终,Ray 将 AI 克隆定位为一个「伙伴」,而不是替代品。人与 AI 的结合,才能创造出最强大的决策能力。人类提供想象力、常识、同理心和创造性的火花;AI 提供强大的记忆力、计算能力和无偏见的分析。这是一种共生关系。他期待着自己与 AI 伙伴的组合,去和那些没有强大 AI 伙伴的人(或者没有优秀人类伙伴的 AI)在市场中竞争。
总而言之,Ray Dalio 这个 AI 克隆项目的意义,远不止是一个科技产品发布。它是一个关于知识、决策和个人价值的宣言。它告诉我们,在 AI 时代,与其焦虑被机器取代,不如早点开始做那件「艰苦的工作」——系统地审视、记录和构建自己的思想体系。
在未来,你最宝贵的资产,可能就是那个可以被 AI 学习和放大的、独一无二的你。
更新时间:2025-10-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