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丢东西固然肉疼,但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窃贼得手的过程轻松得像逛自家后院。
“知道”(nz_zhidao)跟你谈谈,频繁有博物馆失窃背是咋回事。
▼

(IC photo/ 图)
提到博物馆失窃,大多数人脑海中总会浮现出重重安防:致命红外射线、全方位摄像头、坚不可摧的防弹玻璃,以及来回巡逻、全副武装的警卫。
在犯罪电影的渲染下,这场面更加推向极致——黑客轻敲键盘瘫痪系统,特工从通风管道潜入禁区,爆破专家精准计算,直升飞机接应逃脱,整个行动精密严谨,充满金钱和高科技的味道。
可现实,往往比电影荒诞。
近日,法国卢浮宫发布公告,8件“历史价值无法估量”的珠宝在众目睽睽之下不翼而飞。
比失窃本身更让世界震惊的,是行窃手法:全程不过几分钟,仅凭一个施工用的升降吊篮,就轻松击穿了这座“世界四大博物馆之首”的铜墙铁壁。

博物馆安保
不等于银行安保
卢浮宫近百年以来,经历过三次影响较大的失窃案件。
1911年,世界名画《蒙娜丽莎》被意大利工人藏在衣服内带走,三年后找回。1998年,价值高达3000万美元的画作《塞夫勒的道路》在大白天被剪下取走,至今下落不明。
第三次是最近这次,发生在一个平平无奇、正常接待游客的周日。法国巴黎检方表示,失窃珠宝包括拿破仑时期的冠冕、项链、胸针和耳饰,价值超过880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7.2亿元)。
其实在1998年的失窃发生之后,卢浮宫已经大力加强安保措施,除了给藏品配备监控系统和防弹玻璃展示柜,对游客行李的规范也提升到航空级别。
在官网上可以看到,卢浮宫馆内对随身物品有着严格的规定,长宽高超过55厘米×35厘米×20厘米的行李箱和大型包裹不能带入馆内。禁品清单也有一长串,除了枪支弹药、手工刀等工具,还有喷漆、过量的食物饮料等等。
乍一看,安保措施做得还可以,所以1998-2025年之间,卢浮宫没有官宣过失窃事件。但俗话说,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卢浮宫千防万防,还是失算了。
根据巴黎警方还原的案发经过,嫌犯身穿荧光工作服、头戴安全帽,伪装成施工人员,乘升降吊篮直达卢浮宫外墙,然后用电动工具切割玻璃窗,从从容容、游刃有余地砸碎展柜,拿出藏品,得手后骑摩托车离开。
为此,有网友总结出一条“没啥用”的人生经验:你只要拿着梯子,身穿工人服饰,几乎可以自由出入任意场所。
现在,侦破案件、找回藏品的压力给到巴黎警方,而与此同时,卢浮宫馆长还可以跟下面几位博物馆馆长坐下来,唠一唠应对藏品失窃的经验和心得。
2023年8月,大英博物馆发表声明称,库房中约2000件文物(包括黄金首饰和宝石)消失了。2020年8月,荷兰莱尔丹小镇博物馆估值上亿的名画《两个微笑的男孩》经历了第三次被盗。2020年3月,梵高名画《春园》在荷兰辛格·拉伦博物馆展出期间被盗。2019年11月,德国德累斯顿绿穹珍宝馆镶嵌着4300余颗钻石、估价超过1.1亿欧元的珠宝被洗劫一空。
不难发现,价值高昂、便于转移的珠宝和画作,总是窃贼名单上的头号猎物。但有时候窃贼的目标也不只是艺术品,更加看重“性价比”。
今年9月,同样位于巴黎的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被盗走价值约60万欧元(近500万元人民币)的自然金块标本。副馆长表示,现在黄金“极其抢手”,转卖这个可比专卖珠宝容易多了。

(IC photo/ 图)

这是钱能解决的问题吗?
博物馆丢东西固然肉疼,但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窃贼得手的过程轻松得像逛自家后院。用一句吃瓜群众常说的话来评价就是:咋这么草台班子?!
从商业和影响力来看,卢浮宫的地位依然稳固,甚至仍在提升。
2024年,卢浮宫参观人数高达870万。而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期间,其作为奥运火炬传递地、开幕式背景以及全球转播中的文化地标,获得的媒体曝光和品牌价值不可估量。
这些收入流向了哪里?在至少失窃发生之前,升级安保措施未必是他们的第一选择。
根据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发布的《2024年全球博物馆藏品存储报告》,一项针对全球98个国家、千余家博物馆的调查显示,近半数博物馆管理者认为,面向公众的展览和教育等活动,重要级优先于基础的藏品存储和管理工作。
作为世界上最负盛名的博物馆之一,卢浮宫也不例外。今年1月,卢浮宫获得了法国总统马克龙亲自宣布的“新文艺复兴”计划支持,预计投资额高达7亿至8亿欧元。为了达成每年接待1200万游客的目标,这个计划直指解决卢浮宫的两大痛点,一是为《蒙娜丽莎》打造更大、更有沉浸感的展览空间,二是在博物馆最东侧新增入口,从根本上疏通参观动线,缓解人流压力。
而这次失窃事件的发生,向世界暴露出卢浮宫脆弱不堪的另一面。据官方通报,博物馆将拿出更多资金安排新的安保体系,包括新一代监控摄像系统、周界入侵检测系统、新的中央安保指挥中心等等。
卢浮宫的处境,为全球博物馆的安保现状撕开一道口子,揭示了更普遍的隐忧。《全球博物馆藏品存储报告》里提到,有1.94% 的博物馆报告目前存在“盗窃问题”;近一成博物馆自陈防盗系统存在短板;超过23%的博物馆没有藏品应急预案;近两成员工没有接受过执行应急预案的培训。
安防体系的薄弱,无异于同时为外贼与内鬼打开了两道门。
比如之前提到的2023年大英博物馆失窃案,庭审时出现了很抓马的进展。大英博物馆的多名法律顾问指控一名老员工在长达十余年的时间里,持续从库房盗走珠宝、黄金等藏品,拿到网上低价拍卖。
且不说内部作案数量惊人,偷了十多年还没有被发觉,着实让人感到离谱。遗憾的是,像大英博物馆这样藏品管理混乱、记录残缺的也并非个例,据《全球博物馆藏品存储报告》统计,不到半数博物馆表示其接近全部的藏品已被编目,近30%的博物馆的藏品清册仍处于“大部分不完整”的状态。
此外,卢浮宫今年6月还曾因罢工陷入4个小时的停摆,拒绝上岗的员工除了引导员、售票员,还有安保人员。失窃、罢工、超负荷运转,要解决的事情一件接着一件。
卢浮宫的困境仅是冰山一角。如今,全球博物馆不但在资源分配上面临现实抉择,还要回答一个关乎其存在意义的拷问:手里的绝世珍宝,到底是该老实地锁进保险箱里,还是该冒险拿出来惊艳世人?
在“藏”与“展”之间找到平衡,关乎技术,更关乎行业责任和智慧。(作者:小落)
▼
· 南周知道出品 ·
· 未经授权 不可转载 ·
·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哦 ·
更新时间:2025-10-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