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不接电话,特朗普措辞变了,将取消对华新关税?美方开始自救

中方不接电话后,特朗普措辞变了,将取消对华新关税?短短三天,中美经贸风向陡转,从特朗普威胁加征100%关税,到主动释放“缓和信号”,再到美国国防部紧急拨款自救。那么,,美国的态度变化为何如此之大?而所谓的自救,又能否扭转美国在稀土方面的被动?

当地时间10月10日,特朗普在社交平台上放出重磅威胁,宣称将于11月1日起对中国商品加征100%关税,还要限制关键软件出口。结果话音未落,美股就遭遇了六个月来最惨烈的暴跌,道指狂泻近900点,市值蒸发2万亿美元,科技股更是哀鸿遍野。面对金融界的恐慌、华尔街的怒火和盟友的观望,使特朗普突然意识到,这一枪不是打向中国,而是正中自己。

两天后,美方的调门开始变化。当地时间12日,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在福克斯电视台上抱怨称,中方在出台稀土新规时没有“提前打招呼”,并且拒绝了美方的电话沟通。言外之意就是美国想“私下求情”,却被中方冷处理。而就在这一消息曝光后,特朗普的语气突然软了。他不再提100%关税,而是改口称:“不要担心中国,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这句话听似安抚,实际上更像是在哄自己的市场和投资者。

但市场的恐慌,并不是几句安慰就能平息的。特朗普的变调,恰恰暴露了美方的底气不足。因为中方的反制,来得精准而致命。10月9日,中国正式宣布对部分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并明确指出,这一措施旨在完善国家出口体系、维护国际安全。稀土并非普通商品,它是芯片、导弹、战机、磁悬浮列车等关键领域的“工业维生素”。美国想靠威胁逼中国让步,结果反倒暴露了自己的软肋。

于是,美方仓促启动所谓“自救计划”,美国国防部紧急批准10亿美元用于采购关键矿产,试图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但问题是自救谈何容易?美国现在的做法更像是掩耳盗铃。美方这些年早已在稀土领域“断根”,美国矿企早就失去了技术、工艺与环保能力上的竞争力。即便重新挖矿,也需要数年才能形成产能,更别提成本高昂、环境风险重重。真正能解美国燃眉之急的,仍是中美之间的稳定供应链。换句话说,美国越是“去中国化”,越是陷入自我封锁的陷阱。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美国的“自救”并非出于理性,而是源于恐慌。当一个长期主导全球供应链的国家,开始动用军方资金来采购矿产,就说明它在战略上已经被对手牵着走。稀土只是表面,更大的问题是美国工业体系的空心化。当年他们把制造业推向亚洲,如今却要重新建立供应链,却发现“没有中国,一切都无法启动”。

从这个角度看,特朗普的措辞变化并不意味着局势缓和,而是一种被动的转向。他不是不想强硬,而是发现再强硬也没有用。市场在反噬他,盟友在观望他,连内部智库都在劝他“别再硬撑”。对此,CNN和彭博社几乎同时指出,特朗普此举释放出两个信号:一是他可能不会兑现关税威胁。二是他希望通过口头缓和稳住市场情绪。华尔街投资者对此再熟悉不过,每当特朗普政策走向极端,市场暴跌后,他就会迅速“打圆场”。这在美国甚至有了一个固定说法——“TACO”,即“特朗普总是退缩”。

对于特朗普的“退缩”,他的副手万斯不得不出来圆场。万斯在电视节目中声称,特朗普“珍视与中方的友谊”,希望中国“选择理性之路”。但在“友谊”的外壳下,仍包裹着威胁的内核——“美国手中还有很多筹码,只是不想动用。”这种软硬兼施的表态,透露出美方的真实心理,他们既怕全面对抗带来经济崩盘,又不愿承认对华战略失误。

未来,特朗普还可能继续他的政治表演,但这场关于规则与现实的较量,已经不是喊口号能解决的。中方不接电话,是拒绝被动应付。而美方的“自救计划”,其实是一种无声的承认,在全球产业链的棋盘上,中国已经成为那个掌握主动权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4

标签:财经   美方   措辞   关税   中方   电话   华新   美国   中国   稀土   华尔街   市场   中美   恐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