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门大街大落北 | 嘉兴建国路史话

清代,前建国路从望吴门到集街称上塘街又名上堂街,清末,因街通北门,故名北门大街,简称北大街;张家弄至集街那段名大落北大街,简称大落北。

两条街在籍家桥相接,一条街,俗称大街。


北大街出望吴门是北门月城,吊桥和北丽桥。运河从北丽桥下流过,水流湍急。桥北堍东是塘湾街,西是中街、坛街。太平天国后,塘湾街、中街和北大街商业兴起,北丽桥将三条商业街连在一起,1929年拆城筑路后,成为当时嘉兴最繁荣的商业圈

北城门月城范围称为城湾,拆城后,城湾和城内连成一片,也使北大街和城湾相接,新筑的城基马路和北大街成为繁华的十字路口。

大落北在北大街以南,其南端和集街西埏桥西堍呈丁字相交,这一带是城市的地域中心,交通便利。沪杭铁路通车后,是城里往火车站的主要道路。



大落北古名官街,在北宋时已是嘉兴的商业闹市,是古老的商业老街。

清嘉庆十五年(1810)翻修集街时,曾于今少年路口街沟中出土砖一块,记有“人丰翕集,市井骈阗”以及 “大宋嘉泰元年辛酉岁正月十六日用石重砌大市上官街一道……”等,据此记载,这条大市上官街,是从韭溪桥至菩萨桥,即是今禾兴路起,走中山路往东,至建国路往北到勤俭路这一段。建国路这段官街正是大落北。


可推知北宋时这里已经是城内人丰翕集、市井骈阗的官街一段。

建国路这条繁华的商业街,从大宋政和三年(1113)前形成,迄今已 900 余年历史了。1939年,北门大街、大落北西街拓宽统称为复兴路,抗战后更名为建国路,以庆祝抗日战争的胜利。



北大街东侧的市河东岸,统称下塘街,又名下堂街。下塘街在清木起全路又分三段,从北门城垣到众安桥名帮岸,这里在清朝时是官府的仓。

从众安桥北堍至禅杖桥称下塘街,这里多石库门,是住宅区。禅杖桥至西埏桥东堍为小落北街,简称小落北,抗战胜利后下塘街和小落北更名初觉路,以纪念嘉兴抗日知名人士陆初觉,解放后更名为人民路,石板路长 884米,宽3米,人民路以北环城路外那段是风箱汇。

人民路沿路是住宅区,多石库墙门,南段有几家旅社,中段香花桥堍附近相当热闹。南有远东旅社,北有人民旅社,桥是老虎灶,椿树弄口有饮服公司食堂,对面高墩上有闻名的人民路食堂,还有天天排着队的煤球店。北段没有商店,直到当弄口。

这一段人民路东侧大都是石库门和大宅院,从丁家桥到风车弄的人家住宅,大都和杨柳弄相通,正门或石库门在人民路,后门和园子在杨弄。那时市工商联和棉纺织厂所在的房子,都是上百年的宅园大户,主人都已逃离。工商联后院很大,还是孩子们游玩的乐园。

开银楼的许义昌老板的宅院,前门在人民路,后门在杨柳弄,包铁皮的一对小木门,经常关着路西侧民居多是前街后河的楼房,门窗朝东,建国路门面朝西,后面临河。

这些民居中,许多房子是暗墙门,街口是一门三吊的楼房,有街沿石,房中有过道,第二进便是道墙门,里面自成庭院厅房,相当私密人民路 200号,普普通通,推门进去,穿过楼房,里面有朝东的石库门。


砖雕门楼,厚木门,进内是水泥小天井,左右厢房,大三开楼房,底楼方砖,每间有六扇落地长门,上面花格,下面浮雕木板,全是骑马挎长枪的三国故事。长门外有走廊,屋后墙有披屋,左右各有一小门出门便是市河,相对的两只河埠,缩在披屋内,刮风下雨,毫无影响。

河埠中还有系船的石锚。

河对面便是建国路十间头百货店后面。这精致的小家宅院房主,据说是解放前逃走了,房子收归国有,里面租住了3户,楼上是南下干部,楼下左右分住两户,中间厅房和披屋河埠是公用的。


人民路 164号街口是楼房和高墙,直抵当弄的书摊和楼房,进里是宽敞的庭院,有二三棵树,几堵矮墙和破旧的墙门、厢房一排楼房,耸立河边,有相连的三个河埠著名数学家陈省身就出生在这里,

人民路从风车弄,到当弄都是高高的围墙。有一大住宅院,正门在风车弄,朝南大石库门,西面另有小墙门。北面当弄里是一长排一门三吊的楼房。这原是开当行做丝绸的钟姓老板,清代时建造,南面居住,北面开店。

据说这就是当年的当铺,弄因此而名,到清末太平天国时,便败落了……


上世纪六十年代,这宅院里住了上百户人家。如今已很少有人会想起,穿行在粉墙黛瓦中的窄长的人民路,流淌在万家灯火中的幽深的市河。


--待续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16

标签:嘉兴   北门   披屋   太平天国   宅院   史话   旅社   风车   楼房   人民路   北大街   大街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