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战火席卷全中国,山河破碎,寸土寸血。人们无法亲临名山大川,却依然渴望看见祖国的模样。于是,从专业摄影师到普通民众,每一个心怀家国的人都举起相机,跋涉千里,将壮丽山河定格在胶片上。这些影像被送往全国各地,由报刊杂志刊登、读者投稿补充、民众传阅珍藏。每一张照片都成为拼图,每一个读者都成为编者,共同在烽火中构筑起一部属于全民族的“国土相册”。
庐山云雾、钱塘潮涌、北平秋色……正如电影《南京照相馆》里,主角团翻动相册“日行千里”的动人一幕,抗战时期的中国人传阅这些影像时,他们不仅在观看风景,更是在参与一场无声的抗战——用共同记忆,重建精神上的完整河山。
山河入画
烽火中的国土影像志
在众多杂志中,《良友》画报与《北洋画报》作为刊登摄影作品较多的媒体,在抗日战争期间以照片的形式为我们留下了诸多珍贵的记忆,以报刊的形式建立起独特的国土相册。
《良友》画报被誉为“民国第一画报”,1926年2月15日由伍连德在上海创办。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受到战争波及,《良友》画报所在的上海租界对外交通基本中断,被迫缩减实地采编,于是转而整合旧照片资源,推出“纸上旅行”专栏。1937-1939年间,《良友》画报中风光类图文比重明显上升。
在刊登的照片中,国内风景诸如战前拍摄的庐山、北平等地照片,都会配文强调“勿让大好河山沦敌手”。1937年第128期刊登《日本铁蹄下之丰台》,以遭受日军威胁下的北平街景照片为主题,警醒人们保家卫国刻不容缓;忻口战役前期刊登专栏《锦绣河山》,副标题《晋北五台山初冬景色 我游击战士活跃地带》,选取五台山景色照片“豆镇岭类、万山环拱之杨林街、崖下小川、梯形坡地、中台初雪”,以壮丽的五台山风光唤醒人们对祖国山河的眷恋,激励爱国儿女抗击日寇;1939年第139期刊登《从宜昌到重庆》,展示奇绝的长江三峡与西南风光,让身处东部抗战前线的民众也能一睹大后方的景色,鼓舞抗日信心。
国际风光则涵盖了纽约、巴黎等城市影像,寄寓着“抗战胜利后世界任我行”的美好愿望。1938年第138期刊登《不列颠帝国博览会》,介绍各国展馆风光,在抗日战争的艰难岁月中向民众传递建设祖国,自强不息的信念。
为了更好地凝聚起民众的爱国热情,《良友》画报专门开辟了“读者互动”专栏,鼓励读者寄送家乡照片,共建国土相册。例如1937年专栏页标题:“举目山河:供你卧游”,上半页登载北平颐和园铜牛照片,配文“此兽犹在,岂容寇盗?”;下半页刊登刚建成即遭炸毁的杭州钱塘江大桥照片,照片标注“暂别无恙”。1938年第9期刊载著名摄影家邵度的《敌机敌舰威胁下之温州》,记录日机轰炸后瓯江沿岸民房倒塌、渔船倾覆的惨状,成为华东沿海受难的代表性影像。除此之外,《良友》画报还在1937年8月创办特刊《战事画刊》,设“平汉线战事特辑”“晋北战事特辑”等专题,面向战区读者征集前线影像,鼓舞抗战热情。
与上海的《良友》画报相呼应的,是著名报人冯武越在1926年天津法租界创立的《北洋画报》,因创刊时由北洋美术印刷所承印而得名。《北洋画报》以“传播时事、提倡艺术、灌输知识”为宗旨,是民国时期华北最具影响力的综合画报之一。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北洋画报》通过照片的形式揭露日军的侵略暴行。1931年10月10日,《北洋画报》第688期刊登“沈阳市上虎视眈眈之日本兵”“日本盘踞之沈阳城”等照片,揭露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占领沈阳的实况,成为华北地区最早公开日军暴行的视觉证据之一。
1932年《北洋画报》第799期刊登《南山寺石岩中之石佛》,以此为契机,后续第800期、803期、804期等连续多期连载高奇峰(岭南派画家)广西之行的照片,展现桂林山水和当地的风光。冯武越直言登载照片乃是“幸得卧游之乐,不欲独享,亟待此次照片,寄刊北画,俾共欣赏焉”。
影像的源头
镜头下的山河与民族记忆
在抗战的烽火中,当普通民众用照片记录身边风景时,还有一群人用更系统的方式构建着国家的视觉记忆。他们中有肩负考察使命的学者,有自发组织的摄影团队,也有报刊派出的专业记者。尽管身份不同、目的各异,但他们的镜头共同指向同一个目标——用影像守护破碎的国土。
庄学本与孙明经,正是其中的杰出代表。1934年,庄学本以《良友》《中华》特约记者的身份,踏上长达十年的边疆考察之路。庄学本的摄影之路艰险重重,崇山峻岭的阻隔与极端的气候条件是他遇到的第一个挑战。在穿越岷江峡谷时遭遇余震,山体滑坡频发;渡江仅靠碗口粗的竹篾溜索,人畜悬空滑行,稍有不慎便会坠江殒命。在阿坝至果洛途中,海拔超4000米,冬季积雪不化,夜间气温骤降至零下,庄学本需自带帐篷宿营雪原,清晨被子上常结满碎冰。语言文化隔绝引发的误解屡次让庄学本身陷险境。1938年庄学本从西昌进入大凉山途中,曾两次被当地的奴隶主包围,险些被虏去当“娃子”(奴隶)。初入羌寨时,当地人视相机为“摄魂妖匣”,拒绝拍摄,庄学本连夜冲洗照片赠予对方,这才化解了疑虑。
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从四川、青海到云南、甘肃,庄学本的镜头捕捉了西康藏区的辽阔,并以人类学的视角记录下少数民族的生活细节。1941年,他在重庆、成都、雅安三地举办“西康影展”,展出23个县的民族风貌与自然景观,吸引近20万观众。《新民报》称其作品“使边疆不再遥远”,而《良友》画报反复刊登庄学本的影像作品,更成为抗战时期国人心中“完整中国”的象征。
金陵大学教授、中国电影高等教育的开山宗师孙明经,则将镜头聚焦于西南大后方的建设图景。1939年,孙明经加入中英庚款川康科学考察团,肩负起用影像记录战略后方的使命。而与庄学本一样,在此期间,孙明经遭遇了多次危险。深入川康茶马古道时,部分路段坡度达65°,骡马无法通行,只能依靠人力背夫,随行拍摄期间,孙明经常常在湿滑悬崖边操作设备,无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还多次遭遇土匪的袭击,为了保护胶片,孙明经常将设备藏于行李底层,自己则以身挡险。虽然环境如此恶劣,但孙明经用镜头让民众直观感受到:中国的命脉,仍在跳动。他拍摄的川康公路修筑场景,展现军民劈山开路的壮举;镜头下的雅安银行与市集,见证战时经济的顽强;而康定河水系、白玉森林的照片,则揭示这片土地的资源潜力。尤为珍贵的是,他独自穿越德格、白玉等险地,用电影胶片记录下“茶马古道”的考察历程——这些动态影像与《良友》刊登的静态照片,共同构建起大后方的视觉档案。
除了这些专业考察,民间自发的摄影活动同样贡献卓著。1932年5月,由伍朝枢、叶恭绰等人组成的“五五旅行团”由广州出发,经梧州、贵县到南宁、柳州、桂林等地,沿途拍摄美景。照片除主要收录在叶恭绰出版的《桂游半月记》与刘体志的《美影集》外,其余陆续发表在《旅行杂志》《北洋画报》和《中华摄影杂志》等画报上。
“五五旅行团”的照片使民众对广西的美景和建设成就有了真切认识,极大地激发了爱国热情。钱穆后来回忆,正是这些照片让他对桂林山水“心向往之”:
余慕桂林山水,曾读叶恭绰所为一游记,详记桂林至阳朔一路山水胜景,又附摄影,心向往之。
受到“五五旅行团”的影响,同年9月15日,由《良友》画报隶属的良友图书印刷有限公司组织的“良友全国摄影旅行团”从上海北站出发,开启了历时7个月的旅行摄影。“良友旅行团”以《良友》画报主编梁得所任领队,欧阳璞任摄影师,张沅恒担任技术骨干,干事司徒荣负责后勤协调。四人出发时携带“前程万里”横幅,除东北因沦陷区及西南交通限制无法到达外,遍历内地16省,行程超3万里。
但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下即便是“良友旅行团”这样大名鼎鼎的团队,在西北期间时常也须军警陪同才能安心上路。在甘肃泾川南石窟寺拍摄时,当地派出军警全程监护,因而在如今留下的《南石窟外观》《南石窟魏代造像》两幅照片中,我们得以窥见除旅行团成员外,那位陌生的军人。
“良友旅行团”前后拍摄底片1万余张,涵盖地理风貌、人文遗迹、社会百态等诸多领域。1933年9月起,《良友》画报精选200余幅作品在上海、南京等9城市展出,1934年又出版了巨型画册《中华景象》,被国民政府作为国礼馈赠外宾,并在此基础上编成了专题三册《中国建筑美》《中国雕刻美》与《中国风景美》。领队梁得所著的《猎影记》游记也刊登于《良友》画报。
纵然有千难万险,庄学本、孙明经和“良友旅行团”如西天取经般跨过了“八十一难”,践行了“用形象的图片介绍祖国山河与兄弟民族,激励抗日保国热情”的志向,用照片记录下了历史,自己也走进了历史。
照片定格的是瞬间也是永恒,透过照片我们得以建立起共同的历史记忆。从庄学本、孙明经的专业考察,到“五五旅行团”“良友旅行团”的民间记录,再到普通百姓寄来的泛黄旧照,这些不同来源的照片在《良友》《北洋画报》以及各种出版物上交汇,最终汇成同一部“国土相册”,在烽火中构筑起一部全民共建的视觉史诗。
在曾经那段因日本法西斯的侵略而山河破碎的岁月中,这些照片拍摄的风景组成了国土相册,有了强烈的维护祖国领土完整、全民抗战的意义,在图片前日行千里,铭记祖国大好河山。
山河虽破,人心不灭;影像所至,皆为吾土。
参考资料:
1、周博,韩宾娜:《旅行救国:民国学人对旅行事业的现代性话语构建———从<旅行杂志>的视角评说》,《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6期。
2、阮来祥:《纸上旅程:民国时期的国民旅行活动与旅行观念变迁—以<旅行杂志>为中心的考察(1927-1942)》,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年。
3、闫爱华:《民国时期“五五旅行团”的旅行摄影活动》,《美术学报》,2024年第1期。
4、吴果中:《<良友>画报与上海都市文化》,长沙:湖南师大学出版社,2007年。
5.赵宏博,石玮:《浅析影像在民族与国家建构中的角色——以孙明经的影像作品为例》,《科技传播》,2020年08月(上)
6.张亮:《抗战时期孙明经的西康摄影:视觉见证与精神凝聚》,《重庆科技报》,2025 年5 月8 日第4 版。
*本文系“国家人文历史”独家稿件。
更新时间:2025-08-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