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7月30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现在就断言美联储是否会像金融市场预期的那样在9月下调联邦基金利率还为时过早。
鲍威尔在最新一轮货币政策会议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美联储尚未就9月利率做出任何决定。鲍威尔表示,他们“将在下次议息会议前夕参考有关经济的信息”。
鲍威尔表示,美联储在制定利率政策时不会考虑联邦政府的财政需求。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7月30日结束为期两天的货币政策会议,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维持在4.25%至4.50%之间不变。这也是自2025年初以来美联储第五次决定维持利率不变。
大家有没有发现,美联储最近特别像一个赌桌上的老玩家。脸上一副“淡定自若”,可谁都能看出来,他其实心里一点底都没有。
鲍威尔,就是那个坐在赌桌正中间的人。按理说,他是这场游戏的庄家,对利率、对经济,他应该最清楚下一步怎么走。可问题是,现在连他自己都不敢表态。
9月份要不要降息?他就是不松口。特朗普在背后催,市场天天猜,可鲍威尔就是一句“敞亮话”都不给。
为什么?因为现在的美国经济,就像套了一个滤镜,看上去亮堂堂的,其实里面乱七八糟。有人觉得它还很强,能扛住加息、贸易战、关税冲击;也有人觉得,这繁荣都是表面,一戳就破。
所以,鲍威尔现在的选择只有一个——再等等。至少两个月,再看清形势再说。也就是说,两个月后,美国经济的真面目就要摊牌了。到时候,美联储是赢,是输,全看这次赌局的结果。
为什么鲍威尔现在像“雾里看花”?
说到底,是因为现在的经济信号,太乱。表面看起来很稳,可底下全是裂缝。
我们先说最关键的就业。美国失业率现在只有4.1%,这个数字看着挺漂亮对吧?可问题是,它给了大家一种“假安全感”。很多人实际想工作,但干脆退出了劳动力市场。还有不少工人干了活,工资却没怎么涨。新增的工作岗位,看着数量不少,可真正分布的行业,却只有一半勉强过得去。
也就是说,这就业市场,很可能只是表面光鲜。
再看消费。美国人之前最舍得花的钱,旅行、餐饮、酒店,这三样消费,已经连续三个月下降了。这可是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第一次。尤其是低收入家庭,信用卡刷得越来越少,说明钱袋子真是紧了。
很多人现在开始缩减“非必需消费”。旅游可以不去,餐厅可以少吃,但保险、房租这些硬支出还在涨。日子不好过,但又不得不花那些该花的钱。
还有一个隐藏炸弹,就是住房市场。高利率压得房价死死的,想买房的人被耗得差不多了。美国住宅投资在持续下降,库存却越来越多。买得起的人越来越少,想卖的人却越来越多。
这些迹象放在一起,就像在说一句话:表面上,美国经济还行,但里面的结构正在悄悄出问题。
而这,就是鲍威尔最担心的地方。
第一种可能:繁荣是假象,美国经济正在走下坡路。
如果真按这个方向发展,那美国现在看到的繁荣,其实就是一层壳,里面空空的。
先说就业。很多人觉得,4.1%的失业率能说明问题吗?好像挺好嘛。但有些经济学家直接泼冷水——这只是数字游戏。真正想找工作但放弃的人越来越多。很多人不是真的“被需要”,而是找不到合适的活,只能躺平在家。
更关键的是,那些拿着工资单的人,涨薪几乎停了。你想想,如果大家手里的钱不变,可物价还在涨,那消费迟早会凉下来。
现在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个趋势。美国银行研究所发现,过去三个月里,酒店、机票、餐饮这些可选消费都在下降。而且是2008年以来第一次连续三个月降。尤其是低收入家庭,刷信用卡都少了。这说明什么?说明钱真不够用了。
房子呢?更惨。房贷利率卡在6.5%以上,买房的人群基本消耗殆尽。住宅投资持续下降,待售库存却在涨。这种情况一旦拖下去,房地产反过来还会影响就业,影响消费。
这就是为什么美联储内部有人急了。理事沃勒就支持尽早降息,他觉得美国经济看着稳,其实很虚。如果不早点给市场松点气,风险只会越来越大。
鲍威尔自己也承认,劳动力市场确实有下行风险。虽然他嘴上还装镇定,说“现在劳动力供给和需求在同步下降”,但这更像是安慰市场的说法。
如果未来几个月这些裂缝越来越大,就业和消费一起掉头向下,那鲍威尔这次拖延降息的选择,很可能就是一次赌博式的失败。
另一种可能:美国经济比想象中还要强。
当然,还有另一派观点,完全不认同这种悲观论。他们觉得,所有的担忧,不过是噪音。美国经济就是这么硬核,硬着陆?别想了。
为什么?两个原因。
第一,AI投资正在狂飙。过去几年,美国企业在人工智能、算力、数据中心上的投入,简直像打了鸡血。这个趋势已经让科技行业的资本开支爆表,足以抵消很多利率敏感行业的疲软。
第二,财富效应。房价涨,股市涨,美国家庭的资产比全球任何地方都猛。这几年美国家庭财富积累的速度,直接甩开亚洲和欧洲。尤其是中高收入人群,手里钱多,消费能力就稳得多。
所以他们觉得,美联储根本没必要急着降息。降息反而会让资产泡沫更大,股市涨疯,私人信贷继续扩张,到时候反而更危险。
有人甚至反问:“如果美国经济真那么糟,为什么股市天天创新高?为什么私人信贷那么火爆?”
听上去,这个逻辑也挺有说服力的。
为什么鲍威尔选择“再等等”?
鲍威尔现在像个老牌赌徒,盯着牌桌不出手,不是因为他没想法,而是因为他清楚,这个局面太容易出错。
你想想,如果他现在贸然降息,结果经济其实很强,那就等于往火上浇油,资产泡沫直接炸裂,通胀卷土重来。到时候美联储不得不再加息,信誉也全毁了。
可如果他现在坚持不降息,结果经济真的在暗暗走下坡路,那美联储可能会被骂得更惨。因为这意味着,他们错过了救火的最佳时机。
所以,鲍威尔干脆不做决定,至少再拖两个月,看看数据怎么走。等到9月会议的时候,就业、消费、通胀,还有关税的真实影响,都会更明朗。
这就是典型的“拖延战术”。不表态,不承诺,把所有选择都留到最后一刻。
可是,这种拖延也有风险。如果经济突然恶化,等到9月才出手,市场可能已经出了问题;反过来,如果这两个月经济超预期强劲,通胀反弹,美联储再想控制,也会很被动。
现在的局面,就是一场豪赌。鲍威尔看似在“观察和学习”,可实际上,他自己也知道,这一局输不起。
这两个月,决定美国经济命运的关键因素。
接下来的两个月,就像牌桌上的最后几轮下注。谁能赢,得看几张关键牌。
第一张牌,就是关税。特朗普的贸易政策,让市场很不安。关税到底会不会推高通胀、压低消费?没人知道,但结果很快就会显现。
第二张牌,是AI投资和财富效应。AI是不是昙花一现?还是会继续像发动机一样拉着美国经济跑?还有股市、房价的涨势能不能撑住消费?
第三张牌,是劳动力市场。如果就业真的开始崩,美国经济就很难硬扛下去。这也是鲍威尔最怕看到的局面。
这几张牌摊开,美国经济的真面目就见分晓了。鲍威尔是赢还是输,到时候所有人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接下来两个月,美国经济的摊牌时刻就要到了。鲍威尔现在像在赌桌前屏住呼吸,既不想提前亮牌,也不想被迫跟注。对他来说,这是一场输不起的赌局。
对普通人来说,美联储的这场豪赌,可能离你很远,但它的结果,却会直接影响你的资产、消费和未来几年的生活成本。
如果鲍威尔赌对了,美国经济继续稳住,AI投资、股市和房价撑着消费,美联储也不用急着降息,那么全球市场的风险情绪就会很高。钱会继续流向美国,美元资产可能还会继续强势。
但如果鲍威尔赌输了,美国经济真的出现裂痕,消费降温、就业走弱,美联储会被迫迅速降息救火,那时候资产价格的波动可能就会很剧烈,甚至会波及到全球市场。
这两个月,对投资者、对企业、甚至对普通上班族来说,都不是“无事发生”的空窗期。恰恰相反,未来的一些大趋势,很可能就埋在这段时间的数据变化里。
所以我想提醒大家,别只盯着新闻头条看热闹,也别觉得这些都是遥远的大佬们的事。美联储的一举一动,利率的每一次波动,都在悄悄影响着你手里的房贷、车贷、存款利息,甚至股票基金的涨跌。
到这儿,我想问问大家,如果鲍威尔赌输了,你觉得美国会迎来什么?会是股市崩盘?还是经济硬着陆?还是一场更大的金融风暴?
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我特别想知道你是站“经济真强”的那一派,还是“繁荣是假象”的那一派。
如果这期视频对你有帮助,记得点个赞,留个言,顺便订阅一下频道。下一期,我们聊聊,美联储的选择,怎么会影响到全球的投资机会,普通人又能怎么提前做好准备。
别忘了,两个月后就是摊牌时刻,我们一起等着看,鲍威尔这次,到底是赌赢了,还是赌输了。
更新时间:2025-08-0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