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大家好,杆哥这篇国际评论,主要来分析游戏 PM 与营销的核心博弈!造对产品 vs 卖对产品,分工边界终于说清

一个定义玩法,一个讲述故事;一个极致打磨体验,一个全力放大传播。游戏行业里,产品经理(PM)与营销人员的分工看似清晰,实则在日常工作中频繁交织、紧密相连。

作为一名资深游戏产品经理,我常常思考两者的核心差异:同样是推动产品成功,前者聚焦 “造对的产品”,后者专注 “卖对的产品”。看似只有一字之差,背后的思考维度、关注重点和最终落点却天差地别。今天就从核心差异、行业特殊性和协作逻辑三方面,拆解这两个角色的定位,帮大家理清边界与配合之道。


游戏 PM 和营销人员的核心动作,从源头就截然不同,直接决定了各自的工作路径。
产品经理:以共性需求为起点,打造解决痛点的产品

我作为 PM,所有工作都围绕玩家群体的共性需求展开。首先要搞懂核心问题:玩家为什么玩游戏?他们在体验中遇到了哪些高频痛点?
比如通过用户研究发现,很多玩家会忘记游戏重要任务或现实琐事,我们就将这个共性需求 “翻译” 成 “定时提醒 + 备忘录” 功能。接下来还要明确功能逻辑、交互设计和界面呈现,确保这个功能能真正解决玩家的遗忘难题,而不是流于表面的形式。
我们的目标是服务整个玩家群体,找到大多数人的 “最大公约数”,用普适性的功能设计覆盖核心需求。
营销人员:以产品为起点,精准触达细分用户

营销人员的核心动作则是 “把产品价值传递给用户”,更聚焦个体或细分用户群的个性化诉求。他们不仅要理解产品功能,更要结合渠道、策略和服务,让价值精准触达目标人群。
还是以 “定时提醒 + 备忘录功能” 为例,营销团队会针对不同用户群体定制传播方案:对职场玩家强调 “职场效率 + 游戏任务两不误”,对高频日常玩家突出 “再也不怕漏做任务拿奖励”。同时还要决定投放渠道、沟通文案、视觉素材,以及传播场景,让功能卖点成为用户能共情的情绪和体验。

不同的核心动作,对应着截然不同的成果衡量标准,也决定了两者的工作重心差异。
产品经理:锚定长期可持续性,拒绝短期功利

对我而言,一款游戏功能的成功,从来不是看短期下载量或付费数据,而是玩家是否愿意长期留存,背后的商业模型能否长期跑通。
游戏是长期运营的服务,不是一次性消费品。我们设计经济系统、任务系统和功能机制时,必须考虑长期可行性 —— 比如避免经济通货膨
、保证任务玩法的新鲜感、构建可持续的成长体系。再好的营销也救不了体验差的产品,但只要功能贴合需求、运营策略得当,哪怕短期增长平淡,也值得持续打磨优化。
营销人员:紧盯短期转化,追求即时反馈

营销工作更看重即时效果和转化数据,核心指标直接与增长速度、成本回报率(ROI)挂钩。
他们会密切关注:用户是否点击广告或活动?能否完成下载、注册、付费等关键动作?分享传播数据如何?用户对产品的认知度是否提升?
每一次营销活动都需要快速看到结果,根据数据调整策略,确保每一分投入都能产生对应回报,比如通过拉新活动快速扩大用户规模,通过限时活动激活沉默用户。


视角差异是两者分工的本质区别,也决定了工作中关注的核心重点不同。
产品经理:聚焦 “最大公约数”,服务全体玩家
作为 PM,我们必须通过用户研究、数据分析和竞品分析,找到玩家群体的共性问题并设计解决方案。比如所有玩家都需要公平的竞技环境、清晰的成长路径和流畅的操作体验,这些就是我们要优先保障的核心。
我们的目标是让大多数玩家受益,同时会为营销和运营预留可操作空间,方便后续做个性化设计,避免因过度侧重某类用户而忽略整体体验。
营销人员:深耕 “细分用户群”,精准匹配需求

营销团队则需要精准捕捉不同用户的个性诉求,针对细分群体制定差异化策略。游戏里既有追求竞技深度的核心玩家,也有喜欢轻松体验的休闲玩家,还有愿意高额付费的高价值用户。
针对核心玩家,他们会推出策略深度内容或成长型礼包;对休闲玩家,主打 “零压力、易上手、不耗时” 的卖点;对高付费用户,则设计 VIP 服务、专属礼包和社区特权。通过个性化运营,让不同用户都能感受到产品价值,提升转化效率。
游戏行业的独特属性,决定了 PM 与营销的清晰分工和高效协作,是产品成功的关键所在。
多类型玩家共存,需兼顾共性与个性

游戏玩家群体复杂多样,休闲、核心、付费玩家的需求千差万别。作为 PM,我不能只聚焦某一类用户,必须保障产品机制对大多数人有效,同时预留可变性空间,让营销团队能做个性化运营,实现 “千人千面” 的体验。
长期运营属性,需平衡长期与短期
游戏不是一次性产品,而是需要长期运营(Live-Ops)的服务。我的职责是设计能让玩家长期留存的系统,比如经济系统、任务系统和社交机制;营销则在关键节点做拉新、激活和促付费,两者配合才能实现 “长期留客 + 持续拉新” 的良性循环。
角色互补形成闭环,驱动持续迭代
PM 与营销不是对立关系,而是高效协作的伙伴。我会把产品定位、核心机制和玩家价值传递给营销团队;营销团队基于这些核心价值做传播拉新,并将市场反馈 —— 比如用户对功能的真实认知、转化数据中的问题 —— 及时回馈给我。这些反馈会指导我优化产品、调整方向,形成 “产品设计 - 营销传播 - 用户反馈 - 迭代优化” 的闭环。

游戏产品经理的核心使命是 “造对了的产品”:聚焦玩家群体的共性需求,从需求出发定义产品,把功能设计成真正解决痛点的有效机制,打造有深度、可持续、能长期留住玩家的核心体验。
营销人员的核心目标则是 “卖对产品”:聚焦单个或细分用户,将产品价值包装传递,用合适的方式让目标用户认知、接受并付费,实现拉新、激活和传播最大化。
对游戏行业而言,这种分工协作至关重要:PM 筑牢产品根基,营销放大产品价值,两者高效配合才能让产品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无论你是从业者还是想进入这个领域,理解两者的差异与协作逻辑,都是必备的基础认知。
你在游戏行业工作中,是否遇到过产品与营销协作不畅的问题?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历。
更新时间:2025-11-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