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山河,美好旅程。5月19日,第十五个中国旅游日,“大美上饶 自在山水”2025上饶(弋阳)夏季旅游主题推广系列活动在弋阳县龟峰景区启动。活动由上饶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全域旅游发展中心、弋阳县人民政府主办,龟峰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上饶市文化旅游协会、弋阳县文化广电旅游局、龟峰旅游产业发展公司承办。活动以“新徐霞客游记”视角,通过“文旅推介+沉浸体验”的多元模式,全景式展现上饶夏季旅游的清凉魅力,邀海内外游客“趣上饶 清凉一夏”。
上饶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朱彦出席并宣布活动启动,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局长梁丽娟致辞,弋阳县委书记吴华为自驾游车队授旗,弋阳县委副书记、县长徐彦峰致辞,上饶市全域旅游发展中心主任谢华杰,弋阳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韩敏,副县长陈晓华,龟峰风景名胜区党工委书记邵美芳,上饶市文化旅游协会常务副会长杨贵发等领导嘉宾出席。
“盖龟峰峦嶂之奇,雁荡所无。”四百年前,徐霞客在他的“旅行手账”《江右游日记》中盛赞上饶山水风光。
宣传片发布及现场表演
启动仪式现场,弋阳腔、舞蹈等表演相互穿插,气氛热烈。《新徐霞客上饶游记》宣传片重磅首发,以现代视角重构徐霞客笔下的上饶山水,串联三清山、龟峰、灵山、葛仙村等核心景区的夏季特色玩法,揭开“山野清凉”的生态密码。
推介环节,上饶文旅推介官作“爱我上饶 推荐家乡”上饶夏季精品旅游线路推介, 发布了“风起山林”游、“风生浪花”游、“风过乡村”游、“风动灯火”游四条线路。公布了2025上饶夏季旅游优惠政策,涵盖“5・19 中国旅游日”景区门票减免、索道折扣、特色项目优惠等多重文旅促消费福利。龟峰、灵山景区轮番上台,分别就景区的旅游资源与夏季特色玩法作热情推介,现场解锁“丹霞造浪”的龟峰夏季降温计划,开展龟峰夏日水上装备秀。
龟峰水上装备秀
旅游行业代表与游客共同宣读《文明旅游公约》
活动现场,旅游行业代表与游客共同宣读《文明旅游公约》,以“文明”为底色,为夏季旅游注入可持续发展理念。弋阳县委书记吴华为上饶市文旅协会组织的自驾游团队进行授旗,来自全国百余名自驾游爱好者将沿着徐霞客足迹,从龟峰出发开启上饶夏季自驾游活动。现场还设置了线上直播环节,通过市县融媒、文旅新媒体矩阵、联盟花园等平台,将现场的精彩瞬间实时传递给广大网友。
弋阳县委书记吴华为自驾游团队授旗
自驾游车队列队准备出发
山川寄趣,清风涤暑。本次活动精心打造四大特色场景,将自然景观、文化IP与潮玩元素深度融合。在龟峰湖畔,游客们争相体验水上卡丁船、皮划艇等水上微动力和无动力项目。
游客现场体验水上项目
景区内“夏威夷风情沙滩”与国潮装置形成时空碰撞。现场还有NPC“龟仙子”与游客合影互动,派发清凉饮品。
文明旅游打卡区,游客在工作人员引导下领取定制漂流瓶贴纸,写下文明宣言或家乡推荐语后,将贴纸粘贴至打卡墙指定位置,数百枚漂流瓶贴纸中被抽取到的幸运游客将获得上饶文明山水文创礼包。
非遗主题市集则汇聚神仙蛋、打茶宴、油炸粿等多种特色美食,同步开展漆扇制作体验,让游客在烟火气中品味上饶的“舌尖文化”与手工智慧。
从“看山看水”到“品文化、忆历史”,上饶夏季旅游体验不断升级。全市各地围绕“5·19中国旅游日”开展数十场各具特色的文旅活动,充分展现上饶“大美上饶 自在山水”的独特魅力。
例如,龟峰、灵山、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铜钹山等景区推出中国旅游日免门票活动。三清山以“杜鹃花季”与传统文化为核心推出“5·19”文旅系列活动,整合自然景观、道教文化、非遗民俗与沉浸式互动体验,通过“昼赏花、夜观灯、食风味、听山水”的多维体验,构建文旅新场景。婺源以“非遗夜宴·诗意栖居”为主题,发布弦高西湖凼街区新品及暑期旅游线路,以《鱼龙夜舞引千灯》舞蹈、鱼灯巡游、竹筏祈福灯秀,不夜城音乐会等活动打造沉浸式非遗夜游链,通过“非遗+夜经济”模式,展现婺源诗画意境与文化烟火气。篁岭海内外达人节暨乡村夜游季盛大开幕,50余位来自俄、英、美等10余国及国内多民族达人齐聚,全球风情与乡村浪漫激情碰撞。
这个夏天,循着徐霞客四百年前的足迹,开启上饶 “旅行导览” 新体验,一起在龟峰邂逅丹霞与碧水的浪漫,在灵山之巅感受云雾缭绕的清凉,在三清山、婺源、望仙谷、婺女洲等景区,体验星空露营、古村纳凉、仙侠漂流、非遗手作等多元玩法。
山河万里,在大美上饶,你我皆可成为 “当代霞客”。
来源:上饶文旅之声
终审:谢华杰
声明 :我们一直致力于知识产权保护,尊重权利人的版权,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我们无法核实其出处,难以取得权利人的许可,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或沟通许可事宜。
更新时间:2025-05-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