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就能降血糖?国外研究:降血糖有2个最佳方法,不是走路

午后的小公园里,68岁的李阿姨像往常一样穿着运动鞋,认真地在石板小道上快步走。

邻居王大爷见状,总是笑着打趣她:“李阿姨,你这走路可比年轻人都勤快,是不是血糖有进步?”

李阿姨微微一笑,心里也疑惑:“我听了医生建议,每天快走一万步,血糖却和去年体检时差不多,难道坚持走路没用?”

你是否也觉得,只要多走路,血糖就一定会降?事实上,最新国外研究给出了意外答案

原来——“走路降血糖”只是众多控糖办法的冰山一角,有两个被证实更有效的方法,反而更容易被人忽视。

甚至有权威医生坦言:不少人多年努力,忽略了这两个细节,事倍功半,身体状况始终没有明显改善。

到底是哪两个方法?为什么光走路还不够?你是不是也踩进了控糖的盲区?这篇文章将带你一探究竟。

饮食“多管齐下”,运动方式有讲究

关于控糖,许多人只记住了“要多运动”,但实际上国际糖尿病联盟2023年年报明确提出,单纯走路虽有帮助,却远不及饮食+力量训练的综合干预靠谱。

哈佛医学院曾对8000名中老年糖尿病前期人群进行了随访,发现一组人群两年坚持“低升糖负荷饮食+简单力量锻炼”血糖异常发生率比单纯快步走者低38.9%

为什么单凭走路,降血糖效果有限?

首先,快走属于中等强度有氧运动,确实能促进血糖消耗,让血糖值暂时下降。但如果没有同时控制碳水摄入和加强肌肉活动,餐后血糖依然容易“反弹”;肌肉量不提升,胰岛素利用率也难以根本改善

通俗说,“光靠走路就像只关水龙头不断擦地板,但水池本身没修好,漏水始终治标不治本”。

坚持饮食管理和力量训练,血糖才有“安全缓冲”

“低升糖饮食”才是真正核心。

美国梅奥诊所临床营养师建议,饭菜结构以“多蔬菜+优质蛋白+适当全谷”为主,减少精米白面、浓糖点心。

研究显示,每将饮食中的高升糖碳水减少15%,空腹血糖平均降低0.7mmol/L;HbA1c下降0.34%。不少人都质疑:“不吃主食会不会没力气?”

其实合理分配比例,比如早餐粥换成全麦面包或燕麦,午餐主食减少三分之一,用鸡蛋代替部分肉类,肠胃负担小了,饥饿感反而更不明显

简单的力量锻炼很重要。

日本大阪大学有一项历时5年、4700人的跟踪调查发现,每周保持2~3次肌肉训练(如深蹲、哑铃拉伸),胰岛素敏感性提升了21.6%,远高于纯快走组。力量练习不必复杂,家中可以“坐起立、扶墙俯卧撑、弹力带拉伸”。

终于理解了专家那句:“增加肌肉储备,就像为身体加一个‘血糖保险箱’。”

走路要“精”,控糖要“组合拳”

那么,是不是就不需要走路了?并非如此。权威指南一再强调,适量快走/慢跑、骑行、游泳等中等有氧,依然是健康生活的必要部分。

但降血糖最优解是“有氧+力量+饮食三管齐下”。

尤其是体重偏重、家族糖尿病史、餐后高血糖者,建议每周有氧运动150分钟(如每日30分钟快走、骑车),外加2~3次力量训练。

日常饮食方面,不妨从一日三餐中做减法:主食粗细搭配,关注每餐蔬菜是否达300克左右,多选新鲜食材少买加工零食。运动时间点也有讲究——饭后半小时-一小时适合走路,有助于缓慢释放摄入的葡萄糖,但应避免空腹或烈日暴晒

另外,充足睡眠、规律作息同样不可忽略。美国《糖尿病照护》期刊一项分析指出:每晚睡眠充足(7小时以上),5年后糖尿病风险比睡眠不规律者低22.3%

也就是说,“管住嘴,迈开腿,再练练胳膊腿,睡好觉”,才是实实在在给血糖加稳重保险。

注: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梅奥诊所健康饮食指南》

《哈佛公共卫生健康杂志》

《国际糖尿病联盟2023年全球形势报告》

《日本大阪大学临床营养与运动医学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5

标签:养生   国外   方法   血糖   饮食   力量   糖尿病   大阪   主食   肌肉   哈佛   阿姨   胰岛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