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爬”只是“陪伴经济”风潮中的一个缩影。
文 | 李思寻
8月29日,山东泰安,一条关于“两名女子花费近3万元雇24位陪爬助力登顶泰山”的新闻冲上热搜,在网络引发热烈讨论。事件起源于一段登山视频:画面中,两位女士在泰山攀登过程中,被24名年轻人簇拥着,有人撑伞,有人打扇,有人帮忙拎包,还有人接力背着一名40斤重的小孩,全程护送至山顶。这种“明星级待遇”迅速引爆舆论,成为公众争议焦点。
据报道,这两位女士为了享受“无忧式”登山体验,花费约3万元人民币,雇佣了24名年轻人提供全程陪伴与协助,最终成功登上泰山顶峰。这些陪爬员大多是年轻男性,年龄在19岁到26岁之间,身穿统一运动服,分工明确,有人负责举伞遮阳,有人负责递水补给,有人负责随行拍照,还有人随时帮忙按摩放松,维持雇主的良好状态。
有陪爬者透露:“我们随时准备递水、递毛巾,还带着小风扇,帮她们扇风降温,确保一路舒适。”显然,这已经不仅是“陪爬”,更接近一种全方位的“体验服务”,包括拍照打卡、情绪价值和体能支撑。
最引发热议的细节是,这两位女士还带着一个孩子,约40斤重,但孩子从起点到终点双脚没有落地。整个过程中,陪爬人员轮流抱着孩子,一路攀登,直到成功登上玉皇顶。视频在社交媒体上流传后,瞬间引爆话题。
从曝光的聊天记录和现场画面来看,这次“高定”陪爬服务不仅仅是体力劳动,更强调情绪陪伴与氛围营造。陪爬成员除了要负责体力支撑,还要充当“摄影师”“陪聊员”,随时给客户拍摄美照,并在旅途中与她们互动、聊天,缓解疲惫感,保持轻松愉快的体验。
这起事件曝光后,网络评论呈现出明显的分化。一部分网友认为,消费是个人自由,只要不违法不扰民,花钱买轻松、买体验并无不妥。但另一部分网友则持批评态度,认为此举“过度炫耀”,甚至“丧失了爬山的意义”。
事实上,陪爬并非新鲜事物,早在社交平台上就有不少相关接单帖。有媒体调查发现,泰山作为知名景区,陪爬市场已存在多年,尤其在暑期和节假日需求旺盛。陪爬主要分为日爬和夜爬两类:普通日爬一次费用在500至700元之间,夜爬因需熬夜,通常会贵100元左右。
并且陪爬不仅仅是陪雇主走路,还包括路线规划、体能辅助、节奏控制、情绪鼓励、拍照出片、代背小件物品、途中补给提醒等。一位从业者表示:“不是所有陪爬都像新闻里那么奢侈,普通陪爬基本就是帮规划路线,鼓励一下,帮忙拍个照,很多客户其实是怕黑、不敢夜爬,或者想拍美照,花点钱买安心。”
然而,行业缺乏准入门槛和统一标准,安全保障不足,带来了不少隐患。有游客因选择私单遭遇放鸽子,也有人投诉服务缩水或临时加价。还有更严重的担忧:一旦在登山过程中发生人身意外,责任归属难以界定。对此,《中国旅游报》曾刊发评论指出,消费者尽量通过正规平台下单,并在事前明确服务内容、价格、责任界限,必要时签署书面协议,以降低风险。
“陪爬”只是“陪伴经济”风潮中的一个缩影。除了陪爬,还有以下典型场景:
陪诊:为老人或独居人士全程陪同就医,协助挂号、取药。
旅拍搭子:帮忙拍照、选景,甚至提供妆造建议。
陪跑、陪逛、陪看展、陪聊:满足运动需求、社交需求或心理安慰。
这些“陪伴经济”的背后,是人们对情绪价值和安全感的强烈需求,但也反映了现代社会孤独感的加剧。
“花钱买陪伴”正在成为一种新型消费趋势,也折射了消费观念和社会结构的变化。
资料来源:封面新闻、解放日报、红星新闻
更新时间:2025-09-0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