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6月,朱枫、吴石、聂曦在台北马场町刑场牺牲,由于当时台湾的白色恐怖氛围,没有人敢为她收殓遗体。

最终她的遗体被火化,骨灰存放在台北市示范公墓灵骨塔内,具体位置无人知晓,就连她在台湾生活的继女阿菊也不清楚骨灰下落,大陆亲人更是因海峡阻隔无法寻找。
这一等就是五十年,转机出现在2000年12月,朱枫的女儿朱晓枫在《老照片》丛书里偶然发现了母亲的照片,这张照片让她重新燃起了寻找母亲遗骨的希望。

通过《朱枫传》作者冯亦同的引荐,朱晓枫联系上了文章作者秦风,秦风本名徐宗懋,是台湾的历史学者和影像收藏家。
他被朱枫后人的诚意打动,接下了寻找遗骨的重任,此后十年间,徐宗懋不仅在香港和台湾的报纸上刊登寻访文章,还亲自走访可能知情的相关人员。

寻访过程并不顺利,徐宗懋找到了朱枫在台湾的继女阿菊,但阿菊表示当年迫于形势,她和丈夫没敢去收殓遗体,对骨灰下落一无所知,线索似乎就此中断。
但徐宗懋没有放弃,在他的持续努力下,2010年,工作人员终于在台北示范公墓灵骨塔的300多个无主骨灰罐中,发现了一个罐身上写有“朱谌之”三个红字的骨灰罐,字迹虽然斑驳,但依然可辨,而这正是朱枫的本名。

骨灰找到了,如何运回大陆又成了新问题,这时台湾商人刘添财站了出来,2010年12月9日,他抱着装有朱枫骨灰的容器,乘坐飞机从台北飞往北京,当航班降落在首都机场时,朱枫的外孙女徐云初早已在贵宾室等候。
徐云初从刘添财手中接过外婆的骨灰,和家人一起向他深深鞠躬致谢,这个简单的交接仪式,为这段跨越半个世纪的寻找画上了句号。
朱枫骨灰的归乡之路,见证了海峡两岸众多热心人士的共同努力,从朱晓枫发现照片,到徐宗懋十年寻访,再到刘添财护送骨灰,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对历史的尊重和对先烈的缅怀。

看到这个跨越半个世纪的寻亲故事,很多网友都深受感动。
"这才是真正的历史,比电视剧还感人,向英雄致敬!"
"原来历史背后还有这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这段尘封半个世纪的历史,让我们看到了革命先辈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十年寻找,六十年等待,这份坚持太不容易了。"
"徐宗懋这样的学者值得尊敬,不为名利只为还原历史。"
"为刘先生点赞,两岸同胞血浓于水。"
“一位台湾商人,能够不计得失护送烈士骨灰回乡,这份情谊确实难能可贵。”
"看到外孙女接过骨灰那段,眼泪止不住了,这个跨越时空的相见,虽然迟到了六十年,但终究还是到来了。”
"还有多少无名英雄的遗骨流落他乡?"
"徐宗懋先生是真的侠义之士,不为名利只为一份历史责任。"
"应该多发掘这样的真实故事,让年轻人知道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
"刘添财先生抱着骨灰罐的画面想想就感人,两岸亲情是割不断的。"
"骨灰罐这个细节记得很清楚,历史就藏在这里面。"
"从《老照片》的一个发现开始,到骨灰回家,真是传奇般的真实故事。"
"希望有更多这样的英雄能够被找到、被铭记,他们不应该被遗忘。"
"这段历史课本上应该多写一写,比虚构的剧情更打动人心。"
"这段历史应该写进教科书,让年轻人了解这段历史,传承红色记忆,确实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两岸早日统一,让这样的遗憾不再发生。"
看完这个故事你最想对朱枫烈士说些什么?或者,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历史故事值得被铭记?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想法。
信源:《朱枫传》、人民网、中国新闻网
更新时间:2025-11-2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