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天了!中国最大支柱产业曝光,发展进入加速度,马上取代房地产

咱们念叨了二十年的“房地产一咳嗽,全国都感冒”,2025年秋天是真的过时了。

国庆节刚过,国务院的《“人工智能+”行动意见》就刷了屏,工信部紧接着晒出成绩单:2024年汽车产业营收第一次超过房地产,其中新能源汽车就占了一半多。

这波操作下来,明眼人都看明白了,中国经济的“顶梁柱”已经悄悄换了人。

本来想先聊聊房地产怎么不行了,但后来发现新支柱的势头实在太猛,咱们先看看智能经济和新能源汽车这对“新搭档”有多能打。

2024年汽车产业营收突破10万亿,把房地产远远甩在身后,新能源汽车在全球市场占了一半多的份额,出口的车子卖得比燃油车贵不少,真正实现了“量价齐升”。

智能经济这边更厉害,广义数字经济规模已经冲到60万亿,AI相关产业能带动10万亿的产业链,跟巅峰时期的房地产不相上下。

新支柱凭啥接棒?硬实力说话

这俩新支柱能上位,可不是靠政策“扶一把”那么简单。

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特别长,一辆车的零件比传统燃油车多一半,能带动一百多个细分行业,比房地产的带动能力强多了。

咱们在电池、智能座舱这些核心技术上都是全球第一梯队,几家头部企业的专利数量加起来超过了欧美日韩的总和。

智能经济的玩法更高级,它不靠土地、水泥这些越用越少的资源,而是靠数据这种越用越值钱的“宝贝”。

现在31个省市的规划里都有“人工智能+”,从制造到医疗、从农业到金融,到处都能看到AI的身影。

头部科技企业一年的研发投入就突破了1万亿,相当于全国研发投入的三成,这么砸钱搞创新,爆发期自然就来了。

更关键的是,智能经济能创造大量新岗位,像AI训练师、数据标注员这些岗位,正好能缓解房地产行业收缩带来的就业压力。

聊完新支柱的高光时刻,咱们再回头看看房地产为啥“扛不动”了。

其实这事儿早有苗头,房地产规模在2021年就到了顶峰,之后就一路下滑,2024年已经跌了不少,地方靠卖地赚钱的模式根本走不下去了。

老百姓的债务大多压在房贷上,手里的钱都用来买房了,自然没心思消费。

房企的好日子也到头了,“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的模式玩不转,上千家开发商要么破产要么停摆。

更核心的问题出在人口上,2022年开始全国人口就负增长了,大家住的房子已经够多了,需求从“有没有”变成了“好不好”,增量市场变成了存量市场,房地产的黄金时代也就结束了。

我觉得房地产就像完成了历史使命的老功臣,该功成身退了,毕竟经济要发展,总不能一直靠“盖房子”吧。

新赛道跑得快,也得防“绊脚石”

新支柱虽然势头正劲,但也不是没遇到麻烦。

技术上还有“卡脖子”的问题,车规级芯片大多靠进口,AI训练用的GPU芯片九成来自英伟达,一旦国际形势有变化,就可能被“卡脖子”。

新能源汽车的产能也有点过剩,规划的产能比实际需求多不少,价格战打起来后,很多企业卖一辆亏一辆。

数据安全也是个大问题,一辆智能汽车每天产生的海量数据,涵盖了出行轨迹、人脸信息等隐私内容,一旦泄露后果不堪设想。

就业市场也出现了错位,房地产行业裁了不少人,但智能经济这边却招不到足够的技术人才,传统工人转型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好在政策和资本都在发力帮忙解决这些问题。

中央定了三步走的路线图,地方上上海、深圳、合肥等城市都在抢跑布局,合肥投了几百亿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带动了上千亿的社会资本,被叫做“最牛风投城市”。

资本也很给力,2024年近万亿的投资都流入了智能经济和新能源汽车赛道,用真金白银投票。

如此看来,中国经济从“钢筋水泥”转向“算力+车轮”已是必然。

房地产的时代落幕无需惋惜,智能经济和新能源汽车的10万亿级赛道才刚刚起跑。

未来当AI成为像水电煤一样的基础资源,当新能源汽车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经济必将迎来更高质量的发展。

毫无疑问,这个新支柱时代,值得我们所有人期待。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1

标签:财经   加速度   支柱产业   房地产   新能源   汽车   智能   经济   支柱   赛道   中国经济   数据   合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