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是跳水界另一颗灿烂的明星——全红婵,年仅14岁的全红婵在2021年东京奥运会上,以五跳三满分的成绩,打破世界纪录。
以466.20分的高分夺得金牌,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跳水奥运冠军。
尽管两人年龄差距很大,但这并没有妨碍她们之间深厚的感情,两人不仅是亦师亦友的关系,更像是彼此的支持者。
正是因为郭晶晶走过自己的来时路,也让她对全红婵很是心疼。
全红婵在东京奥运会夺冠后,郭晶晶第一时间赶到她身边,帮她整理金牌绶带,还主动邀请她合影。
郭晶晶目光里充满了对后辈的关爱与赞赏,这一幕传递了深厚的情感,让大家看到了跨代之间温暖的传承。
从此,郭晶晶成为了全红婵的榜样和引路人,她的经历和成就激励着全红婵不断追求更高的跳水技艺。
即便在郭晶晶已经退役多年之后,她依然关注着全红婵的成长,并为她提供指导和鼓励。
随着时间的推移,郭晶晶转变为裁判员,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郭晶晶担任跳水裁判,依旧关注全红婵的表现。
当全红婵再次夺得金牌时,郭晶晶用微笑点头,目光中透露着对她的期许与鼓励,两人这一温馨的互动迅速引发网友热议。
郭晶晶这一举动不仅让外界感受到她对全红婵的关心,也展现了两位顶级运动员之间的真挚友谊。
这一份跨代的情谊,甚至影响到了郭晶晶的家庭,霍启刚不止一次对全红婵伸出大拇指,显示出郭晶晶家庭对全红婵的认可与支持。
而郭晶晶和全红婵两人之间的互动,既是一种运动精神的传承,也让更多年轻运动员明白,前辈们的鼓励和支持对他们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这段情谊已经不仅仅是跳水领域的温暖,它传递着更广泛的正能量,让更多人感受到体育精神和人际之间的真诚。
10月17日,郭晶晶接受了《人民日报》的专访,在被问及互联网的高曝光度对运动员成长有什么影响?运动员应该如何面对这种热度时,她的话引人深思。
尽管采访中她没有直说全红婵的名字,但她的话无疑为后者提供了重要的指导,郭晶晶回顾了自己的运动生涯,谈到了巅峰时期面对的舆论压力。
她指出,高曝光让运动员迅速获得了公众关注和支持,但这也可能带来不小的负担,过度曝光就像是给运动员的翅膀绑上了沙袋,飞得越高,负担就越重。
的确,郭晶晶自己曾经在当年比赛期间,就因频繁的媒体报道和外界关注,生活变得难以安宁。
个人隐私被无情挖掘,很多生活中的小错误被无限放大,而反观全红婵,她的每一场比赛都会引起广泛的媒体报道。
可要说对她影响最大的,那莫过于“饭圈文化”,央媒不止一次指出抵制饭圈乱象朝体育领域蔓延渗透。
比如全红婵回家过年时,家门口被媒体围堵,甚至有人爬墙拍照,陌生人跟着她要求签名,再比如2024年9月,全红婵在澳门酒店遭遇数百名粉丝围堵,甚至有男粉丝强行闯入女厕所拍摄。
而有些人却时常对全红婵成绩造成批评,一旦全红婵没有取到好成绩就会有这样的批评声,似乎她必须百分百拿到第一名一样。
比如5月的全国跳水冠军赛,全红婵“因要养伤”缺席本次比赛,但部分人开始对运动员本人及家人进行攻击。
而一些人除了把目光放到成绩上外,还放到了她身上,在今年9月,全红婵到暨南大学新生报到。
可照片中,全红婵的身形引发了热议,甚至对于全红婵进入暨南大学学习这件事也引发了不少争议。
她辛辛苦苦拿下的冠军和荣誉,在一些人眼里,好像完全不值一提,他们盯着“保送”两个字不放,好像是她不该拥有的。
除此之外,郭晶晶还提醒年轻选手:要专注于自己的训练和比赛,外界的支持虽然是动力,但运动员必须学会如何筛选信息,过滤掉那些不必要的声音,而不是被外界的喧嚣干扰。
她强调,面对媒体的高曝光,运动员不仅要保持理智,还要学会设立界限,不让外界的评价左右自己的情绪和决定。
郭晶晶的经验和建议,尤其对全红婵这样的年轻运动员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在舆论的聚光灯下,如何平衡外界关注与内心平静,是每个顶级运动员都要面对的挑战。
郭晶晶用自己的经历为年轻运动员指明了方向,提醒他们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要时刻保持清晰的思维,不被无谓的干扰影响,继续为自己的目标奋斗。
更新时间:2025-10-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