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赚500亿!曹县棺材在海外杀疯,小姑娘转行卖它,赚的盆满钵满

山东曹县的大名估计很多人都听过吧,这个小县城能这么出名,一是靠网络热梗,二就是靠着各种走向世界的产业。

不过很多人想不到的是,在曹县的这些产业中,卖棺材已经成为了当地人致富的主要行业之一。

据说每年的销售额都在500亿以上,几乎全球一大半的棺材生意都被曹县包揽。

那么曹县的棺材为什么这么受欢迎呢?一位将棺材在欧洲卖爆的曹县姑娘,道出了其中的秘诀。

曹县棺材的优势

在山东菏泽,有个姓刘的女士,做的是棺材的外贸生意,专门儿往欧洲那边送。

这门生意在很多人看来,总觉得心里毛毛的,天天跟生死打交道,怎么想都不太得劲儿。

可对刘女士来说,这事儿就跟卖衣服卖鞋一样正常。

她看自己的工作,就是一份普通的职业,靠的是专业本事,不是那些神神道道的东西。

刘女士上班的那个工厂,一年到头往欧洲发的货,那数量是相当可观的,说它撑起了当地经济的一片天,一点也不夸张。

为啥中国的棺材能在国外这么吃得开?这事儿其实挺容易理解的。

刘女士所在的菏泽,漫山遍野都长着一种叫泡桐的树。

这树有个特点,就是长得快,三五年就能砍了用,简直就是天生为了速生长的。

不过,泡桐木也有个“毛病”,就是木头质地特别轻,用它做个桌子椅子,总感觉不牢靠,一阵大风就能给吹跑了。

可正是这个“毛病”,让它成了做棺材的好材料。

你想想棺材这东西,主要就是用那么一次,图个轻便好挪动,又不是当传家宝搁着。

菏泽这个地方,简直就是老天爷追着喂饭吃,给这门生意备足了原料。

就因为这个优势,菏泽特别是下面的曹县庄寨镇,成了有名的“棺材之乡”。

整个镇子上,几乎家家户户都跟这门生意沾点边儿。

每年光是曹县砍下来的泡桐木就有几万方,这些木头最后大多变成了一口一口的棺材,坐着大船漂洋过海去了。

而欧洲那边,他们本地人做的棺材贵得吓人,那价格高到让人觉得“死不起”的地步。

曹县造的就不一样了,东西好,价格还便宜,简单算一笔账,在欧洲买一口棺材的钱,能从菏C县拉回去十几口。

这差价摆在这儿,谁都知道该怎么选,所以越来越多的欧洲人喜欢上了“中国制造”的棺材,这生意自然就越做越红火。

日本市场的欢迎

其实在欧洲市场打开之前,曹县的棺材早就在另一个国家卖疯了,这个国家就是日本。

说到曹县,不少人可能还记得网上那个段子,“宁要曹县一张床,不要北京一套房”。

这虽然是句玩笑话,但对日本人来说,“离不开曹县”却是实打实的事。

日本的老龄化问题有多严重,这不是什么秘密。

人上了年纪,生死问题就成了绕不开的话题,所以日本人对这事儿看得也比较开,没那么多忌讳。

棺材自然就成了他们日常进口的大件商品之一。

而且日本人干什么事都特别讲究,尤其是在葬礼这种场合,仪式感必须弄得足足的。

棺材作为整个仪式里头最关键的工具,他们的要求自然是又多又细。

早在好几年前,就有数据说,日本市面上卖的棺材,十口里头有九口都是从山东菏泽运过去的。

可以说,曹县靠着一己之力,几乎把日本人的“身后事”都给承包了,这生意能做到这个份上,确实让人佩服。

刘女士的逆袭

刘女士干这行不算早,她原本只是一个小学老师,2023年才转行接触这门生意的,但她上手很快。

在她看来,做这行首先得对生命有份尊重,其次得对客户负责。

她花了大量的时间去研究不同国家的殡葬习俗,比如欧洲人喜欢什么样式的棺材,葬礼上有什么特别的讲究。

只有把这些功课都做足了,才能给客户提供最合适的服务,生意才能做得长远。

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菏泽的棺材产业越来越成熟,市场也从日本慢慢扩展到了欧洲。

但做这行,跟在工厂里生产螺丝钉可不一样,不是生产线一开,就能咔咔咔往外出的。

每个国家,甚至每个地区,文化习惯都差得远,你的货要卖到哪儿,就得按哪儿的规矩来,这是一个需要耐心和细心的活儿。

刘女士刚开始那阵子,也是一样,2023年上半年,她几乎一单都没开成,每个月就指着那点底薪过日子。

后来她发现这行当也有淡季和旺季,每年从十月份开始,一直到第二年的四月份,欧洲那边的订单就会明显多起来。

她摸清了这个规律,就在这个时间段里,卯足了劲儿联系客户,把之前积攒的精力全都用了出来。

她的服务态度确实好,因为打心底里敬畏这份工作,所以她对待客户也格外真诚和专业。

别的业务员可能只知道产品的尺寸和价格,但刘女士不仅懂这些,她还懂欧洲的殡葬礼仪。

每次有新客户来咨询,一跟她聊,都会被她的专业给惊到,客户会觉得,跟她沟通特别省事,她能想到你的前头去。

慢慢地,靠着这份专业和真诚,刘女士的单子越来越多,她的业绩上去了,工厂的收入也跟着往上涨。

如今,她所在的工厂,已经成了欧洲市场一个很重要的棺材供应商,赚的盆满钵满。

非物质文化的结合

菏泽的棺材产业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一条非常专业的产业链。

但当地人并没有满足于现状,他们还在琢磨着怎么把这门生意做得更有内涵。

于是有人想到了一个好主意,把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跟棺材制作结合起来。

在菏泽,有个叫蔡秀芳的大姐,她可是个有真本事的人,她十六岁就开始学木雕,练就了一手好活儿。

后来,眼看着家乡的棺材产业越做越大,蔡秀芳心里头就活络开了。

她想,既然棺材也是木头做的,那为什么不能在上面雕点花呢?把这门老手艺用在这上头,说不定能闯出一条新路子。

后来她还真的研究出了不一样的东西,蔡秀芳带着自己雕刻的棺材去参加一个展会。

那精美的雕工,一下子就吸引了很多外国客户的眼球,尤其是那些日本客户,他们本来就对精致的手工艺品特别喜欢。

蔡秀芳棺材上那栩栩如生的花纹,完全对上了他们的胃口,很快来自日本的订单就像雪片一样飞了过来。

如今在山东棺材行业的从业者,都是忙得脚不沾地,相信在未来,这个行业的发展前景会更加广阔。

信息来源:封面新闻:月销约4000套 山东菏泽女孩在县城把棺材卖到欧洲

中国新闻网: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将山东曹县棺木推向国际市场
新华社:山东曹县:小板材“链”出大产业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01

标签:财经   曹县   棺材   小姑娘   菏泽   欧洲   日本   生意   客户   山东   泡桐   产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