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均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一律举报
北京烤鸭的香气,曾经穿过皇城根儿,飘进老北京胡同,飞出使馆区,再空投到外地亲戚的旅行清单上——“来北京不吃全聚德,等于没来”。
但如今,全聚德的鸭子还在炉上转,门口却没了长龙。
锅里不是生意在沸腾,而是利润在缩水。
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告一出,全聚德就像烤糊的鸭皮——表面焦香,里头微微发苦:净利润同比腰斩,扣非净利润更是跌到只剩几百万,堪比“雨天摆地摊的创业博主”——不开张。
这家拥有161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曾在A股上市时风风火火,仿佛“国宴版瑞幸”;如今却要靠关店止损,靠节假日回血,靠副业博点流量活路。
图源:新浪财经
它不是没想过转型:推出鸭货零食、联名盲盒、餐车,甚至还给鸭子搞潮玩周边。
但一只穿上马卡龙色外衣的老北京烤鸭,终究还是很难和奶茶、脏脏包、鸭屎香同频共振。
说到底,全聚德正经历一场迟到的中年危机——眼看身边的海底捞排队排到小区门口,新茶饮一天能上八十种新品,自己还在研究“鸭子该切几片最讲究”。
图源:全聚德官网
它想年轻,想扩张,想“火”起来,但到头来,却像个穿着唐装的老干部试图跳抖音热舞:不仅累,节奏也没跟上。
旅游饭吃了太久
老字号也撑不住了
如果一个品牌的利润高峰,总是靠“节日三件套”撑起来,那它多半不是在做生意,而是在“等过节”。
2025年第一季度,全聚德赶上春节,门店的确热闹了一阵。和平门排号、王府井爆单,看起来“烟火气”回来了,仿佛又行了。
可一细翻财报,立刻降温:营收3.32亿元,同比下滑7.26%;净利润421万元,同比下滑72.47%;扣非净利润只剩186万元。
图源:全聚德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
热闹归热闹,真金白银没留下几个。
这种“节日回暖、全年掉血”的状态,已经不是第一次。
2024年,全聚德也靠春节、五一回血了一波,可到了第四季度结束后,净亏损3632万元,把前面三个季度的利润像泼水一样泼了出去。
图源:全聚德2024年年度财报
全年净利润只剩3413万元,是近六年最低;扣非净利润1614万元,下滑65.79%,已经被国内其他餐饮企业甩开一截。
图源:时到量化
这种经营结构的本质,是高依赖、低复购:旺季靠游客流量,淡季靠情怀支撑。
说到底,一年最能挣钱的窗口日合计起来,不到三个月。
全聚德越来越像一个“节日限定饭店”——平时不见人,节假日排长龙;打卡来一顿,朋友圈一晒,消费即止步。
图源:小红书
但餐饮讲究的从来不是“仪式感”而是“高频刚需”:你得让人隔三差五想起来,点得起、吃得惯、回得来。而不是靠节庆场景撑门面、靠历史照片博眼球。
图源:大众点评
全聚德的问题不是流量不够,而是留不住;不是没热度,而是热不过三天。
在这个“年轻人吃顿饭都要看折扣、比评分、刷视频测评”的时代,情怀不值钱,拍照不能带动复购。
打卡是一次性的,复购才是生意——这才是全聚德真正焦虑的地方。
烤鸭只香在北方
“水土不服”走四方
要说全聚德的地理分布,简直就是一张“京味地图”。
2024年,它大部分营收都来自华北地区,北京一地就占了绝对C位。
图源:窄门餐眼
图源:全聚德门店分布
说白了,全聚德的命门写在地图上——主场红火,全国哑火。
这也不怪消费者。
毕竟全聚德是北京的门面担当,游客来了自然要点一份“烤鸭三件套”,顺便拍照打卡发朋友圈——仪式感到位,价格也“首都水平”。
图源:红糖美学
但一离开北方,全聚德就有点尴尬了。
华北地区2024年门店毛利率21.6%,到了华东竟然不足3%,比某些快餐企业还惨。
图源:全聚德2024年年度财报
这不是鸭子不香,而是“水土严重不服”。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它在海南海口开出的门店:风景是热带的,烤鸭却还是那股“御膳范儿”,最终结果就是——客流量够了,口碑却在下跌,沦为海岛小透明。
图源:海口生活在线
图源:小红书
据官网披露,截至今年7月全聚德已主动关停包括长沙在内的多家“非战略性门店”,其中不少都地处南方。
图源:全聚德长沙
你可以理解成,这是一个北京红得发紫的歌手,跑去南边开演唱会,却发现没人能听懂。
味道没错,但环境、定价、文化语境全错了。
在北京吃烤鸭是体验,在外地吃就是“贵又拘谨”。
而市场也早就给出了反馈:主阵地华北市场增长乏力,新战场南方打不下来——全国门店口碑都在倒退。
图源:大众点评
这品牌的根扎得太深,反而不好发新芽。
眼看别家跨省复制、线上引流、社媒种草,全聚德却还在研究“雕花盘配几根葱”最能打动人心。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可对全聚德来说,出山,更难。
老品牌拼不过新消费
“转型”变“烧钱”
面对生意越来越难做,全聚德没有选择躺平,反而可以说是“用力过猛”。
先说门店改造。
全聚德花大手笔开起了主题店,试图把传统烤鸭店打造成“空中四合院”“龙凤呈祥宫廷风”,听起来像是直接把顾客拉进了古装剧片场。
图源:网络
视觉体验确实拉满,装修豪华,灯光舞美,整个氛围足够惊艳。
图源:网络
但数据很快给了现实一记耳光:虽然和平门店的“中华一绝·空中四合院”全年营业收入占全店总收入44.85%,王府井店的“全聚德·宫囍龙凤呈祥”也有42.8%的贡献,但是场景火了,利润没见涨。
图源:全聚德2024年年度财报
重投入、轻产出,装修费烧得比赚的还多,场景好看却没能带动客单价和复购率。
你可以理解为他们想造一个“中式迪士尼”,结果变成了“高配照相馆”。
顾客吃完饭拍完照就走,消费体验被“拍照打卡”占了大头,回头客却没跟上,品牌溢价也没真正拉起来。
图源:网络
因此——为避免被新消费市场甩在后面,全聚德还积极下场做食品副业。
近几年推出的“鸭趣三享”“陈皮鸭”“鸭蛋卷”“小闲酥”等零食产品,表面上看着像是“老字号版三只松鼠”,很有冲劲。
图源:某宝
可问题是,副业做得越多,主业越被分心。
副业投入和宣传都拉满了,消费者却越来越迷糊,这家店到底是卖正经烤鸭,还是卖零食的?
图源:全聚德公众号
品牌定位变得摇摆不定。
总之,全聚德这场“焦虑式转型”,让它在努力中迷失了节奏,越想挣脱困境,反而越陷越深。
卤味零食也想抢C位
是太贪心还是太焦虑?
副业这件事,全聚德现在玩得有点“上头”了。
不仅推出食品零售产品,还和7-Eleven、大润发这些超市、便利店展开合作,铺货卖会员,推社群,试图打造自己的私域流量平台,看起来像是在探索一条“餐饮×新零售”的创新路线。
图源:雪球
更猛的是,它还开起了社区便民小店,卖起了卤味熟食,俨然打算从传统烤鸭店转身成为“零食便利店+社区小超市”的综合体。
这些努力看着挺拼,背后也有野心,但现实却很骨感:副业并非主业的延伸,而是方向的分裂。
你很难指望一个吃惯了宫廷菜的老品牌,突然去和“肉干鸭脖小零嘴”抢市场,还能赢得漂亮。
图源:全聚德旗舰店
网络上对此褒贬不一,有网友吐槽:“全聚德卖起零食来了,这不是割韭菜吗?‘老字号’变成了‘老零食厂’。”也有人感叹:“老字号转型确实难,但这样一头热地乱开花,品牌反而被稀释了。”
副业本该是锦上添花,但当它变成了救命稻草,企业容易迷失方向。
全聚德从“吃一顿上千的家宴”到“29.9元鸭蛋卷套装”,转型速度太快,品牌调性跟不上,消费者心智难以适应。
图源:窄门餐眼
你说它是老字号,它却卖得像淘宝上的食品零售小店;你说它要依靠促销转型,你又不能不否认它曾经是“国宴”的地位。
副业该做,但不能头脑发热。
对全聚德来说,与其试图做下一个“鸭界零食天王”,不如先想清楚:我是谁?我靠什么立足?又该如何用老品牌的体面,打动新一代消费者?
写在最后
全聚德不是第一家被时代“逼着跑”的老字号,也不会是最后一家。
图源:全聚德官网
它身上的矛盾,是无数百年品牌共同面对的命题:文化是沉淀,但也可能成为束缚;传承是优势,却未必能原样复制成功。
它曾是“北京文化的金字招牌”,烤鸭出炉一挥刀,就是一场宫廷级仪式;如今却成了“品牌焦虑样本”,连副业都急着做得风风火火,生怕错过一个年轻人的消费瞬间。
它想保住那份老派身份,也想融进年轻人朋友圈;它想继续代表“仪式感”,也想随手触达“即时满足”;它既想做北京人的骄傲,也想让外地游客心甘情愿买单;它既要高端口碑撑门面,又想靠副业零食走量回血。
最终,它就像站在和平门十字路口的那只挂炉烤鸭:四面八方都想去,却哪一条都走得不顺。
老字号要活下去,不仅要守得住过去的体面,还得找得准明天的方向。
图源:全聚德
全聚德的故事,还远没到结尾——但这场变革,必须快点跑出答案了。
当它想明白了,也许鸭子还能再飞一会儿。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发表您的意见或者看法,谢谢。
#发优质内容享分成#
国内运营最早的财经自媒体,百万商界精英的必备读本,聚焦每日热点事件、财经人物、创投故事、财富商机等内容!每日为您提供更真实、更专业的商业报道,欢迎关注!@首席商业智慧
更新时间:2025-07-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