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喻珮)湖北荆州累计出土简牍1.6万余枚,拥有多项“全国之最”;荆州文物保护中心累计修复简牍14万多枚……“荆州区域新发现战国秦汉简牍与中华历史文明”学术会议10月14日在湖北省荆州市举行,业内专家齐聚,集中梳理近年来荆州出土简牍研究的前沿情况,旨在进一步拓展楚文化内涵,加大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力度。
“荆州简牍是名副其实的战国秦汉‘百科全书’。”荆州博物馆馆长杨开勇介绍,荆州出土楚简牍4100余枚,数量约占全国32%、湖北64%;秦简牍觚1200余枚,占全国4%、湖北51%;西汉饱水简牍1.1万余枚,占全国14%、湖北82%。荆州简牍之“最”包括最早的乘法口诀楚简“九九术”等。
与会专家在荆州文物保护中心了解简牍修复情况。(中华文化促进会供图)
以简牍为代表的有机质文物是质地文物保护中最为棘手的难题,荆州文物保护中心近年来累计完成14万多枚竹木简牍的脱水工作,饱水简牍修复量占全国90%以上。在中心的简牍修复室,肉眼难辨的字迹得以重新显现,干缩变形的竹简润胀复形、焕新。
荆州文物保护中心主任方北松介绍,简牍修复分为初步清洗、红外扫描、脱色处理、脱水加固等环节,这项工作与古文字释读研究、文物展示陈列息息相关。目前中心正在修复中的全国各类简牍达3.6万枚,其中荆州简牍约1万枚。
“荆州区域新发现战国秦汉简牍与中华历史文明”学术会议10月14日在荆州举行。新华社记者喻珮 摄
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主任陈伟以荆州出土张家山汉简、胡家草场西汉简牍等为例,指出简牍文献已经在律令体系等研究领域成为主要的史料依据。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黄德宽表示,荆州处于荆楚历史文化繁荣发展的核心地区,保留了难以计量的荆楚文化遗产,尤其是战国秦汉简牍的考古发现数量之多、时间跨度之长、品类之重要无可比拟,为全面认识中华历史文明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记载。
游客在荆州博物馆参观。新华社记者肖艺九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更新时间:2025-10-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