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陪孩子写作业时,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难题:1 个小时过去了,孩子没写几个字;想催他快点写,他却委屈地哭起了鼻子。有时候看着孩子磨磨蹭蹭半天不动笔,大人急得血压都要升高了,真是满心都是焦虑与无奈。
孩子写作业拖沓,不仅会挤占休息时间,让孩子第二天没精神,还可能让他们养成拖延的坏习惯。长期下来,不仅学习效率会大打折扣,还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让他们对写作业越来越抵触。
其实,家长们不必过于焦虑,孩子写作业慢并非单纯是 “懒” 或 “不专心”,背后往往藏着我们没注意到的原因。只要找准问题根源、用对方法,就能有效改善这一问题,帮孩子找回高效写作业的状态。
一、首先找到写作业慢的原因
很多家长看到孩子写作业磨蹭,第一反应是批评指责,觉得孩子 “态度不端正”。但实际上,孩子拖沓的背后,可能有你没注意到的隐情:
- 能力跟不上,越写越吃力:如果孩子对课堂上学的知识没掌握扎实,写作业时就会频繁遇到难题 —— 生字不会写、数学公式记不住、应用题读不懂,每遇到一个卡点就会停顿半天,自然速度快不起来。这时孩子不是 “不想快”,而是 “没办法快”,越卡顿越容易产生挫败感,进而用磨蹭来逃避困难。比如小学二年级的明明, “乘法口诀”没有掌握好,写数学作业时每算一道乘法题都要停下来计算好久,一页作业写下来要耗一个多小时。
- 注意力易分散,被外界干扰:孩子的注意力本就比成人更难集中,若是写作业的环境不够安静 —— 客厅里家人在看电视、手机消息不断弹出、桌上放着玩具或零食,这些外界刺激很容易让他们分心。刚写两行字就被身边的环境影响,忍不住摸一摸玩具,看一看电视,时间就在一次次 “走神” 中悄悄溜走。
- 没养成时间观念,不懂规划:对低龄孩子来说,“20 分钟” 到底有多长,他们并没有清晰的概念。如果家长从未教过孩子如何规划作业时间,孩子就会像 “无头苍蝇” 一样,不知道先做什么、多久该完成,慢慢悠悠地 “耗时间”。
- 用磨蹭 “对抗” 压力:有些家长对孩子的作业要求过高 —— 字迹必须工整、不能有一点错误,写完作业还要额外加练;还有的家长在孩子写作业时不停催促、指责,比如 “你怎么这么慢”“这么简单你还能写错”。长期处于高压环境下,孩子会产生抵触心理,用 “故意磨蹭” 来表达反抗。比如四年级的萌萌,妈妈要求她的生字必须和字帖一模一样,写歪一点就要擦掉重写,写完作业还要做两张试卷,萌萌索性放慢速度,写一个字停一会儿,原本一小时的作业能磨到深夜。
二、帮孩子告别 “作业拖延症”的方法
找到孩子写作业慢的原因后,家长不用焦虑,只要用对方法,就能逐步帮孩子提高作业效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 创造 “安静” 的写作业环境,帮孩子集中注意力
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外界因素打断,所以首先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整洁的作业空间:
- 固定作业地点:在家中专门开辟一个 “学习角”,可以是书桌、书房,让孩子知道 “到这里就要写作业”,形成 “地点 - 行为” 的条件反射。避免让孩子在客厅、卧室写作业 —— 客厅人多嘈杂,卧室容易让人想睡觉,都不利于集中注意力。
- 清理 “干扰因素”:写作业前,把书桌上无关的物品收起来,比如玩具、零食、漫画书;家长要以身作则,避免在孩子写作业时看电视、刷视频、大声聊天,手机也尽量调至静音或放在另一个房间,不要让孩子被电子设备的声音吸引。比如妈妈可以和孩子约定,“你写作业时,妈妈就在旁边看书,我们一起‘安静做事’”,同时把孩子的玩具收纳到柜子里,书桌上只放当天要用的课本、作业本和文具。
- 控制环境温度和光线:作业环境的温度以 20-25℃为宜,光线要充足、柔和,避免过亮或过暗 —— 过亮会刺激眼睛,过暗会让孩子看不清题目,容易疲劳,这些都会间接影响写作业的速度。比如夏天开空调时,不要让风口对着孩子的书桌;晚上写作业时,打开书桌台灯的同时,也开一盏房间顶灯,避免光线直射眼睛,让孩子写字时更舒服。
2. 教孩子 “拆分作业”,把 “大任务” 变 “小目标”
对孩子来说,“把今天的作业全部写完” 是一个模糊又庞大的任务,很容易让人产生畏难情绪,进而磨蹭。家长可以教孩子用 “拆分法” 规划作业,让任务变得清晰可控:
- 第一步:一起列 “作业清单”:写作业前,花 5 分钟和孩子一起梳理当天的作业 —— 比如 “语文:生字抄写 1 页、课文朗读 1 遍;数学:练习题 10 道;把所有作业一条一条列在纸上,让孩子清楚 “要做什么”。比如可以用彩色笔在纸上画表格,左边写 “作业内容”,右边留空写 “完成”,让孩子直观看到当天的任务,还能在完成列打勾,获得成就感。
- 第二步:认识时间,定 “小目标”:根据作业的难易程度和孩子的能力,给每一项作业预估一个完成时间。比如 “生字抄写比较简单,预计 20 分钟完成;数学题有点难,预计 30 分钟完成”,还可以用沙漏、计时器来可视化时间,比如 “计时器抵扣定时 20 分钟,我们争取在计时器到0之前完成作业,让孩子慢慢的养成时间观念。
- 第三步:按 “先易后难” 排序:建议让孩子先做简单的作业,再做难的作业。比如先写生字、背单词,再做数学应用题 —— 简单的作业容易完成,能让孩子快速获得成就感,增强信心,之后再攻克难题时,心态会更积极,不容易磨蹭。
3. 用 “正向激励” 代替 “催促指责”,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很多家长习惯用 “催促”“批评” 的方式督促孩子,比如 “快点写!别磨蹭了!”“你怎么这么笨,写这么久还没写完!” 但这种方式只会让孩子更抵触、更拖延。相比之下,“正向激励” 更能调动孩子的主动性:
- 及时肯定 “小进步”:当孩子比平时快 5 分钟完成作业,或者专注写了 20 分钟没有走神时,家长要及时表扬,而且表扬要具体,不要只说 “你真棒”,而是说 “今天你写生字时没有玩橡皮,20 分钟就写完了,比昨天快多了,妈妈看到了你的努力!” 具体的表扬能让孩子知道自己哪里做得好,从而更愿意坚持。比如孩子之前写作业总玩尺子,今天专注写了 15 分钟,爸爸可以说 “你今天写数学题时一直盯着本子,没碰尺子,特别认真,继续加油!”
- 设置 “小奖励”,激发动力:可以和孩子约定一个 “奖励机制”,比如 “如果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有作业,晚上就可以看 15 分钟动画片”。奖励不用太贵重,重点是让孩子感受到 “高效完成作业能带来好处”,从而主动提高速度。
- 不拿孩子和别人比较:不要说 “你看隔壁小明,每天半小时就写完作业了,你怎么这么慢”。每个孩子的节奏不同,盲目比较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让他们更抵触写作业。比如孩子抱怨 “我写作业比小红慢”,妈妈可以说 “每个人的速度不一样,你昨天比前天快了 10 分钟,这就是你的进步呀,我们慢慢来,会越来越快的”。
4. 允许 “适当休息”,避免孩子疲劳磨蹭
孩子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让他们长时间写作业不休息,很容易疲劳,注意力下降,进而变慢、磨蹭。家长要学会让孩子 “劳逸结合”:
- 按 “番茄工作法” 安排休息:可以参考 “番茄工作法”—— 让孩子专注写作业 25 分钟(低龄孩子可以缩短到 15-20 分钟),然后休息 5 分钟。休息时让孩子离开书桌,活动一下身体、喝口水、远眺放松眼睛,不要让孩子在休息时间看手机、玩电子游戏,否则容易沉迷,难以重新投入学习。比如三年级的孩子,每写 20 分钟作业,妈妈就提醒他 “我们去阳台看看远处的树,活动一下胳膊腿,5 分钟后回来继续写”,孩子休息后精力更充沛,写作业时不容易走神。
- 不强迫 “一口气写完”:如果孩子当天作业较多,或者遇到难题卡住了,不要强迫他们 “必须现在写完”。可以让孩子先休息 10 分钟,调整一下心态,或者先跳过难题,先做其他会的作业,等状态好了再回来攻克难题。强行逼迫只会让孩子更焦虑,磨蹭得更厉害。比如孩子写数学作业时被一道应用题难住,皱着眉头半天不动笔,爸爸可以说 “这道题确实有点难,我们先去吃点水果,回来再想想,说不定就有思路了”,孩子休息后再看题目,反而很快找到了解题方法。
5. 帮孩子 “补能力”,解决 “不会写” 的根本问题
如果孩子是因为知识没掌握、能力跟不上导致写作业慢,那么只靠催和督促是没用的,必须帮孩子 “补基础、提能力”:
- 每天花 10 分钟 “复盘课堂知识”:晚上写作业前,和孩子聊一聊 “今天老师在课堂上讲了什么”“哪部分内容你觉得最难”,如果孩子有没听懂的地方,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帮他重新讲解,直到他理解为止。基础扎实了,写作业时就不会频繁卡顿,速度自然会提高。比如孩子说 “今天老师讲的‘除法竖式’我没听懂”,妈妈可以用小棒演示,“把 12 根小棒平均分成 3 份,每份 4 根,竖式里的‘12’就是总根数,‘3’是份数,‘4’是每份的数量”,用直观的方式帮孩子理解知识点。
- 针对性练习 “薄弱环节”:如果孩子是因为写字慢导致作业拖沓,可以每天让他练习 10 分钟硬笔书法,提高书写速度和工整度;如果是因为数学计算慢,可以每天做 5 分钟口算练习,提升计算能力。但要注意,额外练习的量不要太多,避免孩子产生负担。
- 不代替孩子 “写作业”:有些家长看到孩子写作业慢,或者不会写,就忍不住帮孩子写答案、抄生字。这样做虽然能让作业 “快速完成”,但会让孩子失去独立思考和练习的机会,能力永远得不到提升,只会越来越依赖家长,磨蹭的问题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
三、家长要记住:改变需要时间,耐心比 “催” 更重要
孩子写作业磨蹭的习惯不是一天养成的,想要改变也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一定要有耐心,不要期望 “一蹴而就”—— 今天用了方法,孩子可能明天还是会磨蹭;这周进步了,下周可能又会退步。这时候不要着急批评孩子,而是和孩子一起分析原因:“今天为什么又慢了呀?是因为分心了,还是遇到难题了?” 然后一起调整方法,逐步引导。
同时,家长要避免两种极端:一是 “完全不管”,任由孩子磨蹭到半夜;二是 “过度干预”,全程盯着孩子写作业,不停指挥、指责。最好的状态是 “陪伴不打扰,引导不控制”—— 让孩子知道,家长会在他需要帮助的时候提供支持,但写作业是他自己的事情,需要自己负责。
最后,每朵小花都有自己的花期,每个孩子也有属于自己的成长节奏。人生很长,作业只是学习路上的一小段,学习也只是人生的一部分。如果孩子暂时在作业上遇到困难,甚至有些知识暂时学不会,也不要打击他的自信。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和擅长的领域,也许他不擅长快速写作业,却能画出灵动的画、唱出动听的歌或是拥有温暖的同理心。一定记得,在他们刚出生的时候,我们的希望是健康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