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议:我60岁了,天天沉浸在那里面?7天后该干嘛干嘛,都过去了

杨少华离世,他的儿子们被网友们批评了一番,说消费90多岁的老父亲到生命的最后一天,不孝顺。

儿子们解释过,爸爸外出溜达惯了,在家里待不住,当天问了老爸的身体可不可以,老人家说“只要不在家待着就行”。

作为公众人物,被各种负面的言论裹挟着,着实让人招架不住。

老人走后,过了最悲痛的几天,儿子们都各忙各的事情了,又被人质疑“没有悲伤”,都是为了流量在演戏。

视频中,小儿子杨议表示:几个孩子,哪个都是老头了,我是最小的,都60多了,你让我天天沉浸在那个里面,你讲点人性,7天以后该干嘛干嘛,我们该干活干活,孩子们该上学上学,都过去了。

他说:94了,一天罪没受啊,三大爷每天伺候着,洗得干干净净的,都挺好的,也不行吗?

杨议在直播间里,说被人骂得,连布鞋都不敢卖。

90多岁,寿终正寝,没插管子没不舒服,自然离去,是最幸福的离世了,多少人可遇不可求。

很多地方的老人走了,搭建戏台唱大戏,送老人最后一程,风风光光地离开。

最亲的人离世,谁能不伤心难过呢?但,哭过之后,活着的人还得继续生活。

儿子们也都是老人了,生死看得透彻明白了,让他们悲伤过度,身体也吃不消。

高龄老人在传统文化中属于喜丧了,子女表现出的某种释然,很能理解。

面对亲人的离世,怎么样才是“悲伤”最恰当的表现呢?

具体要看父母与子女的相处方式,还有性格差异,有人用沉默纪念,压抑着悲伤,不外向表达,有人用忙碌去转移注意力,慢慢调节情绪。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应对悲伤的方式。

真正的悲伤往往发生在非公开场合,媒体捕捉的片段不能说明什么。

作为公众人物,网友常常将自己对逝者的感情投射到家属身上,期待看到符合想象的悲伤模板。

想说,将关注点转向对逝者艺术的贡献上,而非家属行为是否符合预期,他们是亲人,没有谁的难过比他们更大更多。

不要看重某些表面现象,儿子们在老人生前把他照顾得无微不至,尊重老人对后事的嘱托,或许比外在表现更实际呢。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4

标签:娱乐   天后   悲伤   老人   儿子   逝者   家属   喜丧   子女   公众   亲人   身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