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6月的台北马场町刑场,十天内见证了两位国民党高级将领的陨落。6月10日,国防部参谋次长吴石中将被执行枪决;八天后,曾代表中国接收台湾的二级上将陈仪步其后尘。
蔡孝乾一叛变,整个风向全变了,吴石在台北的家里,夜深人静,门口突然一阵乱响,冲进来一帮人,保密局的,直接就把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全带走了,屋里的灯没亮多久天就快亮了,家里人全愣在当场,根本没弄明白发生了什么,人关进大牢,严刑拷打,吴石一只眼睛从此就废了,可他牙关咬得死死的,一个字都撬不出来,就这么过了三个月,开庭审判也就十分钟,跟盖个戳差不多,四个人,一个叛国罪的帽子扣下来,当场就是死刑,临刑前,吴石话不多,提笔写了几句诗,说自己五十七年就像一场梦,什么名声功业都飘走了,心里就剩一个念想,到了地下,对得起老父亲就行。
陈仪那头,这出戏就更绕了,台湾光复那天,站在台上主持仪式的就是他,结果没过几年,身份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1949年,一封密信被人举到蒋介石面前,送信的是汤恩伯,陈仪一手提拔起来的,还认了“干女儿”,这信一递上去,陈仪的底就全露了,六月十八号,刑场上连送行酒都没喝,就把军装整理得板板正正,头也不回地大步走进去,嘴里喊了句“人死,精神不死”,然后就没了动静,旁边的人都在小声议论,说蒋介石这也是杀鸡儆猴,得整顿军纪了。
都是国民党的高官,最后落得这么个下场,吴石当年可是日本军校的第一名,蒋介石也高看过他,湘桂会战打得一败涂地,他算是彻底看透了,在屋里大骂过,国民党不倒简直天理不容,陈仪呢,刚到台湾那会儿,亲眼看见那些腐败乱象,心里那杆秤就慢慢偏向了和平,他早就觉得靠一纸命令解决不了国共之间的事,这些人背后,想法都不一样,在国民党内部,像他们这样脑子转过弯来的人,其实不少。
家人的日子更难熬,吴石走后才七天,他十六岁的女儿和七岁的儿子就被房东赶出了门,只能睡在台北的街头,他老婆王碧奎也被关了三个月,放出来就靠给人家缝衣服洗衣服,拉扯着两个孩子,大儿子吴韶成在大陆,从英文报纸上看到父亲的死讯,手都抖了,把那块报纸剪下来藏了整整六十年,一个字都没跟人提过,大女儿吴兰成,被分配到内蒙古的林区,待了二十五年,头顶上一直压着特务子女的帽子,干什么都得慢人半拍,一家人就这么硬撑着,这种事放谁家身上能扛得住。
历史的风向是1973年才转的,国务院给吴石追认了烈士,九四年他的骨灰从台湾迁回了北京,安葬在福田公墓,陈仪那边,也戴上了“爱国将领”的帽子,可现在你要是提起他的名字,认识的人真没几个,2013年西山无名英雄广场建好,吴石的雕像摆在最显眼的位置,介绍陈仪事迹的那面墙跟前,却没几个人停下脚。
这两个案子,能看出来当时地下战线的压力有多大,五十年代的马场町刑场,前后有一千一百多个中共地下工作者在那里倒下,吴石的特殊之处在于,他是从核心层内部转向的,他送出来的那份江防兵力部署图,直接影响了渡江战役的走向,陈仪要是真把汤恩伯拉过来了,东南半壁的局势可能就完全不一样了,从外面看,两个人的命运跟台湾问题死死地绑在了一起,陈仪是台湾首任行政长官,吴石是最后一批潜伏到台湾的,他们的故事,就像是两岸关系那本复杂账本的倒影,美国第七舰队一开进台湾海峡,解放军就停下了脚步,外交上开始发声,联合国里,伍修权更是直接拿吴石的案子说事,直指国民党统治的黑暗。
当年的马场町刑场,现在已经是个公园了,好多年轻人在那儿拍照打卡,谁也想不起来,他们脚下这片黄土,曾经浸透过多少人的血,但历史的线也没完全断,吴石的故居成了红色教育基地,他那首绝笔诗就刻在纪念馆的石头上,陈仪主持受降仪式的那张老照片,在台北公会堂,两岸都承认那是共同的历史,这两个人留给后人的,不光是政治身份,更多的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人对信念的坚守和选择。
到了今天,再回头看这些事,档案翻开一页又一页,那些军衔、职位都模糊了,真正留下来的是,在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里,总有人选择坚守自己认定的那个“理”,吴石说“丹心堪对翁”,他用生命守住了自己的信念,时间过去了这么久,人们还记得。
更新时间:2025-10-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