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号,特朗普又开始搞事,放话说要对进口的半导体芯片和药品加征关税,其中药品的关税最高能涨到250%。
同时他还说准备对买俄罗斯能源的国家,包括中国也要加收关税,特朗普还特意强调:“我们明天会跟俄罗斯方面见面,看情况再决定。”
他的这番话,就像一把悬在国际能源市场头上的刀子,而且离他定的8月8日俄乌停火最后期限,也只剩下72小时了。
最高250%的关税数字一抛出来,市场立刻哗然,尤其是药品和半导体这两个领域,全球供应链高度依赖中国,美国自身的产业链却并不完整。
特朗普的算盘很简单,通过高关税逼迫企业回流美国,减少对外依赖,同时对中国等新兴市场施加压力,试图在全球博弈中夺回主动权。
但现实并不如想象中美好,美国对中国医药原料的依赖度极高,许多常见药品的主要成分几乎全部依赖中国进口。
特朗普要对这些药品加税,短期内看似强硬,实际上却很难撼动中国的供应链地位。
美国国内制药企业难以在短时间内实现本土替代,反而可能导致药价上涨甚至短缺,对于普通美国人来说,这样的结果并不好受。
半导体领域同样如此,中国虽然在高端芯片技术上与美国还有差距,但在中低端芯片和封装、测试等环节已经形成了庞大的产业集群。
美国本土的半导体制造能力有限,很多企业依然离不开中国的代工和供应。
特朗普的高关税政策,短期内或许能增加部分企业的回流意愿,但全球化分工的现实决定了,彻底脱钩并不现实。
更何况中国也有自己的反制措施,比如限制关键原材料出口,或者加大对美方企业的监管力度,这是一场你来我往的拉锯战,谁也无法一锤定音。
除了关税本身,特朗普这次还把矛头指向了中国等国家购买俄罗斯能源的问题,他扬言要对购买俄罗斯石油的国家征收高额“二级关税”,并点名中国、印度等主要买家。
这一招看似剑指俄罗斯,实则也是在打压中国和印度等新兴市场的能源安全,美国希望通过切断俄罗斯的能源出口渠道,削弱其经济实力,同时在全球能源市场上掌握更多主动权。
但问题在于,中国和俄罗斯已经在能源合作上形成了稳定的供应链,双方通过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西伯利亚力量2号”等项目,实现了大规模的本币结算,减少了对美元的依赖。
美国的关税威胁,未必能真正改变这些国家的能源战略,对于中国来说,面对特朗普的高关税威胁,选择并不只有被动挨打,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除了稀土之外,中国在医药、化工、电子、机械等多个领域都拥有不可替代的产业链优势,美国如果一味加税,不仅会推高本国的生产和消费成本,还可能影响到全球供应链的稳定。
中国则可以通过多元化市场、加强与新兴市场的合作、推进本币结算等方式,逐步减少对美方市场的依赖,增强自身抗风险能力。
印度的态度也值得关注,作为全球第三大能源消费国,印度在俄乌冲突后加大了对俄罗斯原油的采购。
美国对印度加征高额关税,表面上是为了打击其“套利”行为,实际上也是在警告印度不要偏离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
但印度并没有屈服,反而公开表示将继续进口俄罗斯石油,它的的底气来自于其地缘战略地位,以及与中国、俄罗斯等国的多边合作。
美国的关税政策,未必能真正改变印度的能源战略,反而可能促使印度进一步加强与新兴市场的合作,中美之间的经贸谈判,已经从最初的礼节性磋商,演变为一场没有硝烟的拉锯战。
每一次谈判,都是一场心理和策略的较量,中国展现出坚韧与灵活兼备的态度,既不妥协,也不冒进,始终把握主动权。
总的来说,特朗普再挥关税大棒,最高250%的关税警告,想让全球供应链再次陷入动荡。
但这场博弈的结果,远不是一纸关税就能决定的,在这场没有硝烟的全球经济拉锯战中,谁能把握主动权,谁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更新时间:2025-08-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