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礼包赠送中】每天将在收藏、点赞并评论留言的读者中抽出幸运中奖者,欢迎大家参与活动!
在一次老年体检中心的口腔检查区,一位来自南通的退休工程师正拿着牙片询问一名牙科医生。
他的牙齿在外观上没什么明显问题,可牙科医生翻看片子后却摇了摇头,提醒他最好尽快处理牙龈萎缩和牙槽骨吸收的情况。
这种场景在口腔科并不少见——很多人自觉身体健康,却没意识到牙齿的状态早就为寿命敲响了警钟。
在医学界,有一种观点越来越被数据支持:牙齿健康和寿命之间有着很强的关联性。
这种关系并不是因为牙齿本身决定了寿命,而是口腔状态反映出身体的整体健康水平,包括免疫、代谢、心血管功能等多个系统的长期状况。
日本东北大学的流行病学团队曾追踪过超过4万名中老年人,结果发现,牙齿问题越严重的人,十年内全因死亡风险显著增加,而牙齿健康良好的人群寿命普遍更长。
在临床和流行病学调查中,寿命较短的人群往往呈现出几种比较典型的牙齿特征,这些特征背后的机制并不简单。
第一类是牙齿缺失数量多。
牙齿不仅用于咀嚼,也是维持颌骨结构和咀嚼肌活性的关键器官。
缺牙多的人往往咀嚼效率下降,长期以软食为主,这会导致营养摄入不均衡,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摄入不足,从而影响全身免疫功能。
日本的一项老年人研究中,剩余牙齿少于10颗的人,其全因死亡风险比牙齿超过20颗的人高出约50%。
第二类是牙周炎反复发作的人。牙周炎不仅是口腔问题,它与全身炎症反应密切相关。
慢性牙周感染会让细菌和炎症因子进入血液,引发低度全身炎症,这种状态被证实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中风等多种慢病风险增加有关。
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的研究指出,中重度牙周炎患者的心梗风险比牙龈健康人高25%以上,而且这种风险在牙周炎控制不佳的情况下会持续累积。
第三类是牙龈萎缩明显。
牙龈萎缩代表牙槽骨可能已经开始吸收,这不仅影响牙齿稳固,还会导致牙根暴露、敏感甚至松动。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牙龈萎缩和骨质疏松常常伴发,因为骨代谢紊乱会同时影响牙槽骨和全身骨骼。
美国一项跨州健康调查中,骨密度低的老年女性,牙龈萎缩的比例比骨密度正常组高出约40%,而骨质疏松本身就与跌倒、骨折和死亡率增加相关。
第四类是牙结石和牙垢沉积严重的人。
牙结石是细菌和矿物质长期沉积形成的,它本身是细菌温床,会持续释放刺激物质,引起牙龈炎症和牙周破坏。
长期存在大量牙结石,说明口腔清洁习惯差,这种人往往全身慢性炎症水平偏高。
慢性炎症被认为是加速衰老的重要机制之一,不仅损伤血管,也会影响免疫系统的调节能力。
第五类是牙齿磨耗严重,尤其是伴随夜磨牙的人。
长期过度磨耗不仅让牙齿变短变平,还可能暴露牙本质,引发牙髓问题。
更值得关注的是,夜磨牙与心理压力、睡眠障碍、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等多种健康问题有关。
这类人群在健康调查中,往往有更高比例的高血压、焦虑抑郁以及睡眠呼吸暂停,这些因素都会对寿命造成间接影响。
这些牙齿特征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往往互相关联。
缺牙会加重牙龈萎缩,牙周炎会加速牙齿松动和缺失,牙结石堆积会恶化牙周炎,夜磨牙可能让原本脆弱的牙齿更快受损。
长时间的口腔健康缺陷,会导致咀嚼功能下降、营养不良、全身炎症水平升高,这些都会在数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里累积成对寿命的不利影响。
在临床观察中,有些人即便其他健康指标看起来正常,但牙齿的状态已经暴露了潜在风险。
比如,一个中年人的牙龈长期红肿且有出血,可能意味着糖耐量已经出现异常,因为高血糖会损害牙周组织的修复能力。
同样,反复牙周感染的人,即便没有被诊断心脏病,也可能早已处在血管内皮功能下降的早期阶段。
口腔的慢性炎症,像是一种全身健康的“试纸”,很早就会显露信号。
很多人误以为牙齿坏了只要补或拔就没事,但研究显示,简单的修复并不能完全逆转风险。
拔牙虽能去除病灶,但缺失牙不及时修复,咀嚼功能下降依旧会影响健康。
反之,长期保持良好牙齿状态的人,其健康优势不仅体现在饮食多样性上,还体现在炎症水平低、免疫功能稳定、骨密度较好等方面。
更值得注意的是,牙齿健康与寿命的关系在老年阶段更明显。
65岁以上人群中,牙齿状态不佳者的身体虚弱指数显著高于牙齿良好者,而虚弱状态本身就是老年人死亡风险的独立预测因素。
也就是说,牙齿不仅影响日常生活质量,更可能在无形中改变生命曲线的倾斜速度。
牙齿健康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反映生活习惯。
长期不重视口腔清洁的人,往往在饮食、运动、作息等方面的自我管理也较弱,这种多因素叠加,更容易在中老年时期出现多种慢性病。
而那些牙齿整齐、牙龈健康的人,大多在其他健康行为上也更自律,这可能是他们寿命优势的另一部分原因。
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是,如果现在已经出现了牙齿缺失或牙周炎,还能否通过后期干预来降低对寿命的不利影响?
答案是肯定的,但前提是干预要系统且持续。
研究表明,中老年人通过系统的牙周治疗、定期洗牙、及时修复缺牙,并配合改善饮食和戒烟,五年内全因死亡风险可以降低约20%。
这说明,牙齿健康虽不能完全逆转寿命曲线,但可以显著减缓它的下行速度,而这种延缓,往往意味着多活几年甚至十几年,并且生活质量更高。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1]周云.高龄老人牙列完整与缺牙状况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04,(S1):130-132+178.
更新时间:2025-08-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