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篇)
所有的牺牲都是不朽的
所有的无名都是应该被纪念的
中央特科,中共首个具有专业性、系统性的情报、保卫,包括系统内的秘密交通等隐蔽工作机构。它开创了中共以专业性、专门性进行隐蔽斗争的先河,直至今日,它依旧是国家安全工作的标杆,是无可厚非的丰碑、隐蔽斗争史上首个里程碑。
198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文件明确肯定特科在“保卫机关、惩办叛徒、获取情报、建立通讯”中的决定性作用。特科先烈先辈们展现的信仰力量与专业素养,至今仍是国家安全教育的典范。其事迹因高度传奇性成为今天影视题材中取之不尽的素材,但真实历史远超艺术创作。
中央特科作为中共隐蔽战线的奠基者与实践样板 ,不仅挽救了中共在创立后及斗争初期,其组织于危局,更以系统性创新(组织架构、技术手段、斗争伦理)塑造了中共情报保卫工作范式。其存续的8年虽短暂,却以“红色堡垒”之力,为革命存续火种,为“第二个战场”的完全胜利奠定了极其扎实的基础。
回顾中央特科历史,如同大江大河一般,既有巨浪向前,也有泥沙俱下。从中走出不少开国元勋,一个个名字在历史的回声中如雷贯耳。
本文将要讲述的是中央特科末期最重要的指挥者之一在1945年,于“上海工作检讨会”上的自述(节录),全文一字未改,且做史料。他就是王世英。由于篇幅较长,且做分段连载。
【编者注:王世英(1905年—1968年),字子杰,山西洪洞人,中共著名红色特工(领导者),原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专职委员。1924年参加革命,1925年入党。他先后在上海、南京、天津、西北等地区从事党的情报、联络、军运和统战工作,在中央特科末期,保存中共隐蔽战线精英力量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在抗战时期,他在中央直接领导下,不断争取阎锡山。他在极其险恶的环境中,及时向中央报告敌情,受到中央的重视。作出了特殊的贡献。历任中央军委敌工部部长兼八路军总部副参谋长,晋冀鲁豫军区副参谋长兼敌工部部长、晋冀鲁豫中央局委员,华北军区副参谋长兼敌工部部长,天津军管会参谋长兼天津警备副司令员等职。领导华北地区敌军情报工作取得明显成绩,是党和军队军运和情报工作的领导人之一。建国以后,曾任山西省省长。】
王世英老前辈
正文内容如下:
一九四五年在上海工作检讨会上的发言(节录)(三)
王 世 英
(八)西南方面:约1933年钱铁如在南京被捕出狱后回到上海,因为环境关系派他到香港进行反蒋活动和开展工作。不久胡鄂公在江西亦被捕,经过政学系黄郛、熊式辉等营救出狱,也派到香港进行反蒋活动。我们当时把钱、胡作为特别关系,当作桥梁,进行上层活动。
钱铁如(即钱纳水)
【编者注:钱铁如,字纳水。出生于1892年4月21日,湖北江陵人。1906年与胡鄂公等发起辅仁社。1907年留学日本,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在保定参与发起共和会,任会长。辛亥革命爆发后任北京革命军总司令。1912年初,任天津《大中华日报》编辑。1914年后在家乡经商。1921年任郧阳征收局长、巴东、安陆等县县长。1929年来上海,与熊得山等创办昆仑书店,任经理。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在上海从事新闻工作,任《每日译报》总主笔,宣传抗战。1939年被汪伪特务机关“76”号绑架关押近两年。抗战胜利后,任《前线日报》总主笔。1949年赴台湾,任《中央日报》、《中华日报》主笔。1974年7月11日在中国台湾省去世。】
胡鄂公
【编者注:胡鄂公(1884―1951)字新三,号南湖,湖北江陵人。1908年赴京入江汉学堂。1909年考入保定直隶高等农业学堂。1912年4月加入共和党,在天津创办《大中华日报》,反对袁世凯。1913年4月被选为国会议员,5月与张伯烈等组织新共和党。1917年11月任广东潮循道尹。1921年4月回湖北任政务厅长,旋赴北京,与熊德山等联络湖北青年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创办《今日》杂志。1922年8月恢复国会议员职,12月任北京政府教育部次长。
1921年经李大钊介绍加入中共,1924年曾短暂主持过中共北方工作,参加过中共中央工作,参与北方特科工作等。1924年7月发起成立反对帝国主义运动大联盟,并创刊《反帝国主义运动》旬刊,进行反帝与要求废约运动。抗战胜利后在上海任《时事新报》发行人兼总经理。1943年脱党。1949年前往中国台湾省,1951年去世。著有《辛亥革命北伐实录》等】
1934年底才又派王学文同志去香港领导那里的工作,1935年又派梁明德去,宣侠父因田汉被捕怕受牵连也派往西南工作,因此西南关系加强起来了。闽变后组织了中华民族革命大同盟,纲领由钱铁如起草,宣言由王学文起草,宣侠父以非党的面貌出现参加了民族革命大同盟,起推动与领导作用。广西李、白方面,直接的关系有刘仲容,刘1933年就与党有关系,在南京方面作了很多工作,得到很多机要情报。他表面上代表李、白,又与南京有些勾结,在西南与南京两方面的掩护下,秘密与我们来往,受我们的直接指导,因此双方的情况都容易了解,而实际上是要他进行抗日反蒋活动。
1935年8、9月间两广决定了抗日反蒋计划,此时正是刘子华【编者注:中央特科末期领导人之一】逃到香港,李、白要刘子华将抗日反蒋计划带到苏联,希望能够得到苏联的支持与援助,刘子华此时正是走投无路,想去苏联又无护照,便热诚地携此计划前往,到巴黎后,莫斯科回电不让他去,也未说明理由,刘非常激愤,一气回国。
【编者注:刘仲容(1903-1980),湖南益阳人。早年留学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多年在李宗仁、白崇禧左右任参议,与中国共产党有联系。“西安事变”时,他留在西安,做了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工作。抗日战争时期,他在武汉、桂林、重庆等地积极地投入团结抗日的民主活动,解放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指导下,为和平奔走。参加发起“中国民主政团同盟”。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北京外国语学院副院长、院长,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政协委员和常务委员,民革第三届中央委员、第四届中央常务委员、第五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等职,他为台湾回归祖国作了许多有益的工作。
其父刘承烈于,辛亥老人。1933年接受中共南汉宸委托,在天津设立电台,此台后开通与延安的秘密联络,直至太平洋战争爆发的1941年
其妹刘甲樱,于1939年受中共委托打入重庆警察局外事组,获取潜入中共在重庆重要官员身边军统人员情报】
(九)陕西方面:我过去在那里工作很久,熟人很多,情况也比较熟悉,1931年我为了找党的关系而离开。1932年再由上海到陕西把这些关系联系起来,那里有李秀山、郑彦青、燕廷标、杨松青、李佩金、吴胥等人。在西安又找到王太吉、张龙韬,王是1925年在开封时与我一入党的,那时王太吉当骑兵团长,后失掉关系,以后又通过张汉民的关系找到上海,在张汉民同志的掩护下,作了很多工作。送子弹送枪支,来往的同志住在他那里,衣食住行都由他管,而且还很保险,与苏区的交通来往经过那里由他掩护。如派潘自立到川北、汪锋同志到二十五军,张庆孚同志到陕北、陈刚同志到西安,甚至由上海买电台都是他掩护(如王超北送进来的一百瓦特大电台,是1935年夏天以前买的,因张汉民被杀,到1936年才运进来)。
杨虎城直接的关系是1935年5月间由上海派唐则民去联系的,那时杨还不敢直接同我们建立联系。1935年冬中央派汪锋【编者注:1934年的陕南特委负责人】携带毛主席信来找他,他才一面把汪锋扣押起来,一面派崔孟薄到天津找我们,因为怕汪锋是国民党的侦探。等我与杨虎城见面后,他才把汪锋交给我。我1936年2月间到瓦窑堡,四月间又从苏区出去,才与杨正式订立了协定。1933年我们派王佑民到西安开展工作,那里有江苏的一批关系如宋绮云、孟青剑、刘石云、徐彬如等同志,又有赵守钰掩护下的刘炳黎、吴抱平等同志。这些同志在当时都起了很大作用,总之当时在西安的关系最多,是党最有力量的一部分。
张汉民烈士
【编者注:张汉民(1903~1935),烈士。化名田慎颐,山西稷山人西社镇高渠村。幼读私塾,1920年春考入新绛县中学。1924年西渡黄河,到陕北安边堡杨虎城创办的教导队学习军事,后任国民军第三军第三师炮兵营副营长。1925年冬加入中共(由时任杨虎城部政治处处长,中共早期党员,西北地区革命活动先驱者魏野畴烈士作介绍人)。1926年,随杨部南下关中,驻守三原,同直系军阀刘镇华部作战,配合西安的反围城斗争。由于被人告密至宋哲元说其为中共,被关押,经杨虎城斡旋开释,解甲归田。
后重返杨部,任杨随从副官。1930年秋,杨虎城升任十七路车总指挥,陕西省政府主席、西安绥靖公署主任,张汉民担任了陕西省政府卫士营营长。1931年卫士营扩编为警卫团,升任团长。他利用工作之便与中共陕西省委接上组织关系,上级指示他利用扩编的机会发展壮大党的力量,于是他把共产党员阎揆要、王赵北、崔启敬 白景琦、魏书林等数十名中共党员安排到警卫团担任职务。是年秋,他派阎揆要等人到三边的三家原给刘志丹,谢子长领导的西北反帝同盟军送去大量的子弹和情报。
1932 年,张汉民被中央军委任命为陕甘特派员,化名田慎颐。其任务是收集国民党“围剿”陕北红军和陕西地方军阀内部矛盾情况的情报,同时,他还通过交通站给游击队送去武器、医药器材、望远镜、军用地图等大批物资。中央由上海派来的干部,陕西省委和游击队往来的干部,都由其派人护送。1934年初,张汉民秘助上海中央局派来的陕西南特委书记刘顺元组建游击队,并掩护其于勉县菜园子举办两期党员训练班;并大量接收各地被追捕的中共党员和进步人士到警卫团任职。
1935 年 2月,警卫团奉杨虎城之命,扩编为警卫第一旅,张汉民升任旅长。此时,警二旅接命令,阻截进入陕的红二十五军,张汉民率队一方面“尾随”红军,一方面派两个共产党员去红二十五军联系。月初,部队到了柞水县,由于负责同红军联络的同志没来,张汉民到九间房附近了解军情时,遭红军伏击被俘,被错当反革命遭误杀。时年32岁。党的“七大”之后,党中央追认张汉民为革命烈士,承认其全部革命历史。
1942年12月12日,中共中央《关于1935年陕北(包括陕甘边及陕北)“肃反”问题重新审查的决定》更明确地指出:“红二十五军在陕南错误的处理张汉民问题的成见”,是“促成陕北错误肃反的爆发”的一个主要原因。1945年,中共七大将张汉民同志列入《死难烈士英名录》,郑重地为张汉民同志平反昭雪。
补充:客观地说,张汉民烈士的错杀对以后中共及红军在陕西陕北的工作开展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但回到过去的历史环境考量,刚刚入陕的红25军没有电台,无法与上级及中央取得联系,以证实各种消息来源。红25军领导层中也缺乏在白区的斗争经验,并不知道隐蔽战线的特点。当时,敌强我弱,追剿大兵压境,红25军不得不把神经绷紧。】
未完待续。。。
更新时间:2025-07-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