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的雨,正淅淅沥沥地下着,像是谁在用一支钝笔,耐心地描摹着夜的轮廓。我无事可静,便借着这雨声,整理起旧日的东西来。在一个蒙尘的桃木匣子底,我触着了一个平整的、带着时光凉意的封套。抽出来一看,是一封信。信纸已微微泛黄,边缘有些脆了,上面那几行蓝墨水的字迹,却还清清楚楚地立着,像一个不肯老去的旧梦。

我竟完全忘了它。忘了曾有过这样一个夜晚,我也如此时一般,独对孤灯,将满腔无从诉说的心事,一字一句地,交付给这张素笺。信是写给你的。那时的你,于我而言,大约不只是一个具体的人,更像是我青春岁月里一片可望而不可即的云霞,一轮藏在薄雾后的月亮。我写那些琐碎的日常,写读到的一句诗,写午后光影的一次无声挪移,字字句句的背面,都藏着一个胆怯而炽热的疑问:你,可也如我一般么?
这疑问,终究是没有勇气递出去的。它太沉重了,重到怕一经你的目光,便会坠碎;它又太轻飘了,轻到仿佛一阵现实的风,便能将它吹得无影无踪。于是,这封满载着心声的船,便永远地搁浅在了我这寂静的港湾里,再不曾扬帆。

我摩挲着信纸,心里头并无多少悲戚,反倒泛起一丝淡淡的、近乎温柔的怜悯。我怜悯的,是那个当年伏在灯下的自己。他那样认真地苦恼着,那样郑重地封存起一份情感,以为这便是天大的、关乎一生一世的决定了。他哪里知道,岁月这条长河,有着怎样不动声色的力量。它并不汹涌地冲刷,只是日复一日地、温和地流淌,便将那些我们以为铭心刻骨的印记,一点一点,漫漶成了淡淡的影子。而今,我连你清晰的笑容,竟也有些记不真了。

这封未寄出的信,便成了一个绝好的证据。它证明那一段情感,那份心境,是确确实实存在过的。它并非虚构,只是被封存了。它没有机会经历邮路的颠簸,没有机会被展读、被回应,或是被婉拒;它也因此,侥幸地逃脱了所有可能的、属于现实的磨损与变迁。它像一颗琥珀,将那一刻最完整、最鲜活的悸动,原封不动地保留了下来。它属于的,是那个特定的我与那个特定的你之间,一段永恒的距离。这段距离,因着这“未完成”,反而成就了它的“完美”。

我忽然想,人生在世,有多少这样的“未寄出的信”呢?那一次未能成行的远游,那一句到了嘴边又咽下的话语,那一个在转角处终于还是没有回望的告别。我们总以为,圆满才是最好的结局。殊不知,这世间大多数的美学,其动人的力量,恰恰来自于一种缺憾,一种悬而未决的“空”与“寂”。是“隔江人在雨声中,晚风菰叶生秋怨”的渺茫,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嗟叹。圆满是一个句号,终结了一切想象;而缺憾是一个省略号,引着人走向无边的、幽微的内心。

雨不知何时停了。月光浅浅地透进来,照在书桌上,那封摊开的信,在月华下显得愈发恬静,像一个熟睡的婴儿。我没有再读它,只依着原来的折痕,将它轻轻折好,重新放回了匣底。
有些话,不说出口,便永远不会说错;有些梦,不醒来,便永远不会破碎。这封未寄出的信,就让它继续做着它的梦吧。它是我与过往之间,一道最体面、也最温柔的帷幕。
更新时间:2025-10-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