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园及义务教育阶段,结合学位实际,统筹考虑同一家庭子女“长幼随学”;加大对多子女家庭购房的支持力度,结合实际出台适当提高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等政策;加强交通出行保障,在以家庭为单位配置小客车指标时,加强对多子女无车家庭的倾斜支持……7月31日,北京市发布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工作措施,在教育、住房、交通保障、职工权益、育幼服务体系建设等多方面统筹施策。在国家推出生育补贴的普惠政策之后,京版15条因地制宜为本市多子女家庭纾困解难,再一次传递鼓励生育的积极信号。
完善人口政策、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是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关键抓手。近年来,国家围绕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比如扩容个税专项附加扣除覆盖婴幼儿照护、加大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力度等。对符合规定生育的3周岁以下婴幼儿发放补贴,更是以真金白银为育儿家庭减负。此次北京出台15项措施完善生育政策,既是对国家政策框架的扎实落实,又结合北京实际需求进行了创新。以系统化方案破解大城市生育难题,为构建生育友好环境提供了可操作的首都样本。
“长幼随学”,减少了家长在不同学校之间的奔波劳顿;提高住房公积金贷款,能有效降低多子女家庭的购房门槛和经济压力;小客车指标的倾斜,则能切实解决家庭日常出行难题。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并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未成年子女数量较多的家庭可纳入公共租赁住房优先配租范围、督促用人单位落实对女职工特别是孕产期及哺乳期女职工的特殊劳动保护等,这些实打实的措施,精准切中了多孩家庭住有所居、行有所便、教有所育的现实需求。对住房、购车的硬性支持政策,对多娃上学的人性化安排、对宝妈权益的坚定捍卫,都指向一个共同目标:尽最大努力为有生育意愿的家庭创造条件、扫除障碍。
帮助一个个家庭打通生育痛点,不仅要完善生育友好多元支持政策,还要在加大生育服务力度、加强育幼服务体系建设上下功夫。京版15条提出,要提高生育保险产前检查费用报销标准,实现医保实时结算;以托育机构、社区儿童中心、妇幼保健机构等为阵地,广泛开展科学育儿服务……在医疗流程嵌入更多人文关怀、以灵活模式对接职场父母的看娃需求。这些举措的意义不仅在于减轻显性经济负担,更在于构建起覆盖生育、养育全链条的支持网络。在多处生活场景向宝爸宝妈传递社会支持与关怀的温度,有助于让他们感受到社会价值和生活质量的双重提升。
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建设非一日之功,需要持续的政策创新与社会合力。北京不断通过差异化支持满足多孩家庭的多种需求,就是希望更多市民在面对育儿难题时能少些茫然无措,多些笃定从容。期待京版15条尽快落地,让更多家庭在生育养育的过程中感受到社会的托举力量,消除后顾之忧,更从容地迎接新生命的到来。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安素素
更新时间:2025-08-0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