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海防遗珠:探秘海口市镇琼炮台,比秀英炮台更早的海口守护者

在海口繁华都市的滨海公园一隅,藏着一段被时光尘封的海防传奇——镇琼炮台。这座比“中国古代四大海防炮台”之一的秀英炮台早建6 年的清代军事要塞,历经140年风雨,至今仍默默守望着琼州海峡的潮起潮落。今天是5·18国际博物馆日,让我们拨开历史的迷雾,探寻这座海南省保文物背后的故事。

镇琼炮台地处海南岛第一大河南渡江主要入海口之一,海甸溪的入海口附近,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清代保卫海口的主要海防要塞。在海口市滨海公园东边与泰华路相夹地段,笔者见到了寻找多次的镇琼炮台,虽已被修葺一新,但是内部的一潭死水伴随漂浮着绿藻,让人望而却步。

镇琼炮台在1885 年落成时,它以露天炮台的独特构造(清代露天炮台多配备远射程重炮),成为海口防御体系的核心阵地。5 座明台暗室结构的炮位仿佛5 只警惕的眼睛,死死锁住敌舰进入海口的必经之路。

100多年的时间过去了,我翻开史书去追寻镇琼炮台的前世今生,看到镇琼炮台的诞生,与一段血与火的历史紧密相连:1883年底中法战争爆发,两广沿海边境告急,镇琼炮台应运而生……

清光绪八年(1882年),法国驻西贡总督率军北上,占领河内、南定等地。1882年底,清廷命李鸿章全权负责与法交涉事宜。双方经多轮谈判,议定由中、法分别驻军北、南圻,共同保护越南,开放云南边境进行通商。法国占领越南后,便拟将其势力拓展至中国的广西、云南,清廷与法国关系日益紧张。

清光绪九年(1883年),法国以茹费理为首的内阁积极推行对外扩张政策,再次发动了对越南的侵略战争,企图通过先吞并越南,然后再利用红河作为人侵中国云南通道的最终目的。同年8月,法军攻占越南都城顺化,强迫越南政府签订《顺化条约》,法国由此变成了越南的保护国。其后,法国加快了侵华步伐,威逼清政府承认法国对越南的殖民占领,并要求与其签订不平等的商务协定及国境条约。遭到清政府拒绝后,光绪九年(1883年)十一月十五日中法战争爆发,法军遂于同年12月中旬向驻扎在北圻(位于今越南北部)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

清光绪十年(1884年)四月,李鸿章与法国总兵福禄诺(F. E. Fournier)在天津协商并签订《中法会议简明条约》,清廷给予法国诸多利权,也让法国在越南势力的扩张更无阻力。五月,法国再与越南朝廷签订《第二次顺化条约》,越南签约代表在仪式上当场销毁清朝给予越南国王的封印(玉玺),至此法国对越南拥有了最高的统治权。同年闰五月一日,“观音桥事件”(也称“北黎事件”)爆发,双方再起冲突。法国派水师提督孤拔(Courbet)率舰队攻打台湾,近迫基隆,并进入闽江,炮轰马尾,福建水师全军覆没,是为“福州马尾海战”。七月六日,清廷明发上谕,对法国宣战。

早在1883年,预料法国有可能派军队登陆并占领海南岛,两广总督张之洞命湘军名将王之春率兵渡海,在海口城外设十多个营垒。有外国人的报告说:“正规军以外,又募集了义勇军,在近傍各村,树立众多的旗帜,借以显示其勇武。募集士兵的饷银以及维持生活等费用,全由地方人民的捐款支付。依道台、镇台、知府等共同署名的告示,凡有财产千元以上的住民,要负担百分之二十,猪行所用船只,不问是汽船、戎克,每运出一头猪,要交0.16元的特别税……”

法军为牵制援助越南的中国军队,从1884年初先后派出军舰,闯入福建、台湾沿海,在福州、厦门、基隆港口游弋示威。1884年6月,法国船“萨尼号”突然闯入海口水域,碇泊新埠岛横沟海面,海口顿时大乱,战火迫在眉睫。清政府震惊之余急调清军赶赴海口横沟要塞,以阻止法军登陆。“萨尼号”停泊港外,鉴于海口市区防线已构筑严密,没有攻击海口,第二天去了香港。

镇琼炮台动工时间没有史料和实物记载,笔者相信镇琼炮台在光绪九年(1883年)前后开始动工建造。根据镇琼炮台门口石匾上的“光緒十一年三月吉旦 湘西劉鎮楚 王之春共建”,查询民国《琼山县志》得知,刘镇楚、王之春先后任广东分巡雷琼道,其中刘镇楚光绪四年(1878年)任,王之春光绪九年(1883年)任,两者均为湖南人,来琼之前都是湘军猛将,可知清光绪九年初期,炮台已经在刘镇楚带领下开始动土建造。

张之洞于清光绪十年(1884年)十月二十二日发给王之春的“批署雷琼道王之春禀军火安抵琼防”提到:“据禀军火炮位安抵琼防为慰,仰即会同刘署镇相机布置,勤加操练,各械须善为存储,随时检点经理,不然徒有利器无益也……”可知此时炮台主体已经建成,开始部署火炮。

镇琼炮台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三月建成。镇琼炮台为露天炮台,平面呈圆形,由水泥和石土混筑而成,占地面积592平方米,分为南、北两个半区,其中北半区由护垣分隔为5座炮位,为明台暗室结构,炮台内有钢筋水泥阶梯可登临炮位屋顶平台,作为瞭望之用。

5座炮位原来各置大炮一尊,共5尊,炮口北朝琼州海峡,以控制整个海口湾。五尊炮现去向不明,推测应为和秀英炮台一样的德国克虏泊兵工厂产的大炮。南半区地势较北半区低,设有台阶上下,主要是用作指挥所和营房、弹药库等。其南端有一条长2.6米的通道作炮台入口;四周建有墙垣、高3.15 米。

炮台拱门朝南,顶端镶嵌着一块石匾,阴刻“鎮瓊礮臺”四个楷书大字,署“光緒十一年三月吉旦 湘西劉鎮楚 王之春共建”落款。拱门至炮位建有一条笔直的水泥甬道,长15米,为炮台人口,是兵员进出和弹药输送之道,甬道两旁地势平坦宽敞,台内西侧有水井一口,供生活之用水。

镇琼炮台建好后,在史料上没有查询到它有开火的记录。尽管史料未记载其“开炮御敌”的战绩,但作为威慑性存在,它曾让侵略者望而却步。随着时间的发展,清末、民国至近代,随着海防重心转移,炮台逐渐荒废,被荒草所掩盖。

据网友洁心介绍,他在20多年前见到镇琼炮台时,是在热火朝天的填海造田施工现场里,最特别的除了香港琼威公司那座类似古罗马万神殿式的白色写字楼外,就是几近为荒土杂草淹埋的环形黑色墙垣,镇琼炮台门上石匾上阴刻着“鎮瓊礮臺”四个大字,隐约间有种“霸气消磨不复存,旧朝台殿袛空村”的意境。

镇琼炮台在1995年就被列为市级重要文物,在2009年被列为海南省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相关部门的推动下,2015年曾组织人员进行清理,炮台的原貌才展露出来,并请了专家设计修缮方案,对炮台损坏部分进行复原,增加排水绿化和一些配套设施,同时将根据需要,复制几门大炮,把这里打造成一个爱国主义基地。

镇琼炮台的修缮工作在2019年下半年启动,此次修缮项目预估花费135万元,于2020年修缮完工,2021年7月通过验收,修缮保留了镇琼炮台原貌,但是没有像秀英炮台一样复制几门大炮。由于目前镇琼炮台在某施工项目内,尚未对外开放,镇琼炮台出现了杂草、炮台内部积水生藻,外围被高楼与围墙包围,宛如都市中的“历史孤岛”。

放飞无人机观测,镇琼炮台被高楼大厦所环绕,如果围墙被推开,它一定会被海口百多年来的巨变所惊呆。海甸溪的那边,再也不是一片荒地,它已经被人工填海扩大了很多倍,海南大学,天空之山等地标建筑依稀可见,世纪大桥横跨入海口,这里的人民不再担心外军侵扰海口湾,现在这里是一片祥和的幸福之城!这个曾以“防御外敌”为使命的要塞,如今更需要一场 “与城市的和解”。

我想镇琼炮台外面的围墙终有一天会被拆除,与相邻的世纪公园、海南青少年活动基地一起,成为海口知名的爱国主义教育胜地,这里可成为海口版“澳门大炮台”——既是历史课堂,也是市民打卡地。作为比秀英炮台更早的海防遗存,它若能与海南其他近代遗迹联合申遗,或将成为海南首个“近代海防遗址”类世界遗产。我想这一天的到来应该不会太遥远……

镇琼炮台的围墙,阻隔的不仅是空间,更是历史与现实的对话。当我们在世纪大桥上俯瞰海口湾的璀璨夜景时,不应忘记:百年前,有这样一座炮台,曾用冰冷的炮口守护过这片土地的安宁。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19

标签:历史   炮台   海口   海防   市镇   守护者   越南   法国   光绪   炮位   清廷   琼州海峡   顺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