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每日文摘:与其忧心年华逝去,不如坦然接纳年龄

镜中的数字与心底的恐慌

每天早上梳头,看向飘落下的白发;以及,照镜子的时候,目光是不是不自觉地看着新冒出的白发?

生日蛋糕上点亮蜡烛又多了一支时,会不会感到一阵莫名的心慌?

我们生活在一个对年龄异常敏感的时代,抖音、快手上充斥着冻龄女神、男神,让普通人多了对岁月流逝不由得产生了焦虑。

据国际抗衰老研究会的数据显示,人在过度焦虑中,反而会加速衰老。

整天担忧年龄流逝的人,实际上生理年龄平均比实际年龄老3-5岁。

就像作家村上春树在《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中写道:“年龄增长本身不是问题,问题是你如何对待它。”

被误解的时光礼物

中国首位女舰长韦慧晓34岁才参军入伍,44岁成为航母副舰长,

摩西奶奶76岁开始学画,80岁举办个人画展。

这些被人熟知的人无不用经历告诉我们:年龄从来不是限制,限制我们的是对年龄的刻板认知。

心理学家卡尔·荣格说过:“生命的前半段是发展外在,后半段是探索内在。”人生中,每个年龄阶段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年龄段都有其独特魅力。

20岁的冲劲与可塑性。

30岁的经验与判断力。

40岁的智慧与从容。

50岁的通透与豁达。

不知道你,是否发现了,自己当下年龄段的独特价值?

给时光以生命,而非给生命以时光

法国作家圣埃克苏佩里在《小王子》中写道:“使沙漠美丽的,是它在某处藏着一眼泉水。”

同样,与其担忧年华易逝,不如让每个年龄充斥该有的魅力,让我们展现出该有的内涵。

著名演员咏梅在49岁获得柏林影后时说:“我的皱纹是我好不容易长出来的,它们见证了我的故事。”用真实的一面展现在观众面前,用实力证明演员的价值不在皮相而在演技。

我们可以这样经营每个当下:

1. 建立“成长型思维”,相信能力可以持续发展

2. 关注"心理年龄"而非“生理年龄”。

3. 制定与年龄匹配的合理目标。

4. 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

余生最年轻的每一天

杨绛先生曾写下智慧而优美的文句:"人生最曼妙的风景,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她在80岁后依然笔耕不辍,90多岁出版新作,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无龄感"生活。

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发现,保持年轻心态的人:患病风险降低32%,记忆力衰退延缓5-7年,平均寿命延长4.5岁。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生命的价值不在于活了多久,而在于如何使用生命。”

76岁开始学画的摩西奶奶说:“人生没有太晚的开始,只有太早的放弃。”

当我们停止与时间为敌,就会发现:

皱纹是笑容的印记

白发是智慧的冠冕

年龄是生命的勋章

就像诗人里尔克在《给青年诗人的信》中写道:“要有耐心对一切尚未解决的事情,要学会热爱问题本身。”

年龄从来不是问题,如何看待年龄才是真正的问题。

坦然接受年龄,不用忧心年华,让自己与时间和解,在每一个当下活出最好的自己。

点个“在看”,让淡定与从容充满每一个瞬间,让生命的花朵在每个年龄段都绽放出该有的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8

标签:美文   人民日报   忧心   文摘   坦然   年华   年龄   生命   摩西   年龄段   舰长   从容   白发   时光   智慧   魅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