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世界发生了什么?2025.10.1

今天我们关注第3条简讯:中国援助巴布亚新几内亚的菌草旱稻项目永久性示范基地落成。

巴布新居民庆祝菌草旱稻项目永久性示范基地落成

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主体位于世界第二大岛新几内亚岛的东半部,还包括周边的600多个岛屿。该国地处赤道附近,主要为热带雨林气候,地形以山地为主,查亚峰海拔超过5000米,是大洋洲的最高点。

巴布亚新几内亚人口约为1100万,大部分人口居住在农村地区,城市化水平很低。作为低收入发展中国家,据2022年数据,人均GDP约为3000美元。在经济方面,主要依赖矿产与农业,其中矿产和能源出口主要保障外汇,农业种植、咖啡、可可、椰干等经济作物则吸纳了大量人口从事自给性农业。

虽然资源丰富,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粮食自给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许多农民依旧使用传统的种植方式,缺乏先进的农机具和种植技术。即便在有潜力的区域,产量常常受限于气候变化和土壤退化等环境问题。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巴布新的粮食自给率长期保持在50%以下,这意味着该国每年依赖大量的进口粮食来满足国内需求。

在此背景下,巴布亚新几内亚与中国开展粮食种植合作,作为其提升粮食自给率的重要路径。这一合作的核心是菌草技术和旱稻种植的引进与推广,至于合作的历史,则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1995年,一位名为布莱恩·瓦伊的巴新留学生在福建农林大学接触到了由林占熺教授发明的菌草技术,并认识到这项技术对家乡发展的潜力。在他的推动下,1998年,福建农林大学的专家林应兴等人首次前往巴布亚新几内亚,在东高地省开始了菌草技术的示范工作。菌草技术利用草本植物替代木材栽培食用菌,不仅能减少对森林的砍伐,还能为农户创造新的收入来源。

与菌草技术配合的旱稻品种是专门针对巴布亚新几内亚缺乏完善灌溉系统引进推广的,2000年,当时的福建省省长与巴新东高地省省长拉法纳玛签署了关于发展菌草和旱稻技术的合作项目协议书。早期示范项目取得显著成效后开始在全国铺开,根据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等相关机构的资料,截至2022年,菌草和旱稻技术已在巴新9个省的17个地区得到推广。

在东高地省,已有超过4300户家庭参与菌草菇的种植,超1088名小农户和20个合作社获得了旱稻种植的支持。旱稻产量表现良好,部分试验田的单产可达每公顷8.5吨。这些技术的推广不仅增加了农户的收入,改善了居民的营养状况,还直接缓解了当地因资源纠纷频发的部落冲突。

此番中国援助巴菌草旱稻项目永久性示范基地落成,也是这一减贫合作的又一历史时刻。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05

标签:财经   世界   巴布亚新几内亚   旱稻   技术   粮食   永久性   农户   中国   项目   联合国   粮农组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