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的中午,青海海西州大柴旦往敦煌去的无人区里,地面温度飙过35摄氏度,脚往地上一踩都能感受到灼人的热气。
旅游博主“大鹏”和队友们开着越野车,在坑坑洼洼的砂石路上颠簸着,突然,仪表盘上的胎压警报像疯了一样闪个不停。
紧接着,三辆车接二连三瘫在了路边。
大伙儿赶紧下车查看,这一看,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12条轮胎全都废了,密密麻麻的窟窿眼儿,就像被乱枪打穿的马蜂窝。
其中一条轮胎上,竟扎着30多枚四角铁蒺藜,活脱脱一个张牙舞爪的金属刺猬。
这种专业扎胎器可阴损了,四个尖角经过精密计算,不管怎么往地上一撒,总有一根刺翘着朝天候着。
别说是越野车了,就算是坦克从上面压过去,估计也得就地趴窝。
更让人崩溃的是,这儿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离最近的补胎点还有100多公里,手机信号更是连个影子都没有,屏幕上的信号格子空空如也。
他们没办法,只能掏出随车工具,顶着高原上毒辣的太阳,边充气边补胎。
整整三四个小时的自救后,才满身油污、狼狈不堪地逃出了这片无人区。
后来,大鹏把扎满钉子的轮胎拍成视频发到网上,标题直接写上“这不是谋财,这是害命”,网友们的怒火一下子就被点燃了。
谁这么缺德干出这种事?所有人第一反应都指向了“补胎黑产链”。
毕竟,某些景区周边的修车店靠撒钉子来创收的传说,在自驾圈早就不是什么秘密了。
可现实往往比剧本还要骇人,7月11日,甘肃阿克塞警方雷霆出击,52岁的马某某和57岁的李某某被抓了。
这真相让人听了哭笑不得:这俩人跟一个牧民闹了矛盾,气不过,就买来专业扎胎钉撒在对方经常经过的路段,本来是想给仇家“添点堵”,没想到误伤到了过路的游客车队。
就像网友神评论说的:“典型的报复瞄错了靶,坑了一群吃瓜群众。”
事件发生的地点还上演了一出“两省推锅”的大戏。
青海一开始火急火燎地回应说要严查,结果联合调查组拿着GPS坐标一核对,嘿,事发地居然在甘肃省阿克塞县阿伊纳乡的牧场砂砾路上,离青海管辖的G3011高速足足有41公里。
于是矛头又被转到了甘肃去。
这个乌龙事儿,一下子暴露了青甘环线的管理软肋:跨省的路线很容易出现空管地带,尤其是在这种人烟稀少的荒漠区。
在高原荒野恶意撒钉,杀伤力可比在城市里大太多了。
你想想啊:在无人区爆了胎,手机没信号,白天气温能把人烤成干儿,晚上低温又能冻死人,说不定附近还有狼群在溜达。
2019年川藏线就发生过类似的事儿,肇事者最后被判了七年徒刑。
在救援半径有百公里的荒漠里,扎胎跟谋杀未遂没多大区别。
法律对这种缺德操作从来都不会手软。别看只是撒钉子,刑法里的“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早就等着呢。
广西就有人撒三角钉引发多车侧翻,最后蹲了三年半大牢,要是真闹出人命,刑期直接就奔着十年以上去了。
阿克塞那两位老汉,怕是得为自己的一时置气,付出应有的代价。
说到防范,青甘环线每平方公里还不到2个人,指望警察巡逻,还不如盼着骆驼能考上编制呢。
真正靠谱的招数,得学学新疆的独库公路,在关键路段装上太阳能监控集群和金属物体感应器,就像给公路安上了“金属探测器”。
更实际的办法是游客自己准备好自救三件套:车载补胎工具、卫星电话、胎压监测,这就相当于荒野版的“有备无患”。
事件曝光后,青海文旅部门连夜加班,电话都被打爆了。
游客们灵魂拷问“还敢不敢去”?这种焦虑直接戳中了旅游经济的命门,安全感才是最好的旅游广告。
云南旅游曾经因为乱象,客流量腰斩,花了五年时间才缓过劲儿来。
如今青甘环线刚靠着短视频火起来,可不能让这几枚铁蒺藜,扎破了大家对“诗与远方”的幻想。
两个老汉因为点私人恩怨撒钉子,却让千里之外的自驾游客遭了殃。
人性之恶就像高原上的风,不分青红皂白地扫过无辜的人。
而大鹏车队能平安无事,全靠老司机骨子里的谨慎,补胎胶和充气泵就是他们穿越无人区的“隐形护身符”。
所以啊,在法治利剑追惩罪恶的时候,去荒野旅行也得记住:你的命,终究要攥在自己手里。#头条深一度#
(老A)
更新时间:2025-07-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