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华永道警告:到 2035 年,三分之一的芯片生产可能面临铜供应中断

普华永道最近扔了个重磅炸弹,说到2035年,全球三分之一的芯片生产可能会因为铜供应中断而卡壳。这可不是小事,芯片这东西现在到处都是,手机、电脑、车,连冰箱都开始智能化了,全都离不开它。而铜呢,又是芯片里跑不掉的关键材料。普华永道这么一说,等于给我们敲了个警钟:未来十几年,芯片产业可能会撞上一堵大墙。

先说说为啥铜这么关键。芯片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个超级复杂的电路板,里面有几亿甚至几十亿个晶体管。这些晶体管得靠细得跟头发丝似的导线连起来,才能让电流跑得顺畅,芯片才能干活。而这些导线,现在基本都是铜做的。

为啥选铜?因为它导电性好,效率高,能扛得住现代芯片那种高密度、高速度的需求。以前芯片用铝做导线,但随着技术进步,芯片越来越小、越来越快,铝有点跟不上了。铜就成了主角,尤其是1997年IBM把铜互连技术搞出来之后,成了行业标配。所以,铜要是供应不上,芯片生产直接就得歇菜。

具体点说,铜在芯片里主要干两件事:一是做互连线,把晶体管连起来;二是散热,因为芯片跑起来热得跟个小火炉似的,铜导热也不错。一颗高端芯片,比如手机里的处理器,可能得用好几克铜。全球一年造那么多芯片,铜的需求量可想而知。

普华永道这份报告里讲得很明白,铜供应要出乱子,根儿上是气候变化惹的祸。咋回事呢?铜不是随便挖挖就有的,得从铜矿里提炼出来,而提炼铜矿需要水——大量的水。洗矿石、分离杂质、精炼,全都离不开水。可气候变化让全球不少地方的降雨量变少,干旱越来越严重,铜矿区尤其受不了。

拿智利来说,这国家是全球铜产量的头把交椅,占了全球28%左右的供应。它的大铜矿基本都窝在北部,那地方本来就干得要命,最近十几年更是碰上了“特大干旱”。降雨量一年比一年少,地下水也快抽干了。铜矿开采一天得用几十万立方米的水,缺了水,矿石都没法洗,产量自然就掉。

报告里说,智利现在25%的铜产量已经有点悬,到2035年,75%的产量可能会受影响,到了2050年,甚至可能90%到100%都保不住。这不是吓唬人,智利政府自己都承认,水荒已经让好几个大矿减产了。

不光智利,别的铜产大国也逃不掉。中国、澳大利亚、秘鲁、巴西、美国、刚果、墨西哥、赞比亚、蒙古,这些国家加起来供应了全球80%以上的铜,但不少地方都开始缺水。秘鲁的安第斯山区,冰川融化快得吓人,水源越来越靠不住;澳大利亚内陆本来就干,干旱一来更没法挖;中国有些矿区也因为水污染和干旱开始吃紧。普华永道算了笔账,全球17个主要铜产国里,大部分到2035年都会被干旱拖后腿。

普华永道说,到2035年,全球32%的芯片生产可能会因为铜供应中断而受影响。这个数字咋来的?他们研究了这17个铜产国的气候变化趋势和水资源情况,发现这些国家的铜产量到时候会有不同程度的下滑。智利首当其冲,其他国家也多少有点风险。32%是把这些国家的产量加权平均,再结合芯片行业对铜的需求算出来的。

现在芯片行业对铜的需求大概是每年200万吨左右,而全球铜产量也就2500万吨,其中不少还得用到电线、建筑这些地方。芯片这块儿虽然占比不大,但特别敏感,因为它要的铜纯度高、质量好,不能随便凑合。到2035年,如果铜产量真降个20%-30%,芯片厂能抢到的铜就不够用了,三分之一的生产线得停摆。

更麻烦的是,这32%还是“目前水平的四倍”。意思是,现在铜供应问题还没那么严重,可能只有8%左右的生产受影响。但未来十年,气候变化会把这风险放大好几倍,防不胜防。

芯片这行有个特点,供应链特别长,也特别集中。铜从矿里挖出来,炼成纯铜,再送到芯片厂做成导线,这中间得经过好几个国家。铜主要靠智利、秘鲁这些地方出,芯片厂又扎堆在亚洲,像台湾、韩国、日本,再加上美国和欧洲的新厂。铜一少,全世界都得跟着抖。

比如,台积电、三星这些大厂,造一颗芯片得用全球几十个供应商的材料和设备。铜断了,生产线直接停摆。2021-2022年的芯片荒已经让大家见识过了,美国GDP那年少涨了1%,德国掉了2.4%,车厂、手机厂排队抢货。现在要是再来个铜供应危机,后果只会更严重。

还有个大背景,铜需求还在涨。电动车、5G基站、风力发电这些新玩意儿都嗷嗷待哺。一辆电动车用的铜是普通车的四倍,可再生能源设备也离不开铜。芯片行业本来就得跟这些领域抢资源,铜一紧缺,价格肯定飞涨,成本一高,小厂可能直接倒闭。

普华永道这份报告厉害就厉害在这儿,它把气候变化从“环保圈”的话题拽到了“钱袋子”上。以前大家觉得干旱、洪水离自己挺远,但现在它直接影响到你手机能不能买到,车能不能开走。铜供应这事儿,就是气候变化给全球供应链下的一个套。

报告还说了个让人头疼的事儿:就算全世界现在使劲减排,到2050年,全球一半的铜供应还是会受影响。咋回事?因为气候变化已经攒了好几十年的“债”,不是一两年能还清的。温度升高、降雨失调这些趋势,短期扭不回来,铜矿区的水荒只会越来越糟。

面对这堆麻烦,全球已经开始动起来了。

智利和秘鲁已经在干这事儿了。既然地表水不够,那就从海里弄,把海水淡化成能用的水给矿场用。智利好几个大矿,像Escondida、Los Bronces,都在建淡化厂。秘鲁的Quellaveco矿也搞了个大项目。但这招不便宜,一个淡化厂得砸好几亿美元,还得铺几十公里的管道把水送上山。建起来也慢,2035年前能用上的没几个。

有些矿开始用新技术,尽量少用水。比如“干法选矿”,不用水靠风力或机械把矿石分开,省水还能减排。不过这技术还在试水阶段,大规模用起来得花时间。还有人提“闭环水系统”,把用过的水循环再用,也能顶一阵子。

铜这东西有个好处,能回收。废手机、废电脑里都有铜,全球每年扔的电子垃圾里藏着几百万吨铜。但现在回收率低得可怜,只有20%左右。普华永道建议,芯片厂可以多搞点回收,把废料里的铜掏出来用。这招挺靠谱,但得政府出政策,企业投钱,还得建好回收链条,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

有人琢磨,能不能不用铜,换别的材料?比如石墨烯、碳纳米管,导电性也不错。但这玩意儿现在还在实验室里,离上生产线还早得很。铜的优势是便宜、稳定、技术成熟,替代品想接班,少说还得十年八年的研发。

芯片厂现在太依赖少数几个铜产国了,风险全攒一块儿。普华永道说,企业得分散采购,别老盯着智利、秘鲁买,多找点备胎。还有人建议囤点铜,建战略储备,像石油那样,关键时候拿出来救急。

铜供应这问题,不是哪个国家或公司能单挑的。智利缺水,美国的芯片厂也得跟着遭殃;中国减排做得好,澳大利亚的矿还是可能停产。全球供应链就是个大网,谁掉链子都得一起疼。

政府得搭把手,出政策推节水、回收,再加点国际合作,别老各顾各的。企业也得动脑子,别光想着赚钱,把水资源风险塞进供应链计划里,长远看比临时抱佛脚强。

气候变化已经不是科学家的事儿了,它直接敲你家门,影响你兜里的钱。铜供应要是真断了,芯片造不出来,手机贵得买不起,车厂停产,经济一团糟,都是眼前的事儿。

咱得正视这问题,别老觉得“到2035年还早”。十年眨眼就过,现在不干点啥,到时候只能干瞪眼。全球一块儿努力,兴许还能把这危机扛过去。芯片这东西,咱离不了,铜也得保住,你说是不是?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1

标签:科技   芯片   智利   三星   全球   铜矿   气候变化   产量   干旱   秘鲁   可能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