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0月17日晚上,对于中国股市来说,是一个不眠之夜。一家名叫寒武纪的公司,扔出了一份能让所有人瞠目结舌的三季报成绩单。

简单来说,就俩字:爆了。
有多爆?他们一个季度就进账17.27亿元,相比去年同一个时期,增速高达1332.52%!
这可不是什么小公司翻倍增长的概念,这是一个已经几百亿市值的巨头,像坐上了火箭一样往上冲。同时,他们一个季度净赚了5.66亿元,同比增长近4倍。

这组数字,在财经圈里,就像一颗重磅炸弹。大家还没来得及细看报表,另一个更刺激的话题已经炸开锅了——这家做AI芯片的公司,
就在不久前,股价一度把A股多年的“老皇帝”贵州茅台都给挑落马下,登上了“股王”宝座。而这一切奇迹的背后,站着一个年轻的85后——陈天石。

他持有的公司股票市值,随着这波暴涨,一度冲破了1600亿元。一个科学家,如何在短短几年内,实现了如此惊人的财富积累?
寒武纪这匹黑马,究竟是一飞冲天,还是昙花一现?咱们今天就用人话,掰开揉碎了讲讲这个故事。

说实话,寒武纪在以前,虽然名气大,但在很多人眼里,属于“叫好不叫座”的类型。技术听着很牛,但赚钱嘛……一直有点“雷声大,雨点小”。
公司成立这么多年,大部分时间都在“烧钱”搞研发,离真正的赚钱,总感觉差着一口气。但今年,这口气,终于喘上来了,而且喘得又粗又壮。
今年上半年,寒武纪的营收就达到了28.81亿元,这是什么概念?去年上半年,他们的收入才区区6476万元。
这已经不是增长,这是井喷。更关键的是,他们实现了10.38亿元的净利润,彻底扭亏为盈。这意味着,寒武纪终于走出了漫长的“烧钱隧道”,看到了盈利的曙光。
到了前三季度,势头更猛,总共营收46.07亿元,净利润16.04亿元。用大白话讲,寒武纪今年,是真的赚到大钱了。
那么问题来了:它为啥今年突然就爆了?这里面,是“天时地利人和”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一股风,叫做“全球AI算力大爆炸”。自从ChatGPT横空出世,全世界都疯了似的搞大模型。搞大模型需要什么?需要海量的算力,需要成千上万的AI芯片。
这就好比淘金热,不管最后谁挖到金子,卖铲子的人先发财了。寒武纪,就是那个“卖铲子”的。
全球的科技巨头,像微软、谷歌、亚马逊,都在拼命加大投入。国内的阿里、腾讯、字节跳动也不例外。
阿里甚至在原有的投资计划上,宣布要再追加巨额资金搞算力建设。这股巨浪,把寒武纪这艘船,直接推向了风口浪尖。
第二股风,叫做“国产替代的黄金机会”。这可能是最关键的一股风。美国的芯片出口管制,一波比一波紧。
以前大家习惯用的英伟达芯片,现在不好买了,或者说,能买到的也是被“阉割”过性能的版本。这下,国内的各大公司、云服务商都急了。
为了保证自己的AI业务不断粮,必须寻找“备胎”。而寒武纪,作为国内AI芯片的领头羊,自然成了首选。
有研究机构预测,到2025年,中国AI服务器市场上,本土芯片的份额将大幅提升到40%。这块巨大的蛋糕,正在重新切分,寒武纪分到了最大的一块。
第三股风,叫做“技术生态的联手破局”。芯片这东西,不是造出来就完事了,还得有人用,有好用的软件配合。这就好比你有了一台性能超强的游戏主机,但没有好玩的游戏,它也只是个摆设。
今年,寒武纪在这点上取得了关键突破。9月底,深度求索(DeepSeek)发布了强大的新模型,宣布完全兼容寒武纪的芯片。10月,AI巨头商汤科技也跑来和寒武纪签了战略合作。
这就意味着,寒武纪的芯片不再是孤军奋战,它正在融入一个越来越强大的软件生态里。用的人多了,生态就活了;生态活了,芯片的价值就真正体现出来了。
正因为看到了这些,国际顶级投行高盛才在10月18日发布报告,对寒武纪维持了2104元的“天价”目标价。
按照这个价格算,寒武纪的市值能冲到接近8800亿元,比现在还能再涨60% 以上!
讲完了公司,我们必须好好认识一下背后的男人——陈天石。

陈天石,1985年出生在江西南昌。 他是个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天资聪颖。1998年,他进入南昌市第二中学学习,这所名校可能就是他梦想起航的地方。
2001年,年仅16岁的他,做出了人生第一个关键选择——考入大名鼎鼎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学习数学。
少年班,那是什么地方?那是中国顶尖天才的聚集地。在这里,陈天石打下了坚实的数理基础。本科毕业后,他选择继续在中科大深造,一口气读完了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的博士。
他的导师是陈国良院士和姚新教授,都是国内计算机领域的泰斗。可以说,从少年班到博士,陈天石在学术的象牙塔里,完成了最顶级的知识储备。
2010年博士毕业后,他顺理成章地进入了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简称“计算所”),这是中国计算机技术的“国家队”。
他从助理研究员干起,到副研究员,再到研究员、博导,一路走来,俨然一位前途无量的青年科学家。
如果故事只到这里,那陈天石的人生轨迹,就是一位标准的优秀学者。但转折点发生在2016年。
那一年,人工智能的浪潮已经开始涌动。在计算所积累了近6年研究经验的陈天石,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跳出体制,创业!
2016年3月,中科寒武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为什么叫“寒武纪”?地质学上,寒武纪是生命大爆发的时代。陈天石希望,自己的公司能开启智能时代的“大爆发”。
公司的起点非常高,推出的第一款商用AI芯片“寒武纪1A”,就直接被华为看中,集成到了当时旗舰手机Mate 10的麒麟970芯片里。
这让华为手机拥有了强大的本地AI处理能力,一炮而红。寒武纪也凭借这次合作,在业界声名鹊起。然而,创业之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
后来,华为选择自研AI芯片,寒武纪失去了一个大客户。这也让市场开始质疑:寒武纪到底行不行?离开了大客户,还能不能独立行走?
面对质疑,陈天石带着团队埋头苦干,陆续推出了用于云计算的“思元”系列芯片和用于边缘计算的“思元220”等产品。
他们持续“烧钱”投入研发,即使年年亏损,也丝毫没有动摇。因为他相信,AI芯片的未来,一定属于那些掌握核心技术和坚持长期主义的人。
转机在2023年后到来。ChatGPT点燃了全球AI大战,算力需求爆炸式增长,加上美国持续的芯片管制,给寒武纪送来了“天时”与“地利”。
陈天石和他的团队,在过去近十年里默默积累的技术,终于等到了用武之地。

市场一片欢腾,股价节节高升。但在热烈的狂欢背后,冷静的观察者已经端上了几杯“醒酒茶”,提醒大家注意脚下的风险。
第一杯茶,叫“客户依赖症”。翻开寒武纪的客户名单,一个刺眼的数据无法忽视:2024年,它对单一最大客户的销售额,占了总收入的79.15%。
几乎八成的身家,都系于一家公司身上。这就像一个人,大部分收入都来自一个老板。万一这个老板哪天心情不好,或者找到了新的合作伙伴,减少了订单,那对寒武纪的收入将是毁灭性的打击。
虽然现在这个“大老板”(很可能某家云巨头或运营商)正在疯狂采购,但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风险,始终是高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第二杯茶,叫“高处不胜寒的估值”。寒武纪的股价一度超过茅台,成为A股“股王”,市值高达五千多亿。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市场的期望值已经打得非常满了,已经把未来好几年的高增长都提前算进股价里了。用专业的词叫“市盈率”、“市净率”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按老百姓的话来说,就是它现在太贵了。任何一点风吹草动,比如某个季度的业绩稍微不如预期,或者行业政策有点变化,都可能引发股价的大幅回调。
就连寒武纪自己都在8月底发公告,提醒大家“股价存在脱离当前基本面的风险”,这相当于自己站出来说:“大家冷静点,别太疯了!”
第三杯茶,叫“供应链的暗礁”。造芯片是个极其复杂的全球协作过程。虽然寒武纪是设计芯片的,但生产制造还需要依赖上游的原材料和代工厂。目前全球地缘政治局势复杂,
万一哪个关键环节被“卡了脖子”,比如高端芯片制造设备或材料进口受阻,就可能直接导致生产停滞,成本飙升。这对于正处于放量关键期的寒武纪来说,是潜在的巨大威胁。

寒武纪和陈天石的故事,是中国科技创业大潮中的一个缩影,也是一个极致化的样本。它讲述了一个天才科学家如何抓住时代机遇,将实验室技术转化为商业产品的传奇;
它也折射出在 “国产替代” 和 “AI革命” 这两大历史性浪潮下,一家企业所能达到的速度与高度。
陈天石,这个曾经的少年班天才、中科院研究员,用不到十年的时间,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市值五千亿的商业帝国掌舵者,一个身家超千亿的富豪。
他的个人命运,与一家公司、一个行业乃至一个国家的科技战略,紧密地交织在了一起。1332.52%的增长,固然耀眼夺目。但市场的三问,也同样振聋发聩:
这爆发是可持续的吗?天价估值里有多少是实打实的技术,有多少是故事的泡沫?面对国内外虎视眈眈的竞争对手,你的护城河到底有多深?
寒武纪的征途,还远未结束。它登上了浪潮之巅,也站上了风暴之眼。对于投资者而言,这既可能是一个波澜壮阔的财富故事,也可能是一堂风险教育的实战课。
无论如何,寒武纪和陈天石已经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更新时间:2025-10-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