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立两废太子之后,康熙晚年的储位之争怎样收场?

康熙五十一年九月,康熙帝从塞外巡视回来,就在畅春园里当着诸王大臣的面,正式宣布第二次废掉皇太子胤礽,说他狂疾没好透,大失人心,从此就把胤礽关进了咸安宫,严禁任何人求情释放,违者处死。这事儿一出,宫里顿时安静了不少,但皇子们心里的那股劲儿可没消停。康熙帝自己也说了,以后不立太子了,得看谁有功德谁上位,这话听着公平,实际给那些有野心的皇子开了绿灯,大家开始明里暗里活动起来。

先说说废太子那边的余波。康熙帝本想借着二废太子平息一下风波,可没多久,翰林院的一个小官朱天保就忍不住了。康熙五十七年春天,这家伙觉得皇帝可能还惦记着胤礽,上书求复立。结果康熙一看奏折,气不打一处来,当场下令把朱天保绑了斩首,还株连他的同党家人,全都杖责流放。

这下子真没人敢提复立的事儿了,康熙帝也借机敲打群臣,储位悬着就是为了稳住大局。 胤礽自己也没闲着,同年西北准噶尔那边闹叛乱,康熙要派大将军出征,胤礽在咸安宫里用白矾水写隐形书信,托大夫带出去,让旧党保荐他领兵戴罪立功。信里写得挺恳切,说自己悔过,想身先士卒赎罪。可惜这事儿东窗事发,大夫被抓,纸浸水现字,康熙帝直接杖死了相关人,胤礽的禁锢更严了。这波操作不但没帮上忙,还让康熙彻底对胤礽死心。

皇子们这边,争储的火药味越来越浓。康熙四十八年复立胤礽时,康熙帝为了安抚大家,加封了不少皇子,三子胤祉、四子胤禛、五子胤祺都升亲王,七子胤祐、十子胤禦升郡王,九子胤禟、十二子胤祹、十四子胤禵升贝勒。只有长子胤禔还关着,八子胤禩说备位够了不加,十三子胤祥也没份儿。二废太子后,这些封号没变,但活动空间大了。八阿哥胤禩那派人最活跃,早年结党营私,博取大臣好感,康熙五十年京城一帮官员聚会饮酒,被指是太子旧党结党,康熙帝亲自查,步军统领托合齐下狱杖死,尸体挫骨扬灰;刑部尚书齐世武被铁钉钉墙上,三天没气儿。这俩都是高官,处分这么狠,等于给所有人提了个醒,别沾太子边儿。

胤禩自己也没躲过。康熙帝对他的评价一直差,说他心高阴险,早年就嫌他出身低微。五十年后,胤禩还想拉票,大臣们私下保举他,康熙一听火大,革了他的贝勒衔,剥了官职。胤禩的党羽九子胤禟、十子胤禦、十四子胤禵都跟着求情,康熙差点拔剑,幸好五子胤祺劝住。这帮人后来转战十四子胤禵那边,胤禵年轻有冲劲,康熙五十七年准噶尔叛乱,康熙直接封他抚远大将军王,带正黄旗出征西北。这任命一出,大家都眼红,因为康熙年轻时这种大事都亲征,现在交给胤禵,等于给他镀金机会。胤禵领兵四年,军报上说表现还行,康熙写信勉励,让他放宽心勤勉效力。

四子胤禛这边低调得多。表面上不争,实际动作不少。他早年就跟十三子胤祥绑一块儿,胤祥本是太子党,后来转投胤禛,帮他处理政务。康熙五十五年左右,胤禛通过年羹尧控制西北粮草,卡着胤禵的补给线,不动声色地削弱对手。胤禛还常在康熙跟前露脸,审讯太子党、主持祭祀、查科举,全是重活,康熙夸他体察朕心,孝顺有加。三子胤祉本来也算有力,但康熙五十二年就退出竞争,专心编书,没卷进去。

康熙帝自己呢,二废太子后态度变了,不再公开立储,多次跟群臣说,这事儿关系太大,得选个跟朕心意相通的。康熙五十六年身体不好,大臣劝早立太子,他说天下大权统一在皇帝手里,立早了容易出乱子。这话听着有理,实际是吸取两废太子的教训,想用秘密建储稳住。康熙晚年巡视塞外、江南,皇子们随驾,表面和气,底下书信飞,党羽拉帮。康熙六十一年十月,他照常去热河行猎,十一月初发病,命胤禛代行冬至祭天大礼。十三日病情重了,召胤禛和隆科多,口谕传位胤禛,当晚戌刻崩逝,享年六十九。

消息一出,胤禛封锁畅春园,召诸王入园。胤禩、胤禟、胤禵赶来,隆科多宣遗诏,立胤禛继承。二十日,胤禛在太和殿登基,改元雍正。储位之争就这么收场了,雍正上台后,胤礽封闲秦王,移景山,雍正三年病死;胤禩贬闲王,三年赐自尽;胤禟贬郡王,流新疆,五年死路上;胤禵贬和硕亲王,七年囚高墙,乾隆十年死狱中;胤祥封怡亲王,雍正三年病故。其他皇子多保全,但旧案一清,党羽抄家。这场争斗从康熙四十七年一废太子拉开,到六十一年结束,拖了十四年,兄弟阋墙,父子生嫌,康熙一生平三藩、收台湾、征噶尔丹,样样乾纲独断,唯独家事儿束手无策。

细想起来,这争储不光是皇子们野心作祟,康熙的处理方式也有问题。两立两废前后,他对胤礽时信时疑,皇子们一看机会,就钻空子。胤禔早年监禁胤礽,还下咒诅咒,被三子胤祉告发,康熙革爵圈禁二十六年,这人从头到尾就想着踩别人上位。胤禩拉帮结派,大臣捧他贤王,实际心机深,康熙说他阴险不是白说的。胤禵出征西北,本是重用,可雍正上台后说他军中违法,贬了下去。胤禛赢了,靠的不是张扬,而是稳扎稳打,康熙临终选他,也因为他办事牢靠。

整个过程,朝堂跟着晃荡。康熙五十年那饮酒案,牵出太子旧党,高官死得惨,官员们从此夹尾巴。康熙五十七年胤禵出征,西北战事吃紧,皇子们在京里盯着军报,盼着谁立功谁翻盘。可康熙信里夸胤禵勤勉,实际没给更多资源。雍正继位后,秘密建储的匾额后诏书一开,传位四子,诸王虽有疑,但隆科多作证,兵马在手,也没人翻天。

说到底,这事儿暴露了清朝传子制的毛病。康熙想传贤,可皇子成年了,各有党羽,控制不住。胤礽从小养东宫,三十多年太子,废了两次,精神也垮了。其他皇子见缝插针,大阿哥建议杀太子,八阿哥博声望,十四阿哥借军功,全是老套路。康熙晚年巡视时,常训诫皇子别争,可话音落,底下照样动作。最终雍正上位,稳定了局面,但代价是兄弟多半倒霉,宫里从此多层铁栅。

再看细节,康熙五十二年,他就改太子仪制,削弱储权,免得再出乱子。大臣劝立储,他总说有未可轻率者。康熙五十六年抱恙,群臣又劝,他强调选心意相通的。这思路直指秘密建储,雍正后来就用这法传乾隆。争储中,胤禛的年羹尧管粮,隆科多掌兵,都是关键棋子。胤禵凯旋康熙五十九年,康熙在园里赐宴,诸皇子列席,表面庆功,底下谁知道心事。

雍正元年,胤禵回京述职,还封和硕亲王,可二年就贬了。胤禩封廉亲王,三年自尽前改名阿其那,胤禟改塞思黑,死时途上无人收尸。这报复听着狠,但雍正眼里,他们是篡位威胁。胤祥帮了大忙,封怡王,雍正三年病逝,追封贤王。整个收场,就这么血淋淋的,康熙的家事儿,成了清史一大段。

康熙帝崩后,葬礼上雍正主持,定谥仁皇帝,庙号圣祖。诸皇子哭灵时,估计心各不同。争储结束,朝政转入雍正手,他铁腕整顿,查贪污,摊丁入亩,可皇室裂痕补不回了。胤礽死后,雍正三年,封他不入贤庙,就这待遇。十四子胤禵囚到乾隆十年,死时六十八,尸骨入棺,总算有个下场。

这争斗的根儿,在康熙四十七年一废太子时就埋了。大阿哥胤禔看管胤礽,却盼他死,举荐八阿哥又揭发,纯属搅局。三阿哥胤祉告发魇术,罚闭门半年。五阿哥胤祺劝架,保了八党一命。九子胤禟传消息,十子胤禦拉人,十二子胤祹低调。这些小动作,堆起来就是大祸。康熙巡视江南时,皇子随驾,看河工、查盐政,表面勤王,实际比功劳。

康熙六十一年春,皇子们上寿,乾清宫里叩头,康熙还健在。夏巡视塞北,四子随驾。秋三子呈历书。谁知冬就变天。雍正登基,改制立储,藏匾后,避了公开争的坑。可康熙晚年那十年,储位空着,朝野不安,地方旱灾、叛乱,全压皇帝肩上。这收场,说是雍正胜出,实际康熙的遗憾。

总的看,两废太子后,争储从明斗到暗战,皇子们借政务、军功、党羽下注。康熙想控场,用加封、处分、巡视压着,可年岁大了,管不住。最终口谕传四子,雍正接棒,诸弟多贬死,家变成铁桶。这段历史,提醒人,权力家事儿,搅一块儿最难解。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8

标签:历史   收场   晚年   太子   康熙   雍正   皇子   党羽   阿哥   大臣   亲王   乾隆   准噶尔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