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饼吃出“家乡味儿”
把子肉被包进了月饼里!最近,济南肉界的扛把子玩起了跨界,在烤箱里当了一回“显眼包”。有着30多年历史的济南本土糕点品牌稻香园今年推出了现烤把子肉月饼。
除了把子肉,山东“省菜”豆角也被包进了月饼,在品牌连锁店丹香进行售卖。
……
中秋节前夕,月饼市场迎来销售旺季。为了抓住食客的胃,在山东,月饼商家可谓“卷”出了新高度。从减糖健康配方到非遗技艺的现代演绎,从赋予文化IP到激活地域基因,今年的月饼别有一番味道。
9月28日下午三点,记者来到丹香济南和瑞广场店时,货架上仅剩4枚青稞豆角卤肉月饼。店门口,不少顾客被青稞豆角卤肉月饼宣传海报吸引,进店询问。
“每天早上九点左右,大约有三百枚青稞豆角卤肉月饼从工厂送到店里,基本上一两个小时就全部卖完了。”丹香济南和瑞广场店店长杨清介绍,很多老顾客都要提前预留。
今年中秋,地域特色食材的创新应用成为月饼市场的新趋势。除了山东的把子肉月饼、豆角月饼、烟台苹果月饼,上海的老字号王宝和也推出了全蟹粉月饼、蟹粉明虾月饼,将上海人喜爱的蟹粉包进了月饼中。长沙的小龙虾月饼、河南的胡辣汤月饼、四川的灯影牛肉月饼、湖北秭归脐橙月饼、河北驴肉火烧月饼、山西老醋月饼等富有“家乡味道”的月饼也被端上了餐桌。
地域食材如何包进传统的月饼里,走向食客的餐桌?这并不是简单的“1+1”。
为了让卤肉和月饼更搭,山东稻香园中心工厂技术总监韩增兵请教了鲁菜大师,为把子肉月饼定制了专属配方。“月饼中的把子肉沿用了90%的老配方,在熬制时间和酱料选择上稍作调整。把调整后的把子肉包进月饼里,更能吃出‘把子肉味’。”韩增兵说,口味创新并不是简单的“新瓶装旧酒”,而是让老味道焕发新生。
然而,当产品走下生产线,却发现让顾客买账并没有那么容易。“青稞豆角卤肉月饼在刚上架的前两周,销量并不好,很多进店的顾客只是觉得新奇,拍张照片就走了。”杨清说,但总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青稞豆角卤肉月饼凭借独特的口味,在上架两周后爆火。
如今,月饼的内涵越来越丰富,创新手法越来越多元,看似“内卷”的消费市场,其实背后的商业逻辑是“卷品质”。
“目前烘焙行业竞争大,如果只是抢市场、挣快钱、同质化生产,将缺乏可持续的发展动力,生存空间会被进一步压缩。”杨清说。
“仅济南地区的食品厂就有上百个,产品同质化严重,必须创新突破,让顾客更愿意选择我们的产品。”韩增兵也有同样的感受,除了专业糕点品牌、烘焙店及电商平台自有品牌,酒店、奶茶品牌、零食品牌也都在进军月饼市场。随着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寻找新的增量市场,已经成为企业不得不思考的生存问题。
山东财经大学区域经济研究院院长、教授董彦岭认为,如今的月饼市场已经不是“糖+面粉”的时代,需要个性化、多元化的产品来迎合新的消费需求,未来月饼可能会继续朝着个性化定制方向发展。“时代在变,人们的口味也在变,我们不能守着过去的东西一成不变,要在‘传统传承’与‘创新突破’间寻找平衡。”
(大众新闻记者 贾涵宇)
琅琊剪纸拼出中秋“明月”
拿出印着中秋主题图案的硬卡纸,沿着镂空处抠掉卡纸上多余的配件,再将灯笼的外皮卡到框架上,放上灯杆,挂上流苏,一盏灯笼就拼起来了。打开电源,暖黄的灯光似月光从镂空处倾泻而出。10月5日上午,琅琊剪纸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王桂芳的非遗展厅里,她正在给大家演示剪纸灯笼是如何拼起来的。
“这个灯笼除了材质和剪纸类似,镂空处的水滴纹、梅花纹也运用了传统剪纸里的花样。”王桂芳提起一盏卡通灯笼说,“我们聚焦小朋友这一主要消费群体的喜好,在图案设计上以卡通形象为主。”卡通兔子憨态可掬,手执团扇,身着汉服;嫦娥头簪桂花,腰间点缀香囊……展厅里,中秋主题的灯笼一字排开,品类丰富、形态各异。今年中秋节前夕,他们推出了中秋主题的剪纸灯笼。在这个中秋节,琅琊剪纸将拼出一盏盏中秋“明月”。
怎么想到要把灯笼与剪纸结合到一起的?
“最开始,为了让更多人喜欢剪纸,我们推出了剪纸素材包。一开始设计的剪纸素材包比较简单,后来根据市场反馈,我们改良了颜色、花样,现在已有7个系列、400多种剪纸产品。”王桂芳说。
然而,目前市场上剪纸素材包同质化产品较多,市场逐渐饱和。“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推出更有新意的产品。”王桂芳说,剪纸是二维的,设计空间有限,是不是可以让剪纸“站起来”?
“但是剪纸受材质影响,很难立起来。”王桂芳边回忆边说,剪纸软那就找支架支撑,做好支架把剪纸往上一放,“哎!这不就是个灯笼嘛!”剪纸灯笼就在一次次尝试中有了具体的模样。
如今,经过反复设计修改,可以自己动手做的剪纸灯笼已经走向市场。“看到大家喜欢我们的剪纸灯笼,通过灯笼了解剪纸,我就很开心。”王桂芳说,做剪纸文创的初衷也是让更多人通过文创了解剪纸,喜欢剪纸。“受我母亲影响,我从小就很喜欢剪纸,也希望让更多孩子喜欢剪纸。”
然而做剪纸文创并非易事,要不断创新,设计也要反复修改。尽管如此,这些年来,她还是一直在坚持着。“是为了生计,也是为了文化传承,两个都要做好。”王桂芳说。
(大众新闻记者 王思晴 通讯员 高静)
梨子枝头挂,订单“追”田间
“梨儿熟啦!”
10月5日,正值莱阳梨最佳采收期。清晨6点,天刚蒙蒙亮,莱阳市照旺庄镇芦儿港村的梨园已经热闹起来。56岁的果农王勇利落地戴好手套,一托、一转、一拧,外皮泛着黄绿光泽、直径约12厘米的莱阳梨被麻利地“请”下树,小心翼翼地放进身边的果箱。
“这颗少说一斤!”王勇眼角漾出笑纹,种梨20年,他的18亩梨园又将迎来好收成。“今年一亩地估计能下五六千斤梨!”相比过去,他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没加入联合社之前,亩产不稳定,每斤梨的收购价也不高,也就两块多,现在能卖四到六块。”
王勇口中的联合社,是莱阳市梨乡梨源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这个由12个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组成的联合社,自2019年成立以来,将莱阳梨核心产区的3100亩梨园纳入管理。园内五万多棵百年以上的老梨树和一万五千多棵四百年以上的老梨树,每年向鲜果市场供应高品质莱阳梨。
“莱阳梨是‘好品山东’区域品牌,2025年品牌价值达到23.8亿元,同比增加20.5%,创历史新高。”莱阳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科科长徐健说,受自然条件等限制,莱阳梨种植面积难以扩大,长期以来都是一种小众果品,推动其市场化,走精品路线、强化地理标志品牌建设尤为重要。
“糖度、化渣度是莱阳梨是否好吃的关键。”联合社负责人王英杰介绍,“我们要求种植户严格建立施肥、打药等台账,采收前还组织专家检测分级,进行全过程标准化管理,确保消费者吃到的都是正宗的好梨。”
眼下,梨子还挂在枝头,订单早已“追”到地头。记者了解到,自10月1日开园采收以来,王勇家果园附近的货车一辆接着一辆。买家们守在村道旁,等待梨子装车发走。
来自北京新发地市场的水果商李伟就是其中之一。“莱阳梨香甜多汁,回头客特别多。今年的梨个头大,甜度能到17度,不愁卖。”李伟早在9月就预订了100箱古树梨和一批精品梨,专供老客户。
好口碑带来高人气。今年,莱阳梨采收期赶上国庆中秋长假,梨园也成了热门旅游打卡地。在西陶漳梨园风情区,河北游客赵女士带着孩子体验采摘。“莱阳梨是药食同源水果,能润肺止咳、清热化痰、促进消化,很适合秋天吃。”
不仅鲜果走俏,莱阳梨的“第二曲线”也在不断延展。10月5日,山东一品堂实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自动化生产线高速运转,金黄澄澈的一枝笔莱阳梨汁被精准灌装,封口、打包后整齐码放,等待发往全国各地。
“今年中秋佳节,我们特地推出限定礼盒‘沁月梨香’,上线当天直播销售就超过6万箱。”一枝笔莱阳梨汁是首批“好品山东”品牌,据企业办公室主任丁爱霞介绍,为了把莱阳梨汁推向全球,公司一次性通过了ISO、HACCP等认证,具备出口欧美的资质。
“随着梨汁、梨膏、梨脯、梨干、梨脆片、梨酒等深加工产品不断丰富,莱阳梨产业链越拉越长,品牌也更具生命力。”徐健说。
(大众新闻记者 王鹤颖)
中秋月圆 天随人愿
中秋节,又名月夕、仲秋节、团圆节等,是以家庭团圆为主题的传统节日,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秋节从“秋分祭月”的古老仪式和“嫦娥奔月”的浪漫想象中走来,在唐宋的皎洁月色里凝练成型,将赏月、品尝月饼与家人团圆的温馨,沉淀为家庭团聚的盛大节日和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基因。
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传统节日,中秋节饱含人间烟火气和家庭温度。我最早关于中秋的记忆,是圆圆的酥皮月饼和桂花香。沂蒙山区过中秋,已定亲尚未结婚的男子要去未过门的媳妇家送节礼,包括双数的月饼,还有一只大红公鸡和一条大鲤鱼等,图个“大吉大利,年年有余”。出嫁的女儿要提前带着月饼、点心等美食回娘家探望父母。各家各户的中秋节晚餐会尽力办得丰盛:餐桌上的主角是红枣馅、花生馅或五仁馅的月饼,主菜是炖的自家养的公鸡,瓜果则是时令的石榴、苹果、葡萄、红枣,还有新煮的苞米、花生和毛豆。
我家庭院里的那棵桂花树,是中秋的记忆坐标。每当桂花缀满枝头时,母亲便会端出她钟爱的酥皮五仁月饼,小心翼翼地解开捆绑的纸绳,将圆润、饱满、喷香的月饼分给家人,爽朗的笑声与菜香、酒香、桂香交融在一起,整个小院沉浸在其乐融融的团圆时刻里。
我在外工作四十多年,中秋节大多都回不了家,与爹娘通话,自然成为不变的家庭团圆仪式。“娘,吃月饼了吗?”这句非常平常的问候,承载着在外游子的牵挂和祝愿。在这个千家万户团圆的温馨时刻,我们在电话两头分享着同一片月光,在絮絮叨叨的家常里,拼凑出独属于我们的团圆瞬间。
(厉彦林,作者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大众新闻记者 董方舟 整理)
更新时间:2025-10-0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