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往年中秋国庆前,超市里茅台堆头前永远围着人,抢货跟抢春运票似的,今年倒好,货架上的飞天茅台摆得整整齐齐,散瓶价直接跌破1700元,创了五年新低。
要知道年初这酒还稳稳站在2200元以上,大半年跌超20%,连经销商都叹“说不定以后真能原价买茅台了”。
更让人纳闷的是,茅台五年换了四任董事长,“换帅”速度比不少人换手机还快,为啥就是拦不住这场价格溃败?整个白酒行业今年为啥突然不行了?

一、旺季卖不动,库存堆成山
要弄明白茅台这波价格跌势为啥刹不住,得先拉远了看,整个白酒行业今年都在过冬,连旺季都没撑住。
往年中秋国庆是白酒销售的“黄金期”,经销商忙着补货,超市忙着搞堆头,今年不一样,白酒的整体销量对比去年下滑了20%-30%。
这意味着今年旺季,市场上的白酒比去年少卖了五分之一,不少经销商直言“货走不动,客户下单也比以前谨慎”,卖不动的直接后果就是库存积压。

仓库里的酒堆得比货架还高,企业只能靠降价换销量,现在60%的白酒企业都逃不开“价格倒挂”,就是实际卖价比官方指导价还低,像某区域的五粮液,官方指导899元/瓶,实际成交价不到800元,不降价根本没人问。
作为行业“龙头”的茅台,就算牌子硬、口碑好,也躲不过这波全行业的集体降温。

二、价格跌穿底,经销商亏到慌
茅台的价格跌穿1700,不是突然“跳水”,而是一步步磨掉市场预期的,时间线特别清楚。
2021年那阵儿,散瓶飞天最高炒到过3000元,那会儿经销商囤几箱,放半年转手就能赚好几万,简直是“躺赚”。
2022年价格稍微回落,但也稳定在2800元左右,2023年初还能稳住2200元,不少人觉得“高端酒抗跌,囤点没事”。

结果6月初第一次跌破2000元大关,当时还有人觉得是“短期调整”,8月初又往下探到1800元,市场开始慌了。
到现在直接跌破1700元,两年时间里,散瓶飞天价格跌超43%,今年内跌幅也超20%,创下2018年以来的新低。
经销商的日子更是从“天堂”跌进“地狱”,有些小经销商,本来资金链就紧,囤的货卖不出去,只能降价抛货,越抛越亏,不少人已经在考虑转行。

更乱的是“换帅后遗症”,前阵子陈华接任茅台董事长,这已经是茅台五年内迎来的第四任“当家人”了,茅台换帅速度快了近3倍。
最麻烦的是,每任掌门的销售策略都“急转弯”,经销商根本跟不上节奏:前一任让囤货,后一任就砍经销商;前一任搞拆箱卖,后一任又推直销,渠道信心被折腾得越来越弱,价格自然稳不住。

三、五任掌门“试错”,越调越乱
其实茅台不是没试过控价、救市,但每任掌门的策略都没踩对点子,反而把渠道搅得更乱,最后没能拦住跌势。
袁仁国时期,茅台和经销商更像“利益共同体”,鼓励经销商囤货、加价卖,当时一瓶茅台从经销商手里拿出来,转手就能赚大几百,价格彻底失控。
那时候茅台不再是“消费品”,反而成了“投机品”,不少人买茅台不是为了喝,而是为了囤着涨价,这也为后来的价格波动埋下了隐患。

到了李保芳时期,为了扭转价格失控的乱象,直接下狠手砍经销商,2019年一年就减少了1177家经销商,相当于当时总经销商数量的15%。
短期看价格确实压下去了,但也断了不少基层销售链路,很多地区的消费者想买茅台反而更难,渠道乱象没彻底解决,反而多了“黄牛囤货”的新问题。

高卫东上任后搞的“拆箱令”更离谱,要求经销商必须拆箱卖散瓶,想通过“打散原箱”减少囤货。
结果散瓶价格没压住,原箱茅台因为“稀缺性”反而涨得更凶,最高炒到4000元/箱,连空的原装箱子都被炒到800元一个,比不少中端白酒单瓶价格还高,完全背离了“控价”的初衷。
丁雄军时期又转向激进的直销模式,把更多货源直接给到电商、商超这些直营渠道,2022年茅台直销收入占比从12%提到了23%。

虽然减少了中间环节,但也把经销商的利润砍得差不多了,以前经销商卖一瓶茅台能赚300-500元,直销模式下只能赚100元左右,不少经销商觉得“没赚头”,转投五粮液、泸州老窖这些品牌,渠道稳定性越来越差。
茅台的价格跌势已经像脱缰的野马了,库存高、消费弱、经销商信心不足,再想维稳根本来不及。
2023年三季度数据显示,茅台经销商数量又比去年减少了89家,渠道收缩也没挡住价格下滑。

四、消费逻辑变了,“面子酒”不香了
其实茅台跌价、行业降温的核心,是白酒的消费逻辑彻底变了,以前那套“面子消费”的玩法不管用了。
早几年,高端白酒是“喝的人不买,买的人不喝”,2019年的时候,礼品消费占了茅台销量的45%,很多人买茅台是为了送礼、撑场面,酒成了人情往来的“硬通货”。
那时候就算价格高,也有人愿意买,因为“送茅台有面子”,现在不一样了,消费者越来越理性,更愿意为“自己喝着舒服”买单,而不是为“面子”花钱。

某电商平台2023年的数据显示,茅台“自用消费”占比已经升到了62%,很多人买茅台是为了自己喝或者家庭聚会,不再是为了送礼。
而且年轻消费者也不买账了,25-35岁的消费者占比从2019年的25%降到15%,更多年轻人觉得“茅台又贵又喝不懂,不如花几百块买瓶中端白酒,口感也不错”。
不只是茅台,整个高端白酒市场都在降温。

所以回头看,茅台跌穿1700不是偶然,也不是单一品牌的问题,而是整个白酒行业从“野蛮生长”回归“消费本质”的信号。
五年换四帅没拦住跌势,说到底是没跟上消费逻辑的变化,现在的消费者不买“面子”账了,只认“实在价值”。
未来白酒行业想回暖,不管是茅台还是其他品牌,都得放下“高端架子”:比如出点小容量的酒,让普通人也能买来尝尝。

或者优化性价比,让酒回归“喝”的本质,而不是“炒”的工具。
看懂茅台的价格变化,其实也能摸清当下的消费趋势:消费者越来越清醒,只愿意为真正有价值、贴合需求的产品买单。
对白酒行业来说,这或许不是坏事,而是一次更健康的转型,告别噱头,回归本质,才能走得更稳。
更新时间:2025-11-0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