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创作不易,感谢您的支持。
01 最近总有人聊起李七月——那个从央视舞台“下调”到农业频道、却越干越有味道的主持人,也越来越多的人对她的职业选择开始不吱声了。 两三年前,她的话题热度可不低,很多人都在猜测她是“被冷落”还是“主动出走”? 如今回头似乎她走的这条路,比当时谁都想象得更长远、更接地气。
02 李七月是1990年代的“东北大妞”,典型的工人家庭出身,既普通也坚韧。当初刚开始主持时,她紧张得手心冒汗,甚至一度想放弃。可她爸妈硬是支持她走上这条路,陪着她一起看录像、找不足。高考那年更是忙得一边复习文化课,一边纠正东北口音,拼进了中传。这段经历一说出来,很多网友直呼“太真实”——谁年轻的时候没被自己的天赋拖过后腿,但坚持下来就像李七月一样,终究有了回报。
03 要说她出道时的路也确实不算顺畅。刚毕业跑去辽宁卫视干早间新闻,说白了就是市场竞争里的一场策略调整:北京、上海的大台多难挤,她心里门清,索性从地方台起步。2011年那场央视主持人大赛,她22岁,面对几千人竞争,最后靠着过人的临场能力拿了优秀奖。这也是她一脚迈进央视的门票。这姑娘出身于普通家庭,靠的是一步一个脚印爬到了央视舞台,可惜的是,所谓“舞台之争”里,她的转折点也来得猝不及防。
04 《等着我》时期的她,争议不少。观众当初吐槽她“太冷”,镜头一转,她直接沉默脸僵。可谁也没想到,她敢于面对这份评价,录完节目不是回家歇着,而是和同事一遍一遍地看回放,研究自己“到底差在哪”。后来,她在节目里第一次陪嘉宾哭,全场安静到仿佛没有摄像机,观众口碑也随之逆转,很多人开始说她“真诚”。这份韧劲,大概也是今天她能在农业频道做得风生水起的原因之一。
05 再说2019年《中国诗词大会》换人那件事,当时流言漫天飞,人人都以为李七月会借机“翻身”,结果名单“杀了个回马枪”——选的不是她。紧接着2020年,她又调岗到了农业频道,简直掀起一片质疑:这算是“被放弃”吗?可李七月偏偏不解释,直接去农村蹲地里跟农民干活了。你说现在的收视率好,其实真没啥奇迹,她就是一点点琢磨农村题材,甚至忘掉那套“央视主持人高高在上的范儿”,节目里不讲大道理,光听农民怎么讲种地。什么叫“共情能力”?这就是。
06 她跟节目组拍留守儿童那期视频,评论区铺天盖地的“看哭了”。采访七十多岁的农机师傅时,跟着改灌溉系统全程记笔记,最后这段画面被大家一再转发,说她“实在”。甚至后来录节目遇上暴雨,村民都没收完,她也没走,和他们一起抢收庄稼,晒成黑,也没喊苦抱怨。这些事放在一些主持人身上可能当段子说了,但对李七月来说,就是再普通不过的小事。
07 至于为何选农业频道,她依旧守口如瓶,只表态“这条路更适合自己”。农业频道的楼址小,设备老,可她还是每次提前半小时到岗,勤勤恳恳,如同唠家常一样念农产品特点,大家爱看她一个“实”字。时间证明了一切,一个好主持人是撑起了自己的节目,而不是靠舞台级别抬头。
不知道看完这些,大家对她有什么感想?你觉得她是在追求自我价值实现,还是因为现实不得已的选择?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
更新时间:2025-07-0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